APP下载

长治老顶山“农家乐”发展现状研究

2017-03-29祁雯

长治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老顶长治农家乐

祁雯

(长治学院法律与经济学系,山西长治046011)

长治老顶山“农家乐”发展现状研究

祁雯

(长治学院法律与经济学系,山西长治046011)

近年来,在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长治郊区老顶山沿山一带村庄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国内“农家乐”发展总水平相比,老顶山“农家乐”仍处于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实地走访,深入分析老顶山“农家乐”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农家乐;可持续发展;游客;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高压环境下的城镇居民开始向往农家生活的惬意,农家乐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乡村旅游形式应运而生,且发展势头迅猛。2005年起,长治郊区老顶山镇凭借“依山傍市”的独特区域优势,开始在沿山一带村庄大力发展“农家乐”,当前老顶山“农家乐”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成为长治地区旅游产业的一个特色产品。

一、“农家乐”概述

查阅现有文献,可以发现“农家乐”是集国外乡村旅游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特色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形式。关于农家乐的最早解释认为:农家乐旅游是满足工薪阶层的休闲需要,以农家院落为基础,以农村田园风光为背景,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休闲方式[1]69。发展至今理论界对“农家乐”仍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是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依托,有效的将乡村自然资源、乡村民俗文化以及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度假相结合,成功实现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相互交叉渗透,并以其独有的风格和魅力吸引着广大城市居民[2]。

二、老顶山“农家乐”发展历程

(一)地域优势形成阶段

老顶山“农家乐”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它“依山傍市”的地域特点。老顶山位于长治市区东北部,距市中心约3公里,由五个山峰组成,其中老顶山是五顶之最,海拔1378米,因此冠称老顶山。1992年,经林业部批准建立了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成立了老顶山旅游风景区[3]。老顶山峰峦碧翠、林木繁茂、景色迷人,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镶嵌其间。这就为该地区“农家乐”的发展创造了天然的环境优势。使游客在畅游老顶山同时,可以作客于山林之中的“农家乐”,感受农家生活。

(二)艰难起步阶段

2004年,老顶山沿山一带的石料厂和水泥厂被迫关停,导致原本“靠山吃山”的农民失去了经济来源,农民如何增收成为政府最棘手的问题。经过多方考察研究,发现老顶山沿山一带村庄“依山傍市”,拥有发展“农家乐”的天然优势。因此,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农家乐”势在必行。但是当时思想保守的农民对该举措都持怀疑和观望态度,无奈之余,2005年政府决定让党员干部带头发展“农家乐”,第一批“农家乐”在滴谷寺村、瓦窑沟村和老巴山村率先发展起来。农户以老顶山为依托,整理自家空闲房屋,以农家菜为特色,兴办起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家乐”,成果丰硕。据统计,截止2005年底,老顶山“农家乐”经营户已有20余户,实现年收入高达7万元,最低的也达2万元,这对于农民来说已经是一笔丰厚的收入。

(三)快速发展阶段

为使“农家乐”在老顶山沿山一带发展壮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多措并举。一是成立了农家合作社,帮助农户处理日常经营事务。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修建停车场、硬化道路、改建公共设施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大景区建设,打造“绿色游”、“生态游”等旅游项目,以带动“农家乐”的发展。四是提供一站式服务。政府联合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为“农家乐”的发展扫清障碍。在政府的大力扶植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们从实践中看到了希望,积极兴办“农家乐”,发展至今已经有100余户经营户,有的年收入高达20多万元。“农家乐”已经成为老顶山旅游景区的新亮点。

三、老顶山“农家乐”发展现状

(一)分布情况

老顶山“农家乐”从北向南主要集中在鸡坡、双桥庄、瓦窑沟、滴谷寺、老巴山这五大村庄,根据其区位的不同,大致分为以下两类。

1、分散于景区周边

鸡坡村、双桥庄位于老顶山北部,离老顶山旅游风景区较远。该地区“农家乐”的兴起源于2008年政府制定的《老顶山镇绿苑新生代农家乐项目》,该项目以果树、蔬菜采摘为主题,5亩为单位进行园区划分,共18家经营户,占地100余亩①数据来源于长治市郊区统计局内部统计资料。。当前,鸡坡村的“农家乐”是以花园别墅为特色,设施完善,服务高档。由于离景区较远,客流量极小,当前大多经营户处于停业的状态。与鸡坡村相比,双桥庄的“农家乐”档次和消费水平略低,是以花园宾馆为主,近年来结合当地特色还推出了特色烤全羊、瓜果蔬菜的采摘等娱乐项目,但发展效果不佳,景区辐射效果较差。

2、遍布于景区内

瓦窑沟、滴谷寺、老巴山这三大村庄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位于老顶山旅游风景区内,紧邻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老顶山“农家乐”的发源地。瓦窑沟村位于老顶山最高峰—老顶脚下,近邻神农古道景区,当前有30余户经营“农家乐”;滴谷寺村位于老顶山景区中部,群山环绕,林海茫茫,有40余户经营“农家乐”;老巴山村邻近老顶山山脚,左倚神农峰炎帝铜像景区,右邻新顶始祖百草堂,当前有30余户“农家乐”,并且老巴山离邻近山脚,游客不需要爬山就可以享受到“农家乐”带来的舒适和惬意,成为临近市民聚会休闲的最佳选择。

(二)经营模式

1、“农户家庭型”

“农户家庭型”主要是以登山游客为目标,农户将自家房屋翻新装修,在房屋的布局、陈设、环境以及菜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主要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其经营者大多是夫妻双方加子女,因此在当地也被誉为“2+1”经营模式,也是老顶山“农家乐”出现最早的经营模式。

2、“农庄家庭型”

“农庄家庭型”是在“农户型”经营模式的基础上适度扩大经营规模,除提供餐饮住宿等基本服务外,还有为游客提供一些旅游观光和当地特色娱乐项目,其主要分布在老顶山旅游景区内以及景区周边。

3、城郊休闲娱乐型

“城郊休闲娱乐型农家乐”位于老顶山景区周边,凭借邻近市区的优势,为登山游客以及周边市民提供以体验农家生活为特色的餐饮、住宿、观光、采摘、劳动、购物等综合服务,规模相对较大,配套设施齐全,经营者不仅有当地农户,还有一些外来开发商,是商业化经营模式。

(三)发展成效

纵观老顶山“农家乐”的发展历程,从规模上看,“农家乐”经营户已从最初的几户发展到现在的100余户,从经营效益上看,农户的收入已从最初的两三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0多万。“农家乐”的快速发展,使当地农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是“靠山吃山”,但其内涵有了质的突破[4]。“农家乐”的兴起和发展,给农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眼前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巨大的发展前景。

四、老顶山“农家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无序开发,发展水平较低

老顶山地区的“农家乐”大多是当地村民自发经营,经营者综合素养较差,加之“农家乐”成本低、见效快的经营特点,促使村民纷纷效仿,导致“农家乐”的发展处于无序开发状态。据统计,2005年最初只有5户,到2010年发展至78户,截止2015年已经有100余户②数据来源于长治市郊区统计局内部统计资料。。但综观其发展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产品功能单一,主要集中在餐饮、住宿以及棋牌等传统服务项目,对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挖掘有限,地方特色文化匮乏。

(二)各自为政,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政府关于老顶山“农家乐”的发展规划并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监管力度较弱,在卫生、环境、食品安全、产品定价以及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同时,经营户之间也各自为政,常常为拉拢顾客相互诋毁,以削价为主要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农家乐”处于无序混乱的发展状态。

(三)景区开发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

较之全国“农家乐”的发展现状,老顶山旅游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较差,景区的开发滞后,仅仅是提供简单的观光旅游,无论是在自然景观还是在人文景观上都没有形成自身独有的特色,导致其知名度低,对“农家乐”发展的辐射效果相对较差。

五、老顶山“农家乐”发展战略

(一)强化政府引导,转变发展模式

要实现老顶山“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专业化管理以及农民积极参与的发展模式。树立全局意识,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模式[5]。同时适度引入外来资本,扩大经营规模,创新经营项目,努力打造集吃、住、游、购、娱的一站式服务,综合提升“农家乐”的发展水平。

(二)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发展环境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农家乐”持续发展的根基,所以必须加速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改善老顶山“农家乐”的发展环境。一方面,积极发动农户对“农家乐”的院落进行环境绿化和美化,尤其是在住宿条件、环卫设施、生态绿化等方面要加大改善力度,切实改变游客对农村脏乱差的旧观念。另一方面,要加大景区的开发力度,形成自身独有的特色景观以吸引更多外来游客,从而带动“农家乐”的发展。

(三)突出乡土风情,创立特色品牌

“农家乐”的特色在于其“农”味的突出。要使更多的游客体验老顶山“农家乐”的独特“农”味,就必须充分挖掘当地的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突出地方特色,形成独有的老顶山“农家乐”品牌,实现品牌化经营[6]144。同时,通过举办文化节、摄影展、攀岩赛等活动,借助媒体的力量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实现老顶山“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老顶山“农家乐”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一定优势和特色。伴随着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少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然而当前“农家乐”在全国已遍地开花,很多地区已形成知名品牌,在这样的态势下,老顶山“农家乐”必须抓住机遇,通过实践和理论研究来谋取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不断探索“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胡先群.农家乐旅游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及文化意义——郫县农家旅游调查[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1999,(04):69.

[2]袁海峰.基于SWOT分析的临安市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杭州市:浙江农林大学,2014.

[3]上官慧军.长治老顶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5(05):51.

[4]陈李峰.老顶山上农家乐[N].长治日报,2009-2-26(A01).

[5]李珍.内江市农家乐经营模式创新研究[D].雅安市:四川农业大学.2013.

[6]余炳良.对“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10):144.

(责任编辑 秦楼月)

F592.7

:A

:1673-2014(2017)01-0024-03

2014年度长治学院校级课题“基于SWOT视角下长治‘老顶山’农家乐发展研究”(201408)。

2016—12—16

祁雯(1987—),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以及金融学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老顶长治农家乐
农家乐里去休闲
山西长治:“三级联动”保“三秋”生产
杜鹃花红农家乐
当当鼓
欢迎来咱农家乐
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及控顶原则研究
长治学院外语系
荆宝煤矿坚硬顶板初次来压步距规律
长治至临汾高速公路开通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