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网球文化传承的教育回应

2017-03-29佘丽源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网球运动体育

佘丽源

(呼伦贝尔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中国网球文化传承的教育回应

佘丽源

(呼伦贝尔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网球运动是网球文化的载体,网球文化是网球运动的灵魂,我国在发展网球运动的过程中,要重视网球文化的传承.对于网球文化的传承来说,教育本身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对于网球运动相关的学校体育教育系统和民间教育系统两个层面,对于网球文化传承的教育回应的问题进行了探究.

中国网球;文化;教育回应

从网球运动诞生算起,世界网球已历经约800年的文化积淀,作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今天它已成为人们最喜爱的时尚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成为体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球文化从运动到休闲,从生理到心理,求趣、求知、求名、求利,又融观赏性、大众化,对于当前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并且也从另一个层面上更好地满足人的基本运动和身体需要,包含为人的发展、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优化和提高.

在中国网球文化这百年的发展史中,经历了一个从起步到发展,从发展到创新的过程,在我国社会文化发展中,网球文化也逐渐走进了我国文化发展内涵中,并且对于我国体育文化环境产生了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中国网球文化在体育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亟待发展.[1]发展是传承基础上的发展,传承是发展的基础,要想让中国网球文化平稳良性的传承,教育是先导及主要手段,也是解决中国网球文化传承关键.

1 教育与中国网球文化传承的关系

1.1 教育活动的本质决定了文化的传承

对于文化来说,人本身是主要的传播媒介,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传递社会文化,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传递社会文化是教育的基本功能,这种功能通过培养人的活动来实现.[2]任何的教育都是文化的体现,网球文化亦然,网球文化的创城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保障,同时也需要教育活动给予相应的传承空间和发展机会,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所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内容.

1.2 教育促进并提升了中国网球文化的发展与内涵

保存文化、维持文化生存是教育的基本职能,文化通过传承才能积淀并发展.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教育不应忽视人的任何一种潜能;记忆力推理能力、美感、体力和交往能力等.”网球运动的过程中融合了诚信、文明礼节、谦虚自信、团结协作、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等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已经形成的一个广泛的网球文化的概念,并且不断地影响着参与者.“尊重网球场上的一切人与物”,这是打网球者最起码的行为准则.

2 学校教育系统对中国网球文化传承的回应

学校本身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肩负着网球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责,是网球文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场所.教育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可以塑造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体育价值观、体育伦理观,灌输现代文化对体育文化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提高大众对体育文化的评价能力,欣赏水平等.网球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所完成的人的身心健康的文化任务,是学校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文化任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1 义务教育阶段要普及“短式网球”体育课程教育

短式网球Mini Tennis译为“小网球”,也叫“迷你网球”.它起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瑞典,它是根据人体发育规律和网球运动特点专门针对5-11岁儿童的生理、心理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一种儿童网球运动.[3]短式网球富有网球运动的全部内涵,有健身和较强的教育性、娱乐性、趣味性,它可以使儿童在有趣的娱乐中达到锻炼身体和掌握网球技术的目的,网球活动的场地要求不高,有花钱少、费时短、收效快的特点.按照《网球专项发展计划》的分类,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属于基础训练阶段(4-7岁)和发展训练阶段(10-13岁)的结合,可以看出发展普及短式网球意义重大.

2.1.1 在国家政策方面,发挥“举国体制”优势,调动各方积极性,积极设点提高普及率

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下形成合力,是社会主义制度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具体体现.各地在义务教育阶段普及和推广网球运动,弘扬和发展网球文化,可以积极主动的争取当地体育局、教育局的政策支持,加强与各区、市、县教体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完善短式网球培训网点,争取短式网球运动能进入更多的中小学校.

2.1.2 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从少儿抓起,建立我国网球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

为使我国网球运动长远的发展,学校开展网球课以锻炼身体和普及训练为主,而对具有网球运动天赋的“苗子”主张以政府牵头+国家投入+企业资助+家庭分担为一体的新型人才培训机制,加以重点培养,引入市场机制,形成良性循环,为国家储备并输送人才.同时积极协调国内外相关网球用品生产企业,完善对小优秀运动员的服装、器材的包装和服务等.以冠名的方式,成立中国XX市XX少儿网球俱乐部(队、营),实行学员会员制,学员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俱乐部的会员.

2.1.3 在网球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建立技术水平较高、专业基础扎实的网球教练员队伍

建立健全短式网球教练员培训机制,加强与地方教育局的全面合作,从各中小学中挑选具有一定网球专业基础的教师,因地制宜每年开展固定的短式网球教练员培训课程,并争取将之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实行教练员“两定期”的交流培训办法,即定期“请上来”,组织各区、市、县基层教练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定期“走下去”,体工队教练定点、定时、定岗到各基层训练点进行技术指导和示范训练,以便有效的做好人才梯队建设,提高选材面和成才率.

2.1.4 在教学过程方面,开展短式网球教学,主要以娱乐性和趣味性为主

在小学中开展短式网球教学,在以娱乐性和趣味性游戏为主的基础上,接受短式网球训练,规范地掌握网球技能,形成正确的网球意识,让孩子在娱乐中对网球感兴趣,达到启蒙的目的,为今后的网球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另外需要教育局以文件的形式支持我国校园“短式网球”进校开展活动,并对网球课程加分项目落到实处.定期举办“校园团体赛”、“校园短式网球趣味网球技能赛”等,这些将作为网球持续发展的根基.

2.1.5 在经费投入方面,“短式网球”作为体育课的选修课,学校和学生应共同承担

一种方式是,学校提供硬件条件(如场地、教材、器材),并提供专职或兼职的专业(有资质)的网球教练员的工资或补贴,学生自购球拍.另一种方式是将短式网球作为课外活动内容,由于学生自愿选择学习,学校提供硬件条件,而专职或兼职的专业(有资质)网球教练员的劳务费由学生承担.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经费投入方式来对义务教育阶段“短式网球进课堂”提供支持.

2.2 高中教育阶段设置能够满足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网球课程

高中阶段的网球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网球普及工作的“承上者”与培养网球运动专门人才的“启下者”,应该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具体实施上有符合其具体要求的特点.学校管理者要提高对于网球运动的重视程度,积极推进相关改革工作的开展.在高中科学的开设网球课程是有可能的.新的课程体系涵盖了包括普通高中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高中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因此,可以将让爱好网球运动的一部分学生将网球作为体育课中必修课之外的选修课来学习.

2.3 全面推进高等院校网球文化传承的素质教育,培养网球运动专门人才

高中阶段的网球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的体育专项爱好,技术、技能,为终身网球运动奠定基础.那么对于有网球运动天赋的学生来说,进入高校(大约18岁以后)就意味着高级训练阶段开始.目前网球运动在我国高校已经开始普及,但是现在只有像北体、上体、武体、南体、山体等一些专业的体育类院校开设的网球专业课有专业教师、有充足的正规网球场地、有初具规模的赛事安排,其余的一些师范类院校的体育学院、综合类高校体育学院的网球课,这些教学资源并不完备,和各高校的田径,篮球,足球等老牌体育类专业的教学资源相比无优势可言,这反映出我国高校网球课师资力量还很薄弱,一切正处于蓄势待发状态.

2.3.1 高校体育教育要营造网球文化的传承的良好环境

教育营造高校网球文化的传承是高校体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在展开教学活动中,要对于终身体育运动的理念进行深入的普及和营造,并且结合网球运动文化的特点,进行有效地融合,构建更加正确、科学的运动观念,带动学生的运动热情和运动意识.教育超越、教育创新是营造高校网球文化传承的精神和核心内容.

2.3.2 高校体育教育要营造良好的高校网球文化氛围

高校要对于网球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组织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并且指派专人负责和督办相关工作.积极举办各类网球比赛,并引入企业赛事到高校场馆进行竞赛活动,让高校学生开阔视野.其中,有网球高水平队的学校,在学生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体育生的特长,以促进网球运动的蓬勃开展.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理论基础和技术动作教学的同步开展,并且合理分配二者教学模式的安排,结合实战中的一些具体规则和裁判的法则来展开教学指导,让学生更好地对于网球运动进行认知,这样学生就会对网球运动产生更大兴趣和激情,从而形成高校网球课堂上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此外,一些因基础条件不佳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区域,可以对于当地场地条件进行充分利用,选择具备较好避风效果的地区,建设沥青、水泥以及沙土等不同类型的场地,为网球运动提供便利,打网球的人多了,高校校园网球运动的文化氛围就浓了.

3 建立民间体育教育系统,以完善中国网球文化的传承体系

网球运动具备较强的特殊性,在我国尤为如此.首先从竞技网球运动发展模式上看,我国“金花——李娜、郑洁”的“单飞”让世界网坛多了一股不可思议的“中国力量”,从而使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在世界网球排名上有了自己的领军人物,也有了自己的品牌形象.与世界接轨,坚定地走“职业化道路”这个举措催生了中国网球历史性的变化与突破,“单飞”模式是当今世界网坛的最基本模式,也是适合中国的行之有效的模式.其次从中国大众网球健身运动发展模式上看,除了举办的各大网球赛事外,举办“国际网球节”已经成为当今大众网球健身运动的时尚元素.中国举办的“国际网球节”将在传承奥运精神,促进全民健身,与中国网球公开赛相互呼应中来完善中国大众网球文化传承的教育体系.这个体系是需要社会给予支持的平台和社会所营造的网球运动环境所支撑着的.为了更好地实现对教育功能的发挥,促进网球文化的有效传承,我们需要对于学校、家庭体育教育系统和社会体育教育系统进行有效地融合.

3.1 家庭体育教育系统

家是居住成长的地方,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作用.一般爱打网球的群体和在网坛上有过惊人业绩的群体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例如很多高水平球员的教练都是自己的直系亲属,纳达尔的教练是他叔叔,莎拉波娜的教练是她父亲;又如中国“金花”李娜的爱人姜山为她做后勤、做陪练,郑洁和丈夫张宇也组成了网坛搭档,参与者要把家庭体育教育系统纳入学校体育教育系统的有益补充.

要想通过家庭体育教育系统让中国家庭的网球文化传承,首先要对于网球文化的传播渠道进行拓展.虽然现阶段网球教学的相关教学和网球广告宣传等渠道已经逐步形成,但是这些媒体传播方式偏重于传播网球赛程和网球竞技为主,其节目形式不适合与以家庭为单位的网球活动的组织.在对相关文化推广发展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创新节目形式,如网球视频教学可以以家庭成员为对象,把一家四个年龄段的老、中、青、儿童组织在一个网球场地上进行网球运动教学,利用电视视频进行传播.这样的家庭体育教育系统具有健身性、趣味性,能体现社会的和谐,更体现了网球运动具有独特的终身教育的魅力所在.其次,以“全民健身计划”为依托,建全网球项目活动的公益事业.中国网协要在关注中国网球竞技水平提高的同时,同样也要关注项目未来的发展,设立中国网球运动发展基金,基金的一部分用于家庭体育教育,希望以此进一步推动中国式家庭网球运动的普及、推广,促进中国民间网球运动的开展,提高国民网球水平,让网球运动成为更多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扩大网球运动参与群体,形成中国网球民间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局面.

3.2 社会体育教育系统

社会体育能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深入开展,是整个教育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育利用自身全民性的文化特征为体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为现代体育文化的大众化铺平了道路.[7]我们在探讨社会体育对中国网球文化传承的作用时,根据网球运动的实际特点,对于网球的相关赛事和社会教育系统的联系进行深入探究,更好地对网球文化所蕴含的教育意义进行挖掘.

中国业余网球赛事已经走过了整整12个年头,这12年来,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从最初的“年终业余网球大师杯”到现在的“中国业余网球大师杯”,包括中国“国际网球节”的举办等,它们都将成为国内业余网球赛事的终极舞台.历届参赛的不仅有国内的数千名顶尖业余选手,甚至包括白领上班族、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宝刀不老的元老网球爱好者和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还有中学生、小学生和广大农民朋友.参与的人群不仅无缝隙覆盖到社区、学校、农村、还极大的调动起不同岗位和不同层次的网球爱好者,让参与者从网球中体会运动带来的快乐,享受健身带来的健康,感受奥林匹克精神的光芒.这些赛事有力推动了中国大众网球健身运动的发展,既为企业的宣传提供了平台,又为民间网球运动商业化推广辟出了一条蹊径,更是为无数挚爱网球、热爱生活的人们提供了实现梦想的舞台.可见,举办类似的“业余网球赛事”或“国际网球节”这样的活动是传承和发展中国网球文化的舞台,政府要重视这种教育意义,实现中国网球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未来网球文化的传承上,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在业已确立的以网球文化发展目标的基础之上,使网球文化在学校体育教育系统和民间教育系统的战略指导下传承,从而打造出一个立体化、全方位、高水平、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球文化天地.

〔1〕王保金.中国网球文化发展方向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8(5).

〔2〕刘智运.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4).

〔3〕燕成.现代网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34.

〔4〕http//www.drwq.net/disp.aspdispid.新闻:自贡市校园短式网球发展五年发展规划,2008-10-23.

〔5〕刘捷.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6).

〔6〕刘芳.农村留守家庭的体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

〔7〕夏琼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教育策略[J].体育与科学,2010(1).

G847

A

1673-260X(2017)01-0151-03

2016-10-03

猜你喜欢

网球运动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不正经运动范
2016体育年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