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民族视域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

2017-03-29丁红岩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

丁红岩

(哈尔滨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500)

多民族视域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

丁红岩

(哈尔滨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500)

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期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内容,从命运共同体这一纵览全局的维度论述党的民族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主要体现为政治命运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安全共同体与生态共同体。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共同体学说,完善了党的民族理论,体现了我国民族工作的新思维,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更有利于凝聚民族力量、提升国家实力,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价值

一、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所谓‘命运共同体’,是指建立在共同的历史渊源、共同的现实利益以及共同的未来愿景之上的,强调在互相交往和影响之中经历和分担共同的命运,呈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状态的共同体。”[1]命运共同体包括两个层面:以国家为主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以民族(地区)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从国家主体的角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是国与国之间遵循一定的发展理念建立平等互利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从民族主体的角度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主要处理一国内部不同民族(地区)之间关系,使其和谐交融,进而实现多民族(地区)国家各民族及其整体利益。可以说,“命运共同体”是处理国与国关系、大陆与台湾关系、中国内部各民族关系的复杂概念体系。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这一崭新概念是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第六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并逐渐完善的理论体系。这一思想从我国多民族发展的维度,将共同体理念从国际外交事物领域引入我国民族事务领域,扩展了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的思想内涵。“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3]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思想基于中国各民族的历史发展特点,坚持各民族平等互利,倡导各民族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关注其他民族的发展,强调在民族事务发展中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包容互鉴、共担风险、共负责任,共享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成果,力求实现中国各民族之间的经济相依、认同相一、人心相聚、精神相依。同根同源、相互依存、互助一体,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特征。习近平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思想,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等一系列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是处理民族问题的顶层设计,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起点和高度上指导民族工作的大智慧。

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1.多元一体的政治共同体

恩格斯曾指出:“平等应当不仅仅是表面的,不仅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4]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立在各民族平等基础上,是多元一体的政治共同体。56个民族是“多元”,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本民族的历史、生产方式、语言文字、风俗文化、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各具特色的民族特征。“多元”的56个民族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依存,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体”。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疆域,共同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共同抵御外敌的入侵,共同推动经济的繁荣发展,中华民族风雨同舟的历史进程中打造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政治共同体。这一政治共同体在形成发展中蕴含着统一团结的民族基因和民族记忆,这种荣辱与共的民族观已经扎根于每个民族成员的心中,溶于血液、融于精神并代代传承,使得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得以生成和延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和国家一系列民族工作的新理念和新措施保证各民族成员政治权力的行使和经济权益的赋予,民族成员的成就感、幸福感、自豪感提升,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更稳固。

2.互惠互利的经济共同体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5]。这种“相互关系”主要是指各民族的经济关系。我国各民族自古就通过互市、茶马古道、古丝绸之路等进行密切的经济往来与合作,形成了互惠互利的经济共同体。经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生成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未来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中之重。我国民族分布地域广泛,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多种因素,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各个民族经济发展很不均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一个民族的复兴,因此各个民族既是伟大复兴的推动者和践行者,也是伟大复兴的受益者和分享者。习近平指出,要让广大的各族人民群众及时地、尽早地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多年来,党和政府通过政策扶持、财力投入、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推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国家经济进行整体规划与布局;通过对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补齐经济发展的短板;打造“一带一路”,将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少数民族较集中的地区推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和核心枢纽。党和国家充分把握族情、区情,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独特优势,激发民族地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寻求多民族经济最大公约数,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基础更牢固。

3.交流互鉴的文化共同体

民族文化是民族构成的重要内容和外在表现,多彩各异、包容互鉴的民族文化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历史的积淀和传承,也是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征和标志。由于文化具有极大的吸收性、包容性、外展性,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往来的同时,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使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逐渐形成发展,打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共同体。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重要因素,是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灵魂。高度的民族文化认同和共同体意识使56个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这种荣辱与共的观念和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始终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是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生成的心理和情感纽带。习近平指出,实现多民族长久的团结统一,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使各民族共建、共传、共享中华文化。党和政府大力加强“五个认同”的宣传和建设,通过政治经济合作和新闻媒体传播等诸多方式,促使民族成员认同形态各异的民族文化,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技术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以延续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系下发展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学习和借鉴,实现多民族文化的与时俱进,以此激发和提升民族成员的民族情感,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发展。

4.守望相助的安全共同体

我国56个民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休戚与共的安全共同体。这里的“安全”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传统的地缘安全,即疆域领土安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占了三分之二;2.2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民族地区达到1.9万公里。可以说,我国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一直是国家边疆领土的强力守护者,一部中国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开疆扩域、守卫国土的历史。当前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争端关乎中华民族每一个民族成员,国家的领土安危和各族人民的人身安危紧紧联系在一起。二是意识形态安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各民族高度认可马克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一些西方国家就民族问题在意识形态领域大做文章,意图虚无化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最终分化和瓦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当前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很严峻。无论是地域安全还是意识形态安全,单靠某一个民族的力量难以维护,要靠各个民族的通力合作。以多民族的共同合作谋安全,以各民族共同发展促安全,以守望相助的实际行动求安全,这是中华民族安全共同体的发展理念,也是中华民族安全共同体形成、维系、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必然选择。

5.共建共享的生态命运共同体

中国各民族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是天然的生态共同体。在各民族共创历史的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开发维护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中,民族地区森林资源蓄积量占全国的一半,水力资源蕴藏量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二,矿藏资源也大多集中在民族地区。可以说,民族地区具有天然的生态优势,这些生态资源是中华民族民族成员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我国实现长远发展的物质保障。我国各民族共同开发生态环境,共同拥有生态资源,共同承担生态责任,共享生态保护成果,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共同体。在各民族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存在着草原沙漠化、水资源枯竭、森林减少、生物物种减少等生态恶化现象。如何在民族地区快速发展中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面临的重大问题。命运共同体的生态空间需要各民族相互合作来解决。党和政府确立了科学的生态发展理念,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把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大对民族地区生态保护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行河长制等强有力的生态保护措施,必将推动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的永续发展。

三、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1.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新发展

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和理论基石。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虚幻的政治共同体,而能够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才是真实的共同体,也就是他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是人类的一种具体形象的生存方式,是真正的人类共同体。人类社会形态的不断演进,也是共同体不断演变发展的进程。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对理想社会的描述,而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社会主义现实社会各民族关系和状况的解读。习近平将共同体思想引入民族问题领域并对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形成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正确内容及其理论魅力,又丰富和发展了其理论内涵。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思想包含民族政治发展、经济繁荣、文化心理、安全与生态,还包括民族地区的网络、新闻传等诸多民族工作内容,体系更完善,涵盖领域更广阔,赋予了马克思命运共同体理论新的时代内涵,丰富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表达了中国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责任意识和坚强决心。

2.党的民族理论的新发展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民族观,强调在各民族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通盘整合民族力量,实现各民族良性互动,形成巨大合力。这种合力不是每一个民族发展力量的简单叠加,而会产生惊人的倍加效应。增加民族实力和凝聚力,这是民族工作的新发展。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论与党的民族工作的各个领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习近平从不同侧面阐释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容,丰富了党的民族理论学说。其中,对多元一体中华民族运共同体结构特征的论述是关于民族国情的创新论断;对民族工作“五个并存”新特征的概括是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发展中面临挑战的精准分析;引导群众增强的“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未来发展的明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引领。这些阐述既全方位展示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体系,又打开了党的民族工作的新思路,丰富和创新了党的民族理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新论断,将我国的民族理论提升到纵览全局的新高度和新的精神境界,对今后开展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处理民族关系的新思维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新起点,以哲学家的眼界观察中国民族问题发展的基本国情,以革命家的气魄和远见卓识规划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全局和整体,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高屋建瓴的大智慧。首先,纵览全局的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站在纵览全局的高度整体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与方向进而作出相应战略部署的思维方式。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思想与我国“五位一体”发展格局高度契合,同时命运共同体建设中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种战略思维体现了整体观和全局观。其次,创新思维。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突破传统思维,运用国际视野解决国内问题,这是思路的创新。在民族物质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各民族精神层面的发展、文化情感的交融和互动,而且将这种意识贯穿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措施之中,这是内容的创新;注重民族地区生态发展,提出生态命运共同体,这是研究视角的扩展与创新。最后,哲学的辩证思维。命运共同体思想运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分析各个民族的多样性、差异性,差距性,分析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一体性、包容性、和谐性,既从横向上看到了命运共同体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又从纵向上把握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与未来;既能精准把握命运共同体的优势,又不回避当前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缺点和不足,承认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1]李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的新论述初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6(1):16-17.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19)[2016-12-23].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2010-11-08

[3]国平.56个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EB/OL].(2015-10-01)[2016-12-23].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5/1001/c1003-27655632.html.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0.

2017-01-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镇化背景下东北四小民族聚居地文化环境保护与发展研究”(13BMZ044);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城镇化视阈下哈尔滨周边满族村落文化变迁研究”(14B039)。

丁红岩(1978- ),女,博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D6

A

2095-7602(2017)05-0004-04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命运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