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中的女性色彩与女性自我价值的确立
2017-03-29刘捷
刘 捷
(安徽大学 哲学系,安徽 合肥 230039)
老子思想中的女性色彩与女性自我价值的确立
刘 捷
(安徽大学 哲学系,安徽 合肥 230039)
老子思想中的“阴阳冲和”、“道”等概念对女性的自我价值进行了肯定,并对女性同男性、社会的相处关系作出了根源性的指导。同时,老子“德”的概念中,“居下”、“不争”等思想也为女性争取自身地位、寻求自身价值给予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和路径支持。
道家;老子;女性主义
老子思想主张以自然为中心,对宇宙的本原作出了描述和论证。老子所描述和讨论的对象是世界生发和运作的本原,因而其思想具有强大的包容性。纵观女性对自我价值认识的嬗变历程可以看出,女性始终受制于强大的男性社会主流价值观。这种蜗居在男性视角下的价值观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女性与男性在社会上不平等的状况。从老子思想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寻到女性平等发展的真正路径。
一、阴阳冲和
男性和女性是两种不同的力量,看似相对相异,实则相生相依。尽管这两种力量时有冲突,但最终的走向仍是统一和谐,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老子对这种看似对立实则统一的关系有着明确的论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1]225万物有阴有阳,阴阳相冲而又互为依存,阴阳二气相互交冲才会产生“和”气,世间万物便是由这种方式陆续产生的。这是老子对世间对立之物的理解,他认为万物都是经由两种相反的力量相互对立、和谐统一而产生,这种过程是宇宙发生乃至世界发展的最终动力。
老子思想的中心是“道”。老子将其作为宇宙终极法则以及宇宙根本的代名词,而“有”和“无”便是“道”的体现,并且以“道”的规则相互作用。世间所有对立的事物如善恶、正邪、对错、天地,都像这有无一样,本为一体,也终为一体。
老子认为世界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有”是有象之象,“无”是无象之象,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存在与不存在。这两个相悖的概念在老子看来并不是无法统一的,他认为天下对立的事物实际上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1]60但他也认为“有”和“无”本是一体:“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1]53对于“有”与“无”的关系,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1]217万物从存在的有象之象而来,而有象之象又从无象之象中来。无论是有象还是无象,缺少了一方,另一方便不能成立。三十辐的车轮,因为中间有了一个孔才能作为车的轮子,器皿因为中心是空无的才能作为器皿,有了中空门窗的房子才能作为人生活的房子。“有”与“无”缺少了哪一个,都不能作为能够利用的事物而存在。
《系词》:“一阴一阳之谓道”[2]337。男性与女性,意味着阴与阳,是世界众多对立关系中的一组。从概念上分析,男性和女性同老子所例举的所有对立关系的概念一样,都来源于“道”,并遵循着“道”的规则在世间运转。其运转的结果便是通过对立的关系最终得到统一,生成新的事物。这就意味着,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可以从对方身上找到自身缺乏的优点,双方发展的最优状态就是男性和女性的和谐共荣。所以男性与女性应该共同认识到,两性之间的真正关系和最终目的,如同其他对立概念一样,相互依存、互相平等,最终是为了完成这个世界乃至宇宙的正常运转。
二、“道”与女性
老子认为“道”不可言说,所以他总是用打比方的方式对“道”进行描述,而且他只是“强字”曰“道”这个称谓:“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1]159。在老子的思想中,“道”是宇宙生成的动力,也是宇宙生成的本原,是宇宙本体论和宇宙发生论的结合。“道”不仅仅是规律性质的概念,也是具有女性特征的概念。
(一)生养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1]159“道”比天地还要早,它是天地之“母”。老子认为“道”既先于天地而生,又是万物的母体,它生养并保护了万物:“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1]254万物依仗“道”而生:“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1]194,老子认为道无处不在、用之不“盈”且能力无穷。“道”生养万物,像一个母亲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怀从未停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1]80“牝”所代表的就是阴户和雌性,老子由此来表达“道”是“玄牝”,是至高无上的母性,天地都是从具有母性意义的“玄牝之门”中生出。可以看出,在老子眼中,“道”与万物之间的关系就是母亲与子女的关系。
(二)柔弱
老子对“道”的描述,用了很多具有女性特点的词语,如“弱”、“柔”。女性是以柔弱形象示人的,这取决于女性的生理特征,而这种生理特征在长期自然选择下形成的社会分工深化了女性性格上的柔韧。可以说,“柔弱”既是女性生理性别的特质,也是人们长期以来对女性性别期望形成的社会性别的鲜明特质。老子“贵柔”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女性的肯定和推崇。
基于对生活的观察,老子在面对“柔”与“强”时更愿意居于“柔”的一方。他认为,一些看起来柔弱的东西往往因具有内敛特性而较有韧性,不容易受到伤害;而看起来“强”的东西,反倒容易受伤。“柔”与“强”相比,前者更加容易得到长久,后者因为更加暴露而易受到伤害。老子常用“水”来比作“道”,如“上善若水”[1]86。水是世间至柔之物,但是水的柔能穿过岩石山川,因而老子认为天下没有什么比水更“柔”,但也没有什么强大的东西能够击败水。老子观察人类和植物,发现人类和草木在生存着的时候身体都是柔软的,而死亡之后都变成僵硬状态,所以他认为“柔弱”是生命成长的方式,而“坚强”是死亡的开始,就像成材的树木易被人砍伐、被大风吹断;而不起眼的小草,就连大火都无法将其毁灭。
“柔”是“道”的一种特征,也是“道”的精神,其中包含着大智慧。女性应该学习“道”的“柔”,将其作为女性特有的精神和优势,帮助自身实现价值确立。
三、“德”与女性自我价值的确立
(一)老子思想中的“德”
“德”是老子思想中除“道”之外的核心思想。“德”有两种主体,一是“道”,二是“人”。以“道”为主体的“德”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道”,指的是“道”作为形而上的概念在物质层面的体现,表现在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和行为上,具有“柔弱”、“不争”、“静”等特性;而以“人”为主体的“德”,是老子对人的一种劝告。老子认为人应该以“道”为师,观察并学习“道”的行为方式和德性,将“道”所表现出的形而上的精神转化成能够实际应用的方法论,从而指导自己生活。
老子言:“孔德之容,惟道是从。”[1]145可以看出,老子认为“德”来源于“道”,因为“人”与“道”是一种递进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159老子认为“德”实际上是来源于“道”的,以“人”为主体的“德”更是依照“道”的模式复制而来,只是以“道”为主体的“德”所作用的层面是形而上的一种规律和世界生成的原因,而以“人”为主体的“德”作用的层面是形而下的人生层面。女性作为“人”,自然需要学习“道”的“德”,将其作用到更具有指向性的、女性特有的生活体验经历中去,从而解决女性的社会、家庭问题。只有这样,女性的价值才能最终确立。
(二)女性与“德”
1.居下
“水”的德性最接近“道”的德性,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水”来发现并学习“道”的精神。“水”总是处在“众人之所恶”的地方,却能使百谷“王”,原因就是水处在低下的地方,并且有非常高的包容性。人与人之间相处,如果希望能够“用人”,得到别人的帮助,也要“为之下”。老子认为人类社会若想得到稳定与和平,“为上者”的态度很重要。能够像水一样居下流,包容宽和,才能使自身永远处于一个发展的状态。
由于种种社会因素影响,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并不如男性,甚至从属于男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女性是被强迫“居下”的,历史上的不少女性也因为这种境地同社会进行过对抗。如果女性以怀柔的方式影响社会,用像“水”和“道”一样无形的力量慢慢渗透这个由男性主导的社会,最终影响它的意识形态,或许要比同男性刚猛对抗要来得更加和平自然。当然,这是一种女性的“居下”。从被动接受的“居下”到主动“居下”是一个过程,虽然结果相同,但本质完全不同。如果仅仅是社会因素强迫女性“居下”,那么女性并不会关注“居下”的优势,反而会激化女性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但如果女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对自身思想意识的真正解放,并学习“道”的“居下”姿态,此时“居下”则变成了女性的优势,有助于女性确立自我价值,实现人生的终极关怀,社会也会因此更加和谐。
2.为而不争
“道”面对万物是“不争”的,万物依仗“道”而产生。“道”生成万物后,又变成了万物的一种属性。“道”并没有对万物进行刻意干涉,而是任其自然发展。老子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1]254。“道”所具有的创造能力是并不带有目的和意识的,它只是“生”和“长”而没有占有的欲望,所以并不自“恃”,更不会“宰”万物。“道”之尊贵所在便是它的“不自矜”、“不自是”和“不自伐”,成就万物后功成身退,这是“道”的“不争”之德。人类因为被兽性影响,具有很强的占有欲,意图控制和拥有所有对自己有利的资源,社会也因人类的好争之心而纷争不断。
女性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也是因为人类的好争之心。男权社会中,男性企图扩大自己的利益范围,妄加干涉本该享有自由和平等权利的女性,使其变成从属性资源。老子认为人应该将“抱一”作为对待世界的方式,“抱一”即学习“道”的方式。虽然人类社会充满了“争”,但老子提出了如何应对这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1]150常人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而看不到其内在的真实。人类面对“争”的时候,以为只有“争”才能与之抗衡,却不知越“争”失去的也就越多。老子的“道”向人们展示了另一种方式,一种最为接近宇宙本原的方式。人若“不争”,便与“争”者完全隔离开来。不争者,争者无从与之争。男性和女性不应当作为对立面而存在,而应以和谐共荣为最终目的,相互尊重,并且像“道”那样默默而“为”,平等地对待两性的自身价值。
从社会角度来讲,中国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一直由男性牵引和导向,而当今社会的伦理秩序和社会舆论土壤无法及时给予女性自我审视和独立认知的机会。如果社会不能认同女性真正的价值,那么女性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继续压抑和弱化自身的需求,服从于男性;要么将男性价值观奉为至上,无限趋同于男性。若要改变女性这种被动的局面,社会必须确立新的伦理秩序,从根源上促进男女平等。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需要社会整体观念的变革。老子思想中对“母性”、“柔弱”等女性特色的颂扬,无疑是对女性自有价值的明确肯定。人们依从“道”尊重女性,进行关怀活动,对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女性地位的真正提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从自身角度来讲,女性希望改善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以获取更加公正的对待。但是面对整个人类社会,女性的力量十分渺小,因此其应该学习老子“道”之“德”的怀柔精神,去“居下”、“不争”和“关怀”,以一种不言说的方式教化社会。这样,女性便会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影响这个社会,这个过程虽然会非常漫长,但女性会因此而受益无穷。
[1]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2版.北京:中华书局,2009.
[2]王弼、韩康伯注,孔颖达疏,陆德明音义.周易注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337.
2016-07-25
刘捷(1989- ),女,硕士研究生,从事伦理学研究。
B223.1
A
2095-7602(2017)01-0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