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媒体对地方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以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
2017-03-29郭倩文
文/郭倩文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1]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博、微信、腾讯QQ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全面进入当前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他们获取学习资源、生活信息、人际交往的重要载体,并深深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新媒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现状。调查对象选取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外国语言学类和日语共25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笔者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以及淮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以“新媒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检索词查阅相关文献30多篇,认真阅读并进行整理,为本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利用班级集体活动时间分别向两个专业的254名同学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并当场回收,其中发放问卷254份,回收问卷254份,其中有效问卷240份,有效回收率94.5%。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l2007对回收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数理统计,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二、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新媒体的了解认知程度
关于对新媒体认知了解程度,从回收的问卷统计结果来看,非常了解的人有48人,占20%;比较了解的106人,占44.2%;一般了解的人有56人,占23.3%;不太了解的有24人,占10%;完全不了解的有6人,占2.5%。这些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了解认知程度还远远不够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时间时长情况
从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每天使用新媒体的时间1小时以内有52人,占21.7%;1-3小时之间的有118人,占49.2%;3-5小时之间的有34人,占14.2%,5小时以上的有36人,占14.9%。这些收据表明,学生每天使用新媒体的时间多数集中在1-3小时之间,在实地走访与学生交谈中也了解到,多数学生使用新媒体并非用于专业知识学习或者了解国家相关政治事件,而是用于打游戏、看电影等。据了解,多数同学使用新媒体的时间集中在上课和夜晚临睡期间,严重耽误课堂学习和生活作息,这种状况应该引起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三)学生经常使用媒体的工具情况
在学生经常使用媒体工作调查中,168人选择手机,占70%,88人选择电脑,占36.7%,而选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的共有24人,占10%。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学生中的使用率已经远远超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再加上智能手机和电脑的出现,其方便快捷的特性使得手机和电脑已经成为学生的新宠。
(四)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目的分析
关于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情况统计,有152人选择休闲娱乐(打游戏、看电影等),占63.3%;有172人选择生活需求(网上购物等),占71.6%;有126人选择获取资源(学习资源、查阅资料等),占52.5%;132人选择通讯交友(微信、QQ、微博等),占55%。从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出,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外部信息,与外界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对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已经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新媒体对地方性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铸就新的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综合应用多种手段,全方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2]在国家不断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今天,各大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国家也多次出台相关政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多途径、多方式利用新媒体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的大背景之下,辅导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QQ等多种途径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和老师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虽然面对面交流与沟通更加直接方便,但是对于具有个性的现当代大学生而言,一些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更倾向于网络交流,交流也更加深入。
(二)为现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提供新的路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行以及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大学课程多为讲授模式,而新媒体阶段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多元化发展了,部分课程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深受现当代大学生喜爱。新媒体时代,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更多的知识,利用网络课堂(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生学习网等)学习。调查统计数据显示,80.2%学生认为新媒体能够让他们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网络课堂学习也更加方便快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师生交流QQ群、班级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和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最新的资料。
(三)容易导致不良信息传播以及人际交往障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媒体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首先,新媒体传播的信息是多元化的,其中不乏一些消极、不健康的信息。[3]现当代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对于网络上个各种信息的真假好坏还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尤其是在一些良莠不齐的信息面前,容易失却判断力,导致其价值取向发生改变,从而造成价值观念的极度扭曲。
四、新媒体背景下地方性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新媒体,科学合理使用新媒体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近年来,随着现代传媒形态和传播环境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校园新媒体不断涌现,发展速度之快、变化频率之高、影响范围之广都远远超过了传统校园媒体。[4]新媒体进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且新媒体已然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积极参与构建高校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
(二)定期参加培训学习,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
俗话说:“活动老,学到老”。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敢于挑战困难,积极参与新媒体的学习,熟练运用学生常用的QQ、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媒体工具,与学生打成一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机构要定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或者提供新媒体相关的培训学习活动,积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积极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其价值观发生扭曲。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展新媒体讲座或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新媒体,逐步提高学生新媒体的素养,拒绝不良信息的腐蚀,让新媒体成为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助力而非阻力。
五、结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做为一名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了解和合理利用新媒体是其职业所在,科学合理引导现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将其培养成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1][3]张洁.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的调查分析[J].职业技术,2016,15(4):18-21.
[2]李辉.新媒体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弱化与提升[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8(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