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时政新闻的采写探讨
2017-03-29陈君怡
文/陈君怡
一提到时政新闻,很多人都会认为时政新闻就是领导新闻,可读性差,难有吸引性。很多记者希望在社会新闻上下功夫,因此逢参会,象征性出席一下,拿了会议材料、领导讲话稿整理就行了。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对的,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会议是提高效率、集中问题的最佳选择,是新闻工作者的“富矿”资源。如何提高新闻工作者发现新闻的能力,采写会议新闻的能力,将普通的会议稿件写出亮点,笔者认为记者要从角度新、多积累、提高政治敏感性三个方面来着手。
一、时政新闻要选新角度
我们经常看到的会议消息标准模版,先交代新闻五要素,然后通篇领导强调、领导表示、领导指出。这样的会议消息,全面但无亮点,只是应付差事而已。会议消息只能有从这个角度这么写吗?当然不是。2012年12月26日,在杭州举行的中国民企峰会上,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和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之间发生了一段“插曲”:因为道路拥堵,马云从余杭赶到会场迟到,使会议推迟了10分钟。会上,马云向大家道歉,而夏宝龙却反过来给马云道歉,承诺未来五年内解决城市拥堵问题。这一幕,刚好被《浙江日报》记者记录下来,写成一则“夏宝龙回应马云与会遇堵”的消息。本来是一个时政会议报道,但记者却捕捉了会议中突然发生的插曲,呈现给读者。这就是时政新闻创新突破的一个案例。
文无定法,拘泥于一定套路是新闻采写的大忌。新闻的内容新必须通过鲜活的形式反映新鲜的事实。新闻贵在出新,选取新的角度、新的主题十分重要,采取新的表达形式运用多种新闻报道手法也是出奇制胜的法宝。
笔者今年年初在北京参加了国家海洋局召开的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暨司局级领导干部研讨班。这次会议很难得,首次将司局级干部聚集在一起一周时间学习新思想,剖析海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会议全程脱稿,3个半小时,直面问题,明确要求。期间,凌晨一两点还能看到局里各领导讨论问题的身影。如何将这些点体现在报纸上,笔者选择在会议消息之外用侧记的形式将这些剪影记录了下来,与会议消息共同刊发,使得会议更加“鲜活”,更贴近读者。因此,优秀的会议稿件需要记者“用心”,在信息量繁杂的会议里选取新颖的角度,跳出会议通稿的思维,将枯燥的会议消息生动起来。
二、“内功”深厚才能选取好角度
每次会议都会将各单位、各部门的成果和问题集中“展示”,同时将很多平时不容易采访到的领导聚集在了一起。他们的讲话和讨论时刻都“埋藏”着新闻点。这时候,就需要记者的“火眼金睛”,及时发掘,密切跟踪。
第17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有一篇获得二等奖的通讯,名叫 《上边“极端重要” 下面“鸟枪充炮”——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山西分会场小记》,记者从会议中发现的小角度、反映大主题通讯稿件。当时,记者在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山西分会场看到,会议要求单位一把手,大多却不是“一把手”,许多单位到会议结束还是“台签”值守,记者抓住这些细节,跳出会议写会议,反映安全生产重点区域山西有关部门对工作的敷衍与应付,从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角度的新颖要依赖记者“内功”的修炼。首先在会议之前记者要做好准备工作,对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参会讨论的主题进行研究,在会前就要想好可采访报道的角度,不打无准备之仗。其次,记者要多积累采访经验,增强洞察力,善于从细微处入手,从而能及时发现新闻点。再次,要及时赶到会议现场,多观察。很多时候会议召开地点的选择与会议主题有着密切关系,做个有心人,在采写稿件时这些细节会给记者带来更多思路。
三、政治敏感性是时政新闻记者的“必需品”
写好时政新闻,要培养政治敏感性。“讲政治“是做好新闻工作、当好新闻记者的前提条件。如何培养新闻记者的政治敏感性?首先要加强政治学习和相关培训,不断提升新闻记者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格。举例来说,党的十九大闭幕以后,各地都掀起了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高潮,在这方面工作的宣传中,总能在记者采写的稿件中发现用法上的不准确,例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误写成“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种错误都是由于缺乏学习,政治敏感性不够。其次,要善于总结。新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劳动。记者整日把自己关在室内,趴在办公桌前是不行的,只有走出办公室,在时政新闻的采写中,掌握大量的素材,才能产生新闻敏感性和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七个记者节到来之际,提出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四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坚持正确工作取向。现今社会,由于互联网的发达,人们选择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使得人们思想多元化加强。在这样的形势下,时政新闻记者更要加强自身学习,坚守政治底线,立足党的事业,发挥好“喉舌”的作用,在党和政府与民众之间搭建起联系的桥梁。
时政新闻的报道要克服僵化思维,做吸引人,关键在于要按新闻规律办事。对于时政报道的创新,需要在突出新闻性上下工夫,在跳出会议报道会议的形式上下工夫。时政记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完成传统会议消息的采写之外,更要灵活选取角度发挥能动性,为读者写出更多的生动鲜活新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