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出路
——基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视角

2017-03-29束仁龙

池州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双师新建实验课

束仁龙

(池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数量充足的双师型教师,这是转型发展、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关键。潘懋元先生指出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双师型教师[1]。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基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何谓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概念[2],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其后,这一概念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人们竞相研究,从职业教育师资角度拓展到应用型本科师资角度,对其称谓表述各式各样,见仁见智,比如,“双师型教师”“双能型教师”“双师双能型教师”“应用型教师”等。目前主要有“双资格”“双素质”“双资质”“双对象”和“双来源”等五种界说[3]。双师型教师概念虽没有统一的界定,但从不同的关于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文字表述中不难看出其内涵实质是一致的,那就是作为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拥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既能胜任理论课程教学,又能胜任实践课程教学[4]。仔细分析双师型教师内涵,可见其主要有如下特点: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作为双师型教师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当前从事的实操、实践等实际工作联系密切,学以致用;二是善于创造创新,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倡导众创的背景下,作为双师型教师要敢闯敢创、大胆实践,不断追求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三是应用能力强,这是双师型教师有别于他型教师最为不同要求之处,也是最为突出之特点[5]。

2 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从双师数量角度看:尤为匮乏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首先需要的是数量充足的双师型教师,这是办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础和关键。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众多的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与原来相比虽有不同程度地增加,但数量仍显不足,尤为匮乏。有的学校“双师型”教师数不足专任教师数的四分之一,2011-2014的《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此类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分别为16.95%、18.49%、19.14%、20.04%[6],可见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明显过低,虽然有比例增加的态势,但基本上在30%以下[7],如此之少的双师型教师是难以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重任的。其原因:一是此类院校原有教师队伍中偏重理论型的教师较多,习惯了课堂讲授、理论思辨式教学模式,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偏理论型教师自觉转型为双师型教师的认识与意愿不足、主动转型发展的动力欠缺;二是此类院校生师比一般都较高,教师教学与科研等任务较为繁重,转型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需要接受培训的时间与精力不够;三是从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来的新教师虽然学历学位较高,但多是偏重理论型的,短缺双师基本素质;四是由于高校对教师的学历学位要求偏高,想从工矿企业或其他社会业界引进具备双师素质的人才很难。可见,双师型教师来源途径少,导致数量不足。

2.2 从实践能力角度看:严重不足

何谓实践能力?通俗地讲就是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或者说是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活动中的能力。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双师型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但相关研究显示目前不少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严重不足,专项实践能力不适用、情境实践能力不够[8],在教室里洋洋洒洒、激扬文字、头头是道,但是因没有任何操作经验和企业(行业)实务方面的工作经历,导致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差。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教师对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认为实践能力是雕虫小技,不足以称道,从而用于实践能力提升的时间与精力投入不够;第二,教师长期囿于校园,“孤傲”性格使之与企业(行业)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即使有机会到企业(行业)进行实践锻炼,但也往往因为此种性格使之不能真正掌握实践技能;第三,现有的不少双师型教师是凭借强化复习通过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缺少企业(行业)实践经验、实际动手操作及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双师型徒有虚名,形具神不然。而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反过来又造成教师教学喜爱传统的系统理论讲授,忽视甚至放弃实验实训环节的有效开展,结果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型教育优势得不到发挥。

2.3 从双师培训角度看:效果不佳

培训是双师素质获得与提升的主要途径之一,从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培训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不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培训制度不健全。制度是保障活动效果的前提,没有或不健全的制度,就难有预期满意的活动效果。有的新建本科院校虽然出台了双师培训方案或制度,但流于形式的较多,有的新建本科院校根本就没有双师培训方案或制度,进行双师培训的随意性较大。二是培训途径较为单一。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培训主要是外培,即送教师出去接受短期的技能培训,或考证培训,或挂职锻炼,这种培训模式操作简易方便,培训组织方较常采用,但模式传统、方法简单、形式单调、新意欠缺、引力不够,收效甚微。三是主体参与培训的意识不强、动力不足。由于受功利思想影响,有的参训教师只为完成任务,或取得培训证书,而真正参训的意识薄弱,内生动力不足,往往是报名参加培训却培训现场不见人影或“身在曹营心在汉”。

2.4 从教师评价角度看,缺乏激励

所谓教师评价是指评价主体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9],它主要分为业绩评价和发展评价两种。教师评价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激励性对教师的发展至关重要。从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对教师的评价来看,多是看重教学和科研,并凭此业绩对教师进行奖励,缺少额外的奖励措施。教师的薪资待遇取决于职称高低、课时量多少、立项课题数与级别、发表论文的层次和数量,这就导致了教师把主要时间及精力投放到教学和科研上,而不愿意将之投放到双师型教师素质打造与提升方面。这种偏颇的教师评价及缺乏激励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

3 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探讨

3.1 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应用型人才引进力度

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引进难度大的实际情况,制定引进应用型人才的优惠政策,突出能力为先,加大应用型人才引进力度,为潜在的双师型教师提供较为多样化的来源。一是要打破仅从高校或研究所引进人才的这种单一传统的人才引进思路,努力拓宽人才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引进渠道,比如,从工矿企业、其他事业单位引进学校发展所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二是要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建立应用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提高引进的应用型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设法吸引应用能力强的企业(行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任教。三是要本着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原则,从企业(行业)柔性引进应用型人才。比如,根据学校转型发展中设置的新的应用性较强的工科专业双师型教师紧缺的现状,从企业(行业)聘请一些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兼职教师;还可以通过协商签定临时订聘用合同,把德性好、身体健、愿意到学校工作的刚退休的能工巧匠引进到学校来。

3.2 校企合作,共育双师型教师

德国双师型教师培养在注重多元化的基础上非常重视校企合作,这是其双师型教师得以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之一。借鉴德国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经验,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应该重视校企合作,共育双师型教师。

教师培养如果能吸引企业参与,就能为教师进行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能促使教师在走进企业岗位中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融合。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共育双师型教师。首先,主动寻求与企业对接,使企业意识到校企合作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接纳和热心指导到企业锻炼的教师。其次,学校鼓励并要求教师转变思想观念,走出校门,自觉地到企业中去进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第三,校企双方应注重对教师实践活动的指导,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任务和要求。例如,让教师熟悉了解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补充,及时反映当前生产需要的新工艺、新技术。同时把自己的科学研究项目带到企业与“师傅”共同进行研究和技术开发,深入到一线,了解完整的操作方式与管理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实践锻炼。

3.3 注重实践,调动实验课教师的积极性

注重实践,加大对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健全实践教学必备的各种教学设施,以提高潜在的“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尤其是要重视实验课教师培养,设法调动实验课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实践意愿。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实验课教师的培养非常重视,其实验课教师和理论教师课的比例接近0.9:1,而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实验课教师的配备严重不足。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实验课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学校应该立足应用型本位,注重实践,调动实验课教师的积极性,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对于那些实践能力强、成绩突出的高级实验师可以评聘相当于教授的职称,鼓励实验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博士学位,提高实验课教师的课时补贴,引导鼓励部分理论课教师向实验课教师转型发展[10]。

3.4 科学考评,激励双师型教师

考评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是否有激励措施,关系到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考评理应突出应用,加大“应用”在教师考评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但实际情况未能与人所愿。为此,要联系转型高校教师发展的实际,科学考评,完善制度,激励教师主动向双师型教师发展。一是要完善考核机制,多角度、多层次对教师各方面能力素质进行考核,将教师参与实践方面的成效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中,注重对教师实践教学和实践操作技能方面的评价,科学制定有助于平衡教师在实践教学、实践操作与科研方面投入的较为客观的评价制度。二是要突出应用,加大实践教学、应用技能在教师考评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引导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三是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改革教师职称晋升办法,在晋升标准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评先评优要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四是要完善相应的薪资津贴制度,对双师型教师给予专门补贴,以激发双师型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结语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这是转型发展的关键。鉴于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新建本科院校要在认真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借鉴德国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经验,联系实际,努力探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之路径。

[1]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35-38.

[2]刘猛.“双师型”教师:一个中国特色概念的语用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2(6):26-30.

[3]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69-74.

[4]宁晓静.转型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6(3):64-66.

[5]崔发周.“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特征与认定标准[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2):86-90.

[6]教育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摘要)[N].中国教育报,2016-04-08(008).

[7]郑诚德,陈旭英.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闽江学院学报,2016(1):99-104.

[8]黄莉.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机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5):85-89.

[9]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8.

[10]蔡敬民,余国江.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32-34.

猜你喜欢

双师新建实验课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有趣的实验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