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Incoterms看商务英语语言特征及其翻译策略

2017-03-29奚伟

巢湖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术语商务国际贸易

奚伟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从Incoterms看商务英语语言特征及其翻译策略

奚伟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深化,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商务环境下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商务英语,因其独特的跨学科以及跨文化性,给商务交流中的译者们带来了很大挑战。译者,不但要具备过硬的语言素养,更要对商科所涵盖的内容有所掌握,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文章从商务英语中最具代表性的Incoterms术语入手,分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策略,并尝试做出一些建设性思考。

商务英语;Incoterms;语言特征;翻译策略;跨学科性

1 引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人类各种社会化活动中,都缺少不了语言的存在。在商务活动中,语言的重要性更是非比寻常。有学者研究表明,语言对于贸易成本的影响,和关税以及非关税壁垒是基本相当的。因此,对于中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所使用的主要语言——英语,学者们有必要对其作出系统透彻的分析,从而更好地为中国的跨国商务活动服务。

在商务英语体系中,一个理论和实践中都会反复提及的就是Incoterms。1936年,国际商会ICC(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为了解决全球贸易中出现的术语解释不一及其带来的贸易纠纷,从而制定了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ternational Trade Terms,简写为Incoterms),首版发布于1936年,故得名Incoterms 1936。在其后数十年的国际贸易发展中,Incoterms也随着时代的变化不停更新。最新的版本,是国际商会在2010年讨论通过的Incoterms 2010版,其下包括11个术语。但是,Incoterms所涉及的这些术语,其对国际贸易术语的解释并非是用汉语完成。这就给中国的译者们提出难度甚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商务英语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方面。

2 商务英语语言特征

因为学科交叉,这就使得实际使用中的商务英语,有着极其鲜明的特点,比如用词准确、精炼、专业等等。那么,译者在展开工作之前,必须要对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有着充分的认识。

2.1 严谨性

在际的商务操作中,因为个别字词的翻译出现偏差而导致贸易纠纷的出现,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和商务活动有关的语言,在遣词造句上对严谨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从事贸易活动的译者,在这其中必须对原文保持彻底的忠诚,或许可以在语法或结构上做出改变,但在信息内涵上,译者必须要做到相等[1]。

以Incoterms贸易术语FOB为例,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陈岩的专著中有这样一个例子,“We offer to sell pumpkin seeds(snow white)10000 MT US$1200.00 per MT FOB Shanghai/Qingdao, shipment during April”[2]。在国际贸易实际操作中,FOB术语之后要标明指定装运港。该案例中,FOB术语之后跟的是上海或青岛。显然,卖方对于究竟在上海还是青岛装船,并没有绝对的把握。因此,更专业的说法应该是 FOB Chinese Port。合同中缺少专业的表述,导致的后果就是日后贸易纠纷可能性的增大。所以,用词严谨,这是商务译者应具有的第一素质。

2.2 专业性

在商务英语的语言体系中,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适用于不领域不同专业的词汇,是用来科学表达概念的词汇,具有丰富内涵和外延。术语的用词极为精准,且有高度代表性,一旦确认下来非经重大变故不会更改。在国际贸易领域,术语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以Incoterms 2010版为例,当中的11个贸易术语如FOB,FAS,CFR等等,一旦在具体贸易实务中被错误理解,直接后果就是贸易纠纷发生的概率大幅增加。

比如FOB,此术语早期常被简单处理成离岸价,随着贸易实务的发展,译者们发现这种译法不够严谨,逐渐将其替换。如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智利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中第四章第十七条,就明确将FOB翻译为“船上交货价”。在这一条中,该协定还将CIF翻译为“成本、保险费加运费价格”,并未试图给CIF术语创造出中文译名。由此可见,专业性,这是商务译者必备的第二素质。

2.3 跨文化性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方位地参与到了国际贸易事务中。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互联网让信息的传递得以以秒计算。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与外国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了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以英语为沟通媒介的商务活动逐渐成为日常。如果在商务沟通中对彼此文化背景了解不够深入,谬误就会随之而来。以最简单的“公司”为例,在汉语中,“公司”一词可以用来指代任何从事经贸活动的商业组织,但是同样具有公司含义的英文单词company却并不具备如此广泛的代表性。不同行业的公司,其对应的英文名往往大相径庭。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中并无 company一词,而是Dalian Wanda Group。汇丰银行控股公司,英文名中也不见company,而是HSBC Holdings。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其官方网站上显示的英文名称则是 Philips Electronics。由此可见,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字意象区别在商务活动中随处可见,译者若不具备过硬的跨文化背景,很容易就会在交际中带来误解。跨文化性,这是商务译者要具备的第三素质。

3 商务英语翻译准则探讨

在必备素质之外,商务译者们还需要掌握合理的翻译策略,才能够在贸易实务中进行实践指导工作。国内不少学者都结合文学翻译大家们提出的准则,给商务英语翻译提供了指导意见。根据这些意见,商务译者们才能在具体操作时做到有据可依。

3.1 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

对于跨文化工作者来说,提及翻译工作,大多数译者都会想到严复先生提到的信达雅三要求,或者是鲁迅先生的信与顺标准,亦或是傅雷先生的重神似而不重形似。客观地说,这些大家们提出的翻译标准,无论是在被提出的年代,还是当代,都是极具参考价值的。但在商务翻译领域,则有其局限性,大家们的翻译标准,几乎都是针对文学翻译而言。

但是,国际贸易领域中的译者,即便通晓汉英双语且了解文化,也未必就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商务翻译。究其原因,就是国际贸易领域中,所使用的英语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仅涉及到商务活动,还涉及到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会计学、法学和金融学等多种学科。从所涉及的范围来看,仅仅通晓语言和文化,这必然是不够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这才是译者应有的基本功。换言之,商务英语语境下的翻译,对译者驾驭语言的能力,提出了近乎严苛的要求。

结合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来看,严复和鲁迅等大家们提出的翻译标准,只能作为原则参考,很难在具体层面上指导商务领域的翻译工作。商务译者们必须要结合商科的专业特点,重新确立翻译原则和标准。在这方面,国内有不少学者都勇于探索,成为了商务翻译理论的先行者和实验者,其中若干有代表性的理论罗列如下:

上海海事大学的翁凤翔教授提出了4Es标准,具体来说,就是原文语义信息和译文语义信息对等;原文文体信息和译文文体信息对等;原文文化信息和译文文化信息对等,以及原文商务功效和译文商务功效对等[3]。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法公教授,则在专著中提出商务英语翻译要遵循三大原则:忠实、准确和统一。在专著中,刘法公教授认为,忠实是指译文要在信息内涵上和原文保持一致,准确是指商务翻译要避免文学翻译中常见的夸张、暗喻和换喻等修辞方式,而统一则是指译名、概念和术语要始终保持一致,绝不能随意更换译名[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英语教授常玉田先生则认为,翻译的最基本任务不是语言的转换,而是传达意思、信息和内容。所以,商务英语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和其他文体的翻译,它必须强调语义对等或等效,做到地道,让读者有专业化的感受,而不是普通的语言描述[4]。

3.2 翻译策略的具体运用

上述提及的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对译者来说,是无法回避的挑战。因此,深厚的跨学科和跨文化知识储备以及娴熟的翻译技巧,都是译者必备的素质。

3.2.1 通晓文化背景差异

从事国际贸易的译者,必备素质之一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要能熟练使用目标市场的主流语言,更要了解目标市场的主流文化族群。语言学家胡文仲先生曾提出过观点,说语言除了受结构规则限制之外,还会受到使用规则的制约。这里的使用规则,是指语言所属的社会文化,社会文化会决定语言使用的方式和内容是否得体。因此,商务译者在解决语言差异的过程中,必须要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

以汽车品牌Lexus为例,这个归属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旗下的豪华车品牌,诞生于1983年。它的中文译名,在很长时间内,都是被叫作凌志,取“壮志凌云”和“凌云之志”之意。这个译名,虽然在源语音和形态上顺应性不足,但是相当符合中国市场的文化底蕴,能在中国市场的目标消费者心中激起认同感。然而到了2004年,凌志品牌改名为雷克萨斯,时任丰田董事的丰田章男先生解释此举是为了统一品牌的全球发音。显然,在这个译名的更换上,丰田并没有考虑语义传递和文化传递上的等值,而是完全从企业的经营角度出发。这次更名,在当年是颇具争议的。

与丰田公司有争议的更名相比,Coca Cola的中文名则堪称典范,旅英学者蒋彝在20世纪20年代贡献了“可口可乐”这个神来之笔。在Coca Cola的诸多海外名字中,可口可乐是唯一一个在音译基础上做到了意译的译名,在翻译理论刚进入成熟期的百年前,蒋彝先生的翻译手法完全符合后世学界对商务英语翻译的理解。无论是以严复先生的信达雅三原则来看,还是以翁凤翔教授的4Es标准来看,蒋彝先生的作品都堪称典范。

3.2.2 拓展知识面

如前所述,国际贸易中的翻译,因为牵涉到的学科繁多,往往一份商业合同或者文案中,会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语言学乃至地理学等多种学科。在处理类似资料的时候,译者就必须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在笔者的实际教学经历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所涉及到的CIF术语项下就有大量的类似案例。I的具体含义是Insurance(保险),在国际保险的语境下,average和loss这两个在文学含义上毫无关联的单词,通常是具有相同内涵的。若是一般的文学翻译,在面对国际保险语境下反复出现的average时,很难会给出恰当且正确的译文。

再以security为例,具备一定英文常识的译者会知道public security bureau中的security是安全的意思;而He even gave house as a security.中的security指的是抵押品或担保品,同样的security再出现在 Treasury securities are revalued daily中,其意思又改变成证券或者债券。显而易见,在不同行业的背景下,security和average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发生语义上的迁移。对此,若不具备深厚的跨学科知识背景,是很难给出准确翻译的。

3.2.3 熟练掌握商务英语语法句法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这样对比过汉英双语的区别,他认为在句子结构方面,英语是法治的,而汉语是人治的[5]。王力先生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英语只要没有结构上的错误,那么多重意思是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去表达的。而汉语,语义是经过字词直接表述,所以汉语青睐使用不同的短句。在文学翻译中,英译汉的试题往往都是长句,但翻译成中文之后就成了若干个短句。

具体到英语中的商务英语,其特点就更为明显了。首先是简单句甚至省略句出现的频率较高,其次就是长句多、介词多且句子结构复杂。此外,商务英语的语句中,尤其青睐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以及各类状语从句和被动语态,这些都增加了理解和翻译的难度。以王建国先生提供的例句为证,“We hope you will bring forward an outline of your proposal stating in detail the scale of production,marketing arrangement for buy-backproducts and mode of payment etc.so that we can make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the economic feasibility of your proposal.”[6]从英文表述来看,整个长句只有两个标点符号,we之后的内容是以从句形式呈现。其对应的中文却是“希望贵公司能提出一份计划书纲要,详细说明该工厂的生产规模、回购产品的市场安排、支付方式等等,以便我方对贵方计划书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做出初步评估。”在多处英文以介词和连词处理的地方,中文都是以符号作为标识。译者若不能娴熟操控汉英双语的语法体系,那么对类似长句将很难准确处理。

3.2.4 熟谙术语和缩略语

据周绍珩先生在其文章中介绍,法国语言学家A.Martinet曾经在《语音演变的经济原则》一书中提出过关于语言的经济原则,核心思想是“人在交际和表达上的需要与人在生理上和精神上的自然惰性之间是有基本冲突的,因此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会倾向于利用最少的资源成功地完成交际功能。”[7]Martinet的这个观点,印证了英语语言体系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省略语众多。在商务英语的情境中,关于缩略语的案例随处可见,cost and freight通常被展现为 C&F。Letter of credit是很少见的,取而代之的是更简洁的L/C。

在帅建林先生主编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第三版)的第五单元,案例研究部分提供的案例中,先后出现了M/T、CIF、L/C、D/S等多个缩略语。文学译者在面对这些材料时,很难知道M/T的准确含义是metric ton。和M/T这样的缩略语相比,CIF这样极为专业的缩略语对译者的要求就更高了。在夏冰的《通过一则案例分析国际贸易术语的适用性问题》一文中,有这样的一个案例:2013年4月,广州裕航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与国外客户签订了一份使用CIF术语的贸易合同。合同中有这样的约定:PRICE TERM:“USD 2000 CIF PER M/T NEW YORK CITY.” INSURANCE TERM:“INSURANCE TO BE EFFECTED BY THE BUYER FOR 110%OF INVOICE VALUE AGAINST F.P.A AS PER OCEAN MARINE CARGO CLAUSES OF THE PEOPLE’S INSURANCE CO.OF CHINA DATE 1.1.1980.”SHIPPMENT:“DURING CARRIAGE BY THE SELLER FOR FCL-DOOR”[8]依照合同描述,买方要负责购买保险,正是这个约定,引起了不必要的纷争,导致双方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这个案例当中,之所以会出现纠纷,原因是合同签约者对于CIF这三个字母组成的缩略语背后的含义了解不够深入。在Incoterms 2010版中,CIF项下明确表示货物保险应该由卖方负责。正是因为合同与通则发生抵触,才导致纷争出现。如果,合同签约者能够对CIF这样的术语有更深入的了解,就完全可以通过合同补充条款来避免纷争的发生。

4 结语

蓬勃发展的中国国际贸易,给商务译者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辅助中国经济持续的欣欣向荣,商务译者们一直在持续努力。本文在尝试性地解构了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之外,以Incoterms术语为例,浅谈了先驱们在商务英语翻译策略方面的具体运用,旨在抛砖引玉,为商务英语翻译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刘法公.商贸汉英翻译评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2.

[2]陈岩.国际贸易术语惯例与案例分析[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54

[3]翁凤翔.论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J].上海翻译,2013,(1):34-36.

[4]常玉田.经贸汉译英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5.

[5]王力.王力文集:第一卷:中国语法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35.

[6]王建国.当代商务英语翻译教程[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16.

[7]周绍珩.马丁内的语言功能观和语言经济原则[J].当代语言学,1980,(4):7.

[8]夏冰.通过一则案例分析国际贸易术语的适用性问题[J].对外经贸,2015,(1):10.

A STUDY ON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BUSINESS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OTERMS

XI Wei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China’s foreign trade,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business.Consequently,business English has brought huge challenges to translators in commercial communication because of its unique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rcultural features.Translators should not only have excellent language literacy,but also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ommerce to be qualified for their own job.This paper analy扎es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business English from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Incoterms in business English and attempts to put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thinking.

Business English;Incoterms;Linguistic features;Translation strategies;interdisciplinary

H315.9

:A

:1672-2868(2017)01-0125-05

责任编辑:李 晓

2017-01-04

巢湖学院校级项目(项目编号:XWY-201511)

奚伟(1982-),男,安徽巢湖人。巢湖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猜你喜欢

术语商务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商务休闲
我的商务秘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