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教育融合策略研究
——基于互联网+视角
2017-03-29徐明君
徐明君
(阜阳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教育融合策略研究
——基于互联网+视角
徐明君
(阜阳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互联网+”时代对于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教育融合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运用逻辑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基于互联网+视角下从市场、产品、课堂等几个方面,对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教育融合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在互联网+提供的平台下,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发生碰撞、渗透、延伸,最终实现教育融合.
传统工艺美术;互联网+;艺术设计;教育融合
教育融合涵盖了教育资源、教育平台和教育理念的融合,是一种动态的实践活动.在“互联网+”平台的推动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传统工艺美术表现出开放、共享和包容,传统工艺美术作为当代艺术设计教育资源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融合对于拓展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加速学生文化观念的快速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造就具有文化意识的实用型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整合和传统产业创新的发展模式,传统工艺美术是一个集创意、文化、经济等诸多价值于一身的产业,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教育体系的构建、产品质量的提高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尤其是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视角看,现代艺术设计作为艺术质的造物生产本质上与工艺美术没有太大差别.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如果我们能够充分运用传统工艺、艺术设计资源,紧密结合专业设置和教学,将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及强项,最终形成我国艺术教育的突破与飞跃.基于“互联网+”的产业革命已经开始,其与各个行业开始融合.在此背景下,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关联性强,具有较高的资源共享程度,可以促进两者的深度融合.随着互联网逐步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进一步融合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其可以基于共同的市场需求,充分共享资源,有效利用关联互补性.在“互联网+”时代,打破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与艺术设计的融合发展僵局,是创新发展的需要.综上,本文从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1],及面临的问题出发,研究如何发挥互联网+创新浪潮的冲击下,探究传统工艺美术如何融入艺术设计教育,推动两者之间的融合.
1 研究方法
逻辑分析法,用逻辑推理方法剖析相关学术理念体系所涉及的新视角和新的理论构架.对“互联网+”特点及其对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教育融合作用进行深入论证.文献资料调研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研究,将宏观论辩与微观分析相结合,获得“互联网+”视角下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教育融合的基本原则及发展方向.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融合路径分析.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是缺乏构建健全的审美心理和艺术欣赏能力,缺乏培养具有现代产业意识的高技能民间美术的生产者乃至管理者.第二是民间工艺美术“师徒制”为主的传承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三是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与生活结合还没有形成系统.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传统工艺、现代设计愈发关注,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在生活中的交融日益紧密,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但大部分都在分析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而没有从教育融合的角度去分析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之间的交融.传统工艺美术是体现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这使艺术设计教育获得了越来越多无法预计的意义.加快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及文化教育观的构建,也为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传承提供新的发展理念和智力策划.
2 碰撞融合
2.1 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教育碰撞,体现在对当代设计心理进行研究,寻找出传统工艺美术新的样式、新的技术、新的材质,以获得新的发展机遇[2].传统工艺美术是历史生活的产物,每个时代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不能仅仅为了传承而生产.在“互联网+”的理念下,加强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性,应立足于当代人的生活,保持传统工艺美术的精神内核,结合现代设计,让造物有所变,有所不变.
2.2 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教育碰撞融合,体现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上,工艺与设计都要扎根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工艺美术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心理状态及民俗认知,艺术设计影响着我们的审美心理与审美习惯,二者不断的碰撞融合,对不同结构的艺术形态进行分析、深化,如对工艺美术材料、工艺、技法、形态等方面的认识,可以提高在设计中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意思维;经过系统的艺术设计训练,增强工艺美术者的色彩理解、构成理解等“.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的根本性变革,工艺美术也在新的层次上发展、改革,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所以,从两者的碰撞融合中,工艺美术的新发展,必然导致艺术设计教育的变革.各种艺术、技术的融合,应在更广更深层次展开,新的碰撞融合,为完善教育内容起到重要作用.
3 渗透融合
3.1 传统工艺美术向艺术设计教育渗入.体现在艺术设计教育的观念,拉开与一般美术教育的距离.首先,传统工艺美术是造物的过程,是我们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结晶,艺术设计也是适用于生活中.艺术设计是门综合性学科,是对人性的探索,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次,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学习、提炼、创新,构建传统工艺美术的教育理念,充分重视工艺美术教育对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性,这对培养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设计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使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与现代设计进行融合,立足于传统文化,创造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3].
3.2 艺术设计教育向传统工艺美术的渗透.体现在艺术设计的思想、价值取向融入传统思想.当前传统工艺美术工作者大多缺少创新能力、人文素养,通过不断深化艺术设计的本质特征及审美特征,逐渐构建传统工艺美术传承的理论支撑体系,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工艺美术研究与交流,对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研究,结合时代发展,充分认识民族艺术文化,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得以良好地保护和传承.应由技能训练,灌输知识转化为欣赏、感受、体验为目标.
综上所述,渗透融合需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建设精品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设计美学品位,这些要通过具体的实践课程来落实.第二,要制定符合具有区域特点的办学思路和管理办法,勇于打破各专业规划的界限,充分融合教育.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运用当地的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令其与艺术设计教学紧密结合,实现资源共享,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强项,形成既具有国际化色彩又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格局;第三,促进两者的均衡发展.加强传统工艺美术的整体规划,完善发展秩序[4].将艺术设计教育面向社会,提高全社会对艺术设计的认知,让大众参与设计,使设计更具个性化.全社会审美水平的提高,也将促进艺术设计的发展,建立创新模式和深化设计合作.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融合范围广而复杂,交融程度受地域经济、地域文化的影响,所以,要实现二者之间的融合,必须以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为依托.此外,政府应在宏观上给予教育融合的发展规划,使政府、学校、市场和民间统一协作,发展互联网+学校教育+协作平台+的融合模式.政府和学校都要准确定位,发挥好自己的作用,这才可以保证二者的交融发展.
4 延伸融合
4.1 延伸融合是在市场推动下,整合地域资源,以形成产业链,完成交融,利用融合的新功能、新特色保持民俗风情,保持社会生态系统及各子系统平衡稳定的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地域经济发展做贡献.传统工艺美术是城市生活文化的载体,体现出人们生活的状态及审美取向,在传承传统工艺美术的技能和特色材料的同时,开发有强烈地域特色的工艺品,融入现代人的需求和设计技术,培养出具有现代艺术理念和追求新型工艺美术,通过这类融合使传统工艺美术表现出特殊的原创性、设计性[5].
4.2 目前,艺术设计教育节奏平缓,学生参与度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部分较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中.久而久之,学生缺乏思考过程和创新能力.互联网的到来,VR技术的到来,可以利用交互式教学,在进行二者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挖掘传统工艺美术的特性,可以利用动画的形式把相关发展历史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采用人机互动地方式令学生身临其境,进行虚拟现实地感受学习.最终达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建立关联,在艺术设计中展现自己风格的目的.
4.3 互联网作为购物平台,使艺术品快速送达消费者手中,大学生可以与当地的工艺美术公司合作,将资源开发、产品销售、设计等各个环节打破局限,增强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从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发展现状以及需要面对的问题出发,研究如何努力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融合“.互联网+”模式在共同的市场需求下,可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借助于产业发展的高度关联和互补,在“互联网+”新背景下,有利于打破二者教育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僵局,是新形势下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融合发展过程中,“互联网+”思维可以在如下方面体现其驱动作用:其一,以“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思维创新发展观念,创新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思路;其二,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平台搭建与技术推进,促进生活之物与艺术之物的融合;其三,用创新和开拓市场的实绩来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使其既美化生活,又实现艺术化生活.
〔1〕董茜.论工艺美术的美学要义[J].艺术教育,2011.
〔2〕上海教育博览会组委会.“互联网”+教育——2016年上海教育博览会高峰论坛实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孟宪伟.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模式改革刍议[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3.
〔4〕张香梅.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保护、创新与发展[J].群文天地,2013.
〔5〕马忠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性及其发展[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5):53-53.
J50-05
A
1673-260X(2017)11-0205-02
2017-08-02
安徽省社科基金项目(AHSKQ2016D95);阜阳师范学院院级品牌专业项目(2016PPJY06);阜阳师范学院社科项目(2017FSSK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