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游泳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的分析
2017-03-29杜会玲
杜会玲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00)
对游泳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的分析
杜会玲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00)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度分析了导致游泳运动员赛前压力的成因,及其表现形式,通过对运动员赛前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针对心理问题的调节方法,为游泳运动员比赛的正常发挥提供支持.
游泳;心理调控;心理素质;调节
对于游泳运动员而言,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提高自身的运动成绩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调控好自己在比赛当中的心理状态,方能帮助自己有效取得体育运动的胜利.调研数据表明,在奥运会的比赛当中,有36%的世界最高成绩保持人员没有获得金牌,他们都没有很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最终与金牌擦肩而过,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克拉克现象”,它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是否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因此,游泳运动员在比赛前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控显得尤为重要.
1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等来搜集和游泳运动员比赛前的心理调节相关的内容,并且对这些数据加以分析和整理,提出提高游泳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方法,促进我国游泳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2 运动员赛前开展心理准备的意义
在游泳比赛之前,运动员的心理方面需要较大的调整,这种一般被称之为赛前心理准备.赛前心理准备不是顺其自然的,而是需要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是通过刻意的实施某项措施来消除运动员的心理障碍,帮助运动员理清比赛的思路,激发他们的斗志,建立起积极乐观的比赛心态,进而达到最为理想的比赛状态.
3 游泳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
由于游泳比赛和一般的体育训练有所不同,他们所需要的条件不同,也会给运动员的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一般而言,适度的压力能够帮助运动员更加专心地投入到实际比赛当中,最大程度地挖掘体内的潜能,从而发挥出最佳的水平.然而,一旦心理压力过大,则会给比赛造成负面的影响,对比赛极为不利.针对运动员比赛出现的心理状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3.1 比赛最佳状态
这是比赛当中最好的心理状态,运动员对于比赛的任务明确,对自己的能力也有着客观的认知,同时也十分自信,有争夺比赛胜利的愿望,这种游泳运动员的整体素质处于较高水平,达到了兴奋和抑制二者的平衡状态,并没有超过自己的运动界限,对于发挥出良好的水平十分有利.
3.2 赛前过激状态
赛前过激状态,一般是运动员在比赛前过于激动、焦虑、惊慌的一种状态,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对自身的实力不够自信,战胜对手信心不足,此时表现为心跳加速、手心出汗、小便频繁等,在比赛前,茫然无措,失去了自我调控的能力,因此导致比赛成绩较差,低于平常的训练水平.
3.3 盲目自信状态
主要是由于运动员对于即将到来的比赛过于自信,对于困难程度把握不够,盲目自信,相信自己能够轻松获胜,对困难采取消极的态度,更不会全力拼搏,比赛成绩往往是失败的.
3.4 过于淡漠状态
具有此种心理状态的运动员,对于即将到来的比赛责任心不强,心里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或者有些消极的态度,甚至还有想放弃比赛的想法.即使经过正常的赛前准备,他们的态度仍旧是消极的.他们比赛的成绩,大都较为平庸,最多达到日常训练的一般水准.
4 赛前心理状态不良的现象
赛前心理状态不良的表现包括心跳加速、情绪起伏较大、思想顾虑过多、反应迟钝、血压升高等等.赛前准备不充分,对于自身能力的不足,场地不熟悉,求胜心切,思想负担过重等,都是导致运动员比赛前紧张或者焦虑的原因.
5 相关调整方法
在进行比赛的心理调整之前,教练需要分析每一种调整方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其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对教练和运动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最渴望得到的放松方法.
5.1 明确比赛任务
参加游泳比赛的运动员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比赛任务,因此,教练员需要对每一个运动员都进行详细的分析,制定出适宜的计划和安排,明确在每一个环节所要达到的目标,分析比赛的意义,让运动员心里有底,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5.2 对对手进行分析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此,了解竞争对手也是赢得比赛的重要条件.不管面对什么运动员,教练都可以通过观看他们之前的比赛来分析他们的优势和劣势,让自己的运动员了解对手的实际情况,针对对手的不足,来制定出适合的计划.特别是对于游泳项目而言,如果所有的运动员都有着较强的爆发力,而自己的运动员又有较强的持久力,如果教练没有仔细和自己的运动员分析其他参赛人员的特征,那么在比赛最初,自己的运动员很有可能全力以赴,最后大家体力都不支的情况下,自己也没有优势赢得比赛,因此,教练需要对对手进行准确的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战术.
5.3 良好的比赛动机
比赛动机是人们开展活动的心理成因,也是整个比赛当中的有效动力,是支撑人们意识的必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能够增强运动员比赛的信心和决心,也能够时刻严格要求运动员,不松懈,保持负责的态度.对那些容易激动或者心理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可以通过相关方式使他平静,不同的运动员,有不同的性格,对于一些好斗的人可以采用激将法,对于那些不够自信的人可以采用鼓励法,确保他们放下思想负担.
5.4 和对手开展模拟训练
在游泳比赛当中,可以选择水平相当的运动员进行比赛,减少比赛前的焦虑,同时教练还可以让女游泳运动员和男游泳运动员比赛,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将男游泳运动员看作竞争对手,正式进行模拟,让女运动员做到心里有底,进而提高自身的训练成绩,树立起自信心,减少焦虑.
5.5 培养战斗意识
运动员在比赛之前表现出的坚强意识,是需要建立在高度的思想觉悟智商的,因此,在日常训练当中,需要加强对于运动员的思想教育,确保运动员有着明确的认知,以及获得胜利对于整个国家的影响,而不要过分担心失败,影响成绩.
5.6 精神释放诱导
在比赛之前,运动员如果心理有压力或者存在不满,这些负面情绪将会影响他们的比赛心情,导致情绪低落,此时,教练需要及时的和运动员谈心,让运动员将自己心中的顾虑和不满说出来,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缓解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教练不应当一味指责和批评,应当适当的学会倾听,和运动员做朋友,否则会将事情发展更坏.
5.7 形成最佳情绪状态
运动员在比赛之前,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思考如何发挥出自身的最高水平,同时需要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着一个完整而又客观的评价,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不要因为自身认知不清晰,导致在比赛之前过分而又盲目的紧张,影响自身实际正常水平的发挥.
6 结论建议
6.1 结论
由于每个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实际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他们的赛前心理状态也各不相同,发挥越不稳定的选手,越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焦虑,甚至恐惧比赛;而对于发挥较为稳定和良好的运动员,一般他们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也可以得出,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比赛发挥良好的先决条件.
教练在对对手进行分析的时候,需要注重和运动员的精神交流以及内心交流,而不是为了缓解压力而交流,更多注重运动员的心理层面,这样才不容易使运动员产生排斥心理,更加有力地对运动员实施心理调整策略.
大多数运动员不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科学的引导,导致对自己的心理调节没有获得良好的成效.
通过一段时间的比赛和训练,运动员可以寻找出适合自己心理调整的方法,但是部分运动员会逃避自身心理状态不好的情况,因此,教练需要帮助运动员树立起端正的心理态度,及时有效地帮助运动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运动员需要在比赛之前进行充分的自我调节.在比赛上场之前,如果感到自身情绪焦虑紧张,可以在休息时多接触场外的景物,看看场外的风景,而对于那些过于自信的运动员,可以增加刺激,多注意竞争对手的比赛状况,合理的调节自己的战术,正确认识到自身的水平以及不足,对对手提高重视.而在进入比赛的时候,由于现场气氛热烈,有很大的喧嚣声音,这些声音都会刺激到比赛选手的情绪,如果没有及时调节好,都会导致比赛失利.因此可以放一些音乐来进行调节,对于那些没有战斗力的选手,可以放一些快节奏的动感音乐,而对于那些心里过于焦虑的选手可以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以正常的心态进入到比赛当中.同时还可以通过自我暗示,来端正自己的位置,争取胜利.
6.2 建议
教练需要在日常的体育训练当中,加强对游泳运动员技能的训练,强化他们的水平,同时增强他们的信心,帮助他们树立起积极的心理状态.而在日常的训练当中,要制定出适当的学习计划,以及合理的心理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这种压力不应过大,提高自己的心理调控技能,方能确立自身的心理稳定性.
教练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培训班,提高教练和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同时加强和实践的结合,研究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和规律,配备专业的心理教练,以适应现代游泳训练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在体育运动当中,心理训练已经成为当代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运动员在比赛当中的发挥.运动竞赛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实际水平以及心理状态这三个方面密切相关,在身体素质和技能较好的情况下,心理状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调控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但是只要合理的进行调控,就能帮助运动员发挥应有的水准,甚至还会出现超常发挥,因此运动员需要在比赛之前做好心理调控,方能帮助运动员提高自身的成绩.
〔1〕吉尔·卡斯尔,刘国栋.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应当吃的10类食品[J].游泳,2014(05).
〔2〕王志军,周正荣,陆强毅.振动训练对改善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出发、转身效果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3(04).
〔3〕顾小叶,张新,袁锐.游泳运动员的热身和拉伸[J].Bill Sweetenham,John Atkinson.游泳,2012(01).
〔4〕周正荣.对青春期游泳运动员训练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
G804.86
A
1673-260X(2017)11-0132-02
201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