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煦明:自在的美丽
2017-03-29
和陈煦明的采访约在上海静安区胶州路的一家咖啡馆,我询问是否需要去到工作室,熟悉她作品的朋友告诉我,她的工作室,就在日常生活里。曾经的殖民文化的冲击,让上海有独特于全世界所有城市的气质,这种历史造就的独特痕迹,遍布在上海的街边巷弄、一砖一瓦间,无数故事在每个角落上演。她穿梭在这个城市,有一双能敏锐捕捉到美的眼睛,一颗常常被感动的心,和一个自在的灵魂。所以她总能遇到恰好的光影、恰好的美景,便欢欣雀跃地快速拍下,这就是她的创作。
2016年12月13日,上海天气晴朗,陈煦明去拿冲洗好的照片。驾车离开的时候,忽然就被几只猫吸引了。那几只猫很笃定、很贵气地在路边晒着太阳、伸展身体。她立刻激动地把车停好就要去拍,这样被贴罚单的次数不少,但她管不了。她拿着手机对着这些猫拍的时候便发现了,刚刚打动她的是什么。这些猫面对她这个陌生人和她的镜头,十分淡定,丝毫没有害怕。说明这边的人善待它,在上海长久以来的富人区,这里的人们始终保持这种善待动物的习惯,这是城市的历史故事和人情闪光,她又被感动了,那一刻是属于她的。这份感动透过照片,强烈地表达着,感动了看照片的我们。
喜欢城市的街角,喜欢喝咖啡,喜欢武康路
这样的故事常常在陈煦明生活里上演,她喜欢上海的秋天,喜欢落叶落满马路的美丽,所以也懊恼秋日短暂。秋天的时候她便带上手机出门与灵感偶遇,对,她现在使用手机拍摄。时代在飞速发展,人的观念也会改变,她从前使用相机,尝试过手机的快速方便后便习惯手机了,毕竟她常常灵感突发,手机更适合她的节奏。
有的时候也会用软件进行后期修图,为了达到一定效果,她觉得后期都不是问题。关键是要保留住她追求的一种真,所以她的照片有不做作的自然感。她虽然喜欢拍城市,但从不固定题材,因为“不要有题材才是最好的题材”。所以她的拍摄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她还说:“灵感不是去寻找,灵感就是突发的。”
幸运的是她常有突发的灵感,这样的幸运是艺术家的门槛。但我们都知道,抓住灵感却并不容易。对于她来说,方法就是不停的累积。比如她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叫《末路狂花》,说看了至少不下6遍,和别人看电影不同,看的过程中她喜欢截屏,她从截屏中看到光线、构图、故事张力……得到很宝贵的资源。当她看到外面街道上的人和景时,她会和他们互动,然后得到感受。她拍摄的大多数时候是偶然的,因为即使是有计划地寻找到要拍摄的场景,也无法预知它接下来会怎么样。抓住灵感的功力是要不停累积的,看和发现都是累积。
“有些東西你觉得它跟你没有关联,其实它跟你都有关联。当我看一些东西的时候,它激发我、感动我,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要去拍它。当我有了冲动,我拍下去,这些东西就会传递出去。会不会错过那一刻?永远不会错过,永远都是有机会的。”当我问她拍摄时候的感受时,她这样回答我。那一刻她的表情生机勃勃,阳光就生动地在她眉眼间跳跃,那一刻打动了我。她就是这样情绪饱满、自由自在的风格啊,不刻意却恰恰好。
从小学绘画,以动画为生,因乐趣拍照
对艺术的敏感是与生俱来的,从小因为爱好,去了华山美校学画画。后来进入美影厂,做了很多很多动画,央视的《西游记》是我们这一代孩子共同成长的记忆,就是陈煦明制作的。如今她的动画工作室已十分成熟,有很多自己的时间可以做喜欢的事。这喜欢的事指的就是摄影。
最早就只是喜欢,如今虽然创作量巨大,她也更愿意称之为爱好。她对如何定义并不在意,她说开心就好。开始拍的时候没有设定要钻研或是要有成绩,所以也没有特别遇到什么问题。技术层面的不足是可以学习的,而艺术的感觉才是她拍摄时对自己的要求,她唯一在意的是拍摄的照片是否有灵性。这种灵性,就是她的感觉是否从照片中,传递给了欣赏照片的人们。
最早是用很简单的小相机拍摄,跟朋友学着冲洗照片。后来科技发展,当她发现手机也可以表达她要的这些东西,相机就全部抛弃掉了。她认为手机能拍出单反的效果不稀奇,但手机有单反拍不出来的东西就是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不是具象的,就像写意画、国画一样,可以去发挥想象,而不是漂亮而已。这是“告诉”和“引领”的区别。她现在追求的就是引领的状态,这也是她接下来想要做到的。
一双敏锐的眼,一颗感动的心,一个自在的灵魂
就在2017年的1月,她答应朋友邀约要做一个展。这个展的发生也很偶然,一个水彩画家邀约她一起去一个唯美的村子采风,采完风以后她也很喜欢那个村子,就合作了。朋友很随意地撞见她,她也很随意地撞见了这个村子。对于这个展,她唯一的期待就是她的照片留在那边,可以跟那个村庄产生一些互动。
她就是这样一个很感性的人,她会发现故事,她喜欢看到美好的东西。要拍任何东西要先感动自己,然后才能去感动别人。有时她也会去拍一些负面的感受,但最终照片从她心里呈现出来的时候,又会过滤成积极温馨的色彩。大概是在她的那颗心里,怀有的终究是“人总是要生活下去,总是要往前看”这样的澄澈觉悟。
她说,摄影这件事是可以一个人玩得津津有味的,所以她的时间总是不够用。尤其随着年龄经历的增加,会让人一点点更加丰满,就像一个圆一样,一直在转。接下来她还有很多想要尝试的,正在着手尝试的就是“微距摄影”,相比她之前的作品更加具有当代艺术的特性,微距在具象和抽象之前的反复抽离令她着迷。
如果以后办个展,她的要求很简单,她希望看到这些东西的人会觉得这就是她想要的,在里面会有想思考的东西。
有一天,我走在上海的一条巷弄里,两侧是高大的梧桐,沿街是各色有情调的小店,一些艺术空间也隐匿其中。这样的巷弄上海有很多,但那一天有些特别,一间画廊靠街边做了一个橱窗,橱窗里是几幅艺术家的油画。那天我看见一个女子,久久站在画前。我坐在街对角的咖啡馆看着这一幕,不知道这位女子是满面笑容,还是肆意泪流。这一刻打动了我,我想这就是艺术的意义。你某一刻珍贵的记忆和感触,在别人的艺术作品中被镌刻,于是你在欣赏这艺术作品的时候,仿佛看到自己。
我们无法将许多珍贵的时刻铭记,于是我们投射在艺术作品上。那情感和光阴,是共通的。于是在某一刻,因幸福,因痛苦,因劫后余生,而泪流满面。
这个城市有过的身影,回忆的思绪,经历的变化,一砖一瓦都是情怀。在陈煦明的大量作品中,有大量的故事,她渴求别人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的情绪和故事。这就是艺术最打动人的地方。正因为这样的自在,陈煦明的创作方式便十分具有意义,因为用手机拍摄这个简单的动作,许多人都可以做。我觉得这才是她的作品,最大的意义。一颗自在的灵魂带给世人最自在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