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愚公支书”再探脱贫路

2017-03-29马丽文刘红涛

中国扶贫 2017年6期
关键词:坪村店子修路

马丽文+刘红涛

店子坪村位于湖北恩施州建始县龙坪乡,山高壑深的自然环境注定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难以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左有石柱河,右有洋芋河,前面梯子河,后面大山坡,祖祖辈辈像骆驼。”这首民谣,描绘出店子坪村处于三面环河、峡谷封锁的险恶地形。

苦熬苦干,“天堑”变“天路”

绝壁天堑,阻碍了村民出行和致富的腳步。为了改变现状,2005年初,担任村支书不久的王光国将村民们卖鸡蛋、卖猪、卖牛积攒起来的修路钱,加上政府相关部门帮扶的10多万元钱全摆到桌上,与村民立誓要凿出一条通往希望的大路,演绎出一个现代版的“愚公移山”故事。王光国也因此被人们称为“愚公支书”。

如今,王光国带领村民以“三年五年修不完,十年修;这代人修不完,下代人修”的愚公精神,以“苦熬不如苦干”的坚定信念,自力更生、挑战大山,终于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通往山外的希望之路、开放之路、致富之路,摆脱了贫穷落后的“世代宿命”。

3月8日上午,本刊记者在湖北省代表团驻地,就店子坪村的脱贫经验和下一步发展计划对王光国进行了专访,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如何以猕猴桃产业带动脱贫,如何利用自身能力和“愚公精神”为村民再铺脱贫路的信念和经验。

十多年来,王光国坚守山村,带领700多名父老乡亲,将武陵山区最高寒、最偏远、最贫困的穷山村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桃花源”,也让店子坪村成为湖北省脱贫攻坚的样板村,并先后被省、州、县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王光国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村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湖北省跨越发展青年先锋”等荣誉称号。

决战贫困,上下求索闯富路

“天路”修通后,王光国并未停歇,继续发扬愚公精神,带领群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2013年,路通了,山门打开了,光棍汉娶上了媳妇。以前卖头猪,需五六个人抬着,还怕猪摔到山沟里,现在用车拉着就出山了。这条路,我们整整修了8年,但是,如何脱贫致富,任务还很繁重。”王光国告诉记者,山路通了,得想办法打通致富路。店子坪村虽然贫穷,但有种植猕猴桃的基础,“我们组织村民在大力发展猕猴桃的基础上调整了种植结构,并内引外联,联系到上海一家农业龙头企业,投资145万元成立德鑫农庄公司,租赁村民土地,打造了150亩连片有机猕猴桃基地。现在,村里还种植了数百亩银杏树苗和魔芋种苗。受益于此,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已达8000多元,实现了全村脱贫摘帽。”

说起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初期的经历,王光国很是感慨,“店子坪奔小康,不能让一个人落下!”为了给每家每户都培养一个科技明白人,王光国多次请技术人员给村民做培训。在种植初期,一遇到虫害病害,村民就慌了神。王光国就用当年修路的精神鼓劲大家:“修路那么难,咱们都挺过来了,发展产业也不可能一下就成功,咱们要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决心!”

除了发展产业,王光国还积极借政策之力,改进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村民改造旧房建新房,在村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实现了电信宽带入户,今年还将建起光伏发电站,这个小山村与外界联系的“路”将会变得更加畅通。

今年全国两会,王光国关注最多的仍然是脱贫攻坚问题,他认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最主要的是基础设施、民生保障这两个方面,恩施州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其发展瓶颈主要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第二个方面就是产业发展问题,包括产业扶贫怎么扶、怎么帮,如何用好产业扶贫政策等等。在王光国看来,要壮大市场实体经济,就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

与此同时,王光国还开始在村里筹办农家乐发展旅游,并着手打造出了建立在悬崖上的“现代红色教育基地”。“我们这个当代红色教育基地,注重的是‘当代两字,我们用凿山修路体现出的精神作为旅游项目的背景,并研究提炼好的脱贫模式,为其他地区的脱贫攻坚做贡献。”王光国告诉记者。

关于发展旅游,王光国的理念是不需要建宾馆,建宾馆的钱都让企业赚走了,老百姓只能赚点小钱。店子坪村打造的是“村庄校园化、家庭课堂化、吃住在农户”的旅游扶贫模式,“我们要让老百姓真正参与到旅游扶贫的发展中,真正从中受益,让贫困户及时分享旅游发展的红利。”王光国说,从去年的实践看,效益很好,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因为搞民宿、农家乐脱贫致富了。

以心换心,敢做村民“探路人”

眼下,在王光国的带领下,店子坪村的脱贫致富路已步入正轨。慕名前往店子坪村参观、学习、旅游的人络绎不绝。面对各种荣誉和赞誉,王光国从不骄傲,他始终认为,“店子坪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全村村民共同完成的壮举。如果能把我们的经验当做今后发展的商机,真正让精神的力量转化成财富,服务于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店子坪村人苦干几十年也算值得。”

在付出与回报的天平上,王光国有自己的平衡砝码。他忘不了村民的支持与信任。从修路到种猕猴桃、发展旅游,王光国总能“一呼百应”。村里发生纠纷,王光国的意见就能“一锤定音”。十多年的辛苦操劳让四十多岁的王光国早生华发,眼角也已爬满细纹,但他觉得很值,“村民的信任、笑脸和认可,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财富。”

采访结束时,王光国告诉记者,现在一些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后,陆续有30多户、100多人返乡发展。小小的村庄出现了“人才回流”现象,这意味着店子坪村的未来发展之路越来越宽畅。2017年,王光国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关注店子坪村,并为店子坪村带去更多更新的发展思路,让店子坪与全国一道共同奔向小康。

猜你喜欢

坪村店子修路
幺店子记忆
济南黄河北店子水闸管理现状与建议
浙江遂昌县红星坪村:从负债2万元到创收30万元的乡村振兴路
丰收
店子乡群众希望建一座纪念馆
精准定位 创意开发——湖北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栗子坪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与探索
山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改造、开发和利用——以湖北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栗子坪村为例
修路
修路
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