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017-03-29杨莉
杨莉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学要做到: 变单纯的灌输知识为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封闭式静态教学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开放式教学;变学生由三个一(一张纸、一枝笔、一个脑)的呆板式教学为三个动手(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式教学。这都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我们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中的数学实验,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获得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结论等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对数学发现过程的体验。借用数学实验引导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精神,是课堂教学实施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规律,提出猜想,在此基础上科学论证,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创造能力的提高,科学方法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杨振宁教授曾经指出:“中国的小孩在动手兴趣和能力方面不如欧洲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实施实验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突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给学生提供较为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让学生手脑并用。如找规律,就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通过折纸、观察、归纳等方法去探索和发现,通过动脑动手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实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培养要求,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发展和充实,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教师传统教育观念的挑战。实验教学既可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又可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活泼;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思想品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因此,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注重实验教学。
鼓励学生大胆动手,保护学生的动手热情。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启发他们积极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而且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对于实践操作成功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操作能力差的或有失误的学生也应肯定其敢于大胆动手操作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养成大胆动手的习惯。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动手实践。如在设计轴对称图案的教学中,可安排一些活动,如图案设计比赛,看看哪一位同学设计的图案最新颖、最漂亮,评出“心灵手巧之星”。用轴对称性质来设计一些墙报,校运会会徽等,比比看哪个班级设计得最有特色,最有意义,评出“心灵手巧之班”。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动手操作前,让学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对象或要解决的问题。
(2)引导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步骤,并指出注意事项。但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效率”而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4)指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分析、比较、概括出结论,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参与讨论。学生进行了具体操作后,教师应该以语言为中介,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抽象为数学知识,再应用于实践,形成能力。如果就停留在動手操作阶段,学生只能做到理解,谈不上掌握和应用,也无从谈动手能力的提高。
(5)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得出的结论要做精要的评价。
(6)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那么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很可能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地获取知识。
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操作。新课程改革就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考察”,强调“调查”,强调“探究”,强调“经历”。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教授认为:“中国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传统的教育方式,只注重动脑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