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教育技术渗透人文美育

2017-03-29魏勇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育技术渗透

魏勇

摘要:教育技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进入了各科学堂,这是现代教学必然的趋势。但是如何用好教育技术,实现学科的整合,进而实现"电"与"教"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智能、情感、审美的提高,是本文阐述的要点。

关键词:教育技术;渗透;人文美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52-01

近年来,教育技术凭借其特有的优势,以势不可挡之势闯入小学各学科课堂。而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文道合一",既注重知识技能教育,又注重学生意志情感教育。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把"电"与"教"相结合,运用"电"的手段提高"教"的效果。具体表现在利用教育技术促进语言文字的训练、促进情感体验的深化、促进审美情趣的培养、促进文本资源的丰厚。

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传递教学内容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主要运用图像和声音及其它媒体和手法表现教育内容,使客观事物的形、声、色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感官性极强。把它合理适度地运用于教学中,它会以其直观形象,美妙图画,艳丽色彩,动听音乐,协助我们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下面结合一些教学实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1.促进情感体验的深化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袁振国说过:"文科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存在的展现。文科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正因为语文本身是一种感性的存在,所以学生也总是以感性的方式来掌握语文。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通过激活学生的感性和灵性,还语文以画面,还语文以旋律,还语文以意象。这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在语文的形象、语文的情感、语文的直觉中享受语文所带来的种种激情、酣畅和快乐。

1.1挖掘教材内涵,调动情感功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关注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努力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是呀,课文不仅是教的蓝本、读的范本、还是情感熏陶的样本。如《圆明园》一课教学时,当英法侵略军侵入圆明园,此时的圆明园又有何遭遇呢?此时,窦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屏幕上大火熊熊,浓烟滚滚,所有珍宝都化为灰烬,大火烧了30秒。没有任何声响和音乐,学生的心缩得紧紧的。仇恨的怒火油然而生。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是8640多个30秒啊!在老师的引读下,刚才板书的"有……也有……"等词语间,老师加上"没有……也没有……"的"没"字,这种强烈反差,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痕。是呀,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把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内化为自己的独特成长体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1.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情感功能。情境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幻灯、实验、图画等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出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目的。

1.3实现情知交融,升华情感功能。我们要把握"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的相互融合,努力使教材中的"情感和知识"教育相互结合,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强化的目的,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情感,并使情感体验强化认知活动,使认知更清晰深刻,情感感悟更加刻骨铭心。

2.促进语言文字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这需要教师脚踏实地地抓好字词句的训练。可是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如果只用空洞的讲解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意思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了。如课外阅读《在大熊猫的故乡》一文:下面是几组来自卧龙山区的画面,当你看到这些画面,脑子里蹦出什么词就说出来。(苍绿幽静)走进卧龙山区,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满眼的绿;(泉水清清)清清的泉水从我们脚边流过,林中清脆的鸟鸣在耳边回旋,我们感到大自然是如此的亲近;(云雾缭绕)这里山高谷深,常年云雾缭绕,令人仿佛置身于人间的仙境;(威武挺立)那一根根像擎天柱一样威武挺立的云杉、松树如同森林的守护神守卫着这片迷人而又圣洁的土地。举目远眺,缕缕白云裹着山顶银白色的积雪,置身其中,让人真不知是在天上还是人间。这样边看边听边说,不仅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这些词,还能让学生品赏词中所蕴含的色彩美、形态美、音韵美。表象的积累促进情感的内化,这样的整合,体现了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观察——思考——表达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对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感悟很有帮助。

3.促进审美情趣的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的眼光来认识周围的现实,在于培养艺术美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的形象性、情感性、直观性,充分展现事物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丰富其想象力,激发其灵感与顿悟,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教学要重视教材,用足教材,但也不應局限在教材,要让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发现与拓展所学的知识。教育技术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人文素养方面已显示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但它正如一座刚刚被开始挖掘的宝藏一样,还有无数的惊喜在等待着我们。相信随着我们广大教师的深入研究,教育技术一定会更好地为我们教学服务。

猜你喜欢

教育技术渗透
中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技术应用有效性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