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立体几何解法解析

2017-03-29蔡剑锋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解法立体几何高中教学

蔡剑锋

【摘要】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阶段,立体几何是一个难点也是重点,而如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正确认识以及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处理、解决立体几何图形问题,这样也会对学生所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应用水平有很大影响.因此,本文中基于本人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分析了几点关于立体几何问题解题的技巧.

【关键词】 立体几何;解法;高中教学

立体几何问题是高考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因此,高中学生必须重点掌握.但是由于立体几何明显的多变性特征,再加上绝大部分高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完善,缺少一定的解题技巧,因此,在立体几何解题方面有较大的困难.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學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运用空间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解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目标.

一、将立体几何与生活相结合

教师们可以将生活中的立体几何与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相结合.比如说,在上立体几何的新课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常见的物体,并让学生自行描述、概况和总结这些物体的几何特征,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觉立体几何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习的热情不自觉地也就有所提升,同时还减少了学生对立体几何的恐惧感.

二、教会学生运用画图方法

教会学生画图,从而更好地解题,也是立体几何一种学习策略.例如,“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这一部分的知识,学生必须弄清定义“若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根据其定理再进行有关延伸,学生能够转化为数学语言:m为直线,n为平面β中的任意一条直线,若m⊥n,那么m⊥β,说明学生对该基础知识有所掌握,教师再根据定义,对判定依据“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进行讲解和举例,最后,根据各条判定条件进行有关的举例和练习.除了以上的将一般问题特殊化、表面距离平面化之外,面临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求解时,我们可以先根据题目条件构造出一个由所求变量所组成的目标函数,函数构造完以后,通过函数最值的求法算出我们需要的结果.在求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配方法、判别式法、三角法等等.

例1 (2014年高考广东卷文科第18题)四边形ABCD为一个矩形(图1),PD⊥平面ABCD,AB=1,BC=PC=2,做如图2折叠:折痕EF,其中点E,F分别在线段PD,PC上,沿EF折叠后点P叠在线段AD上的点记为M,并且MF⊥CF.

(1)证明:CF⊥平面MDF.

(2)求三棱锥M-CDE的体积.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PD⊥平面ABCD”,采用面面垂直的定理可得MD⊥CF,然后结合MF⊥CF,通过线线垂直得知CF⊥平面MDF;

(2)根据已知条件和构造辅助图形,可以得知MD= 6 2 ,S△CDE= 3 8 ,因此,VM-CDE= 1 3 S△CDE·MD= 2 16 .

三、空间想象力

几何上的三视图,首先,是要习惯从立体的角度看待问题,把立体问题平面化,然后,再运用平面几何知识解题.关键是要掌握立体几何定理,比如,空间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关系、平面和平面的关系、简单的几何体.在解答一些立体几何问题过程中,例如,求立体几何中的范围、最值等问题时,如果能够灵活地运动空间想象力来转变图形,也可以通过一些物体内在的变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便能够正确、迅速地解答出立体几何题.

例2 如图3所示,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ABC=90°,BC=CC1= 2 ,AC=6,BC1上有一个随意移动的点P,问CP+PA1的最小值.

分析 这道题考查一个运动变化中解答最小值距离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变化图形的方法进行解答,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变为平面几何知识来进行解答.

将A1与B连接起来,顺着BC1把△CBC1展开,△A1B1C1在一个平面内,如图4所示,再将A1与C连接起来,因此,A1C2的长度便是CP+PA1的最小值,根据计算得知,∠A1C1C=90°,∠BC1C=45°,因此∠A1C1C2=135°.按照余弦定理能够算出A1C2=5 2 ,便是CA+PA的最小值便是5 2 .

四、总 结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活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画图能力.立体几何中所涉及的图形较多,所考查的内容也较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来进行适当分解,只有这样,立体几何才能更容易被理解和消化.

猜你喜欢

解法立体几何高中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组分层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教好高中数学
浅析“向量法”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如何挖掘隐含条件准确解题
夯实基础,大胆尝试、猜想、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