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

2017-03-29马红红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鸭蛋课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42-02

《新课程标准》中在阅读方面明确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职责。只有用好朗读这颗棋子,语文教学这盘棋才能真正走活。

1.教师范读,用真情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正是教师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体验以最质朴、最直观、最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学生以激发和感染。可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例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要求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表现主人公心理活动的话语,"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几遍下来,效果不佳。于是我细致揣摩主人公桑娜当时极其矛盾、不安、害怕的心理,试着进行了一遍范读,学生听得很认真,也似有所悟……因此,范读是文本理解的一个重要导航。《一株紫丁香》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字里行间洋溢着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可能没这样深刻,我教这篇课文时先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然后自己先声情并茂地范读了一遍课文,学生感受到了诗中浓浓的师生情,对文本产生了强烈的亲切感。接下来整堂课的学习都沉浸在爱师敬师的氛围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既能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变成生动的有声语言传递给学生,也能把教师的情感、作品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2.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比如诗歌要"诵读",让学生用心灵感受诗歌的情感美、音韵美、图画美、结构美。说明文要"细读",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小说要"赏读",在欣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研读小说能力。散文则要"美读",读出散文的随意、自然,不拘泥于一种表现的写作手法,没有墨守成规的形散神不散。散文阅读教学,根本点就在于"反复朗读,品味体验"。这是贯穿于这一文体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散文教学,只有反复朗读,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才能体会到散文语言的魅力;只有"品味体验",才能领悟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在意境中层层开拓,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意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生引向审美阅读的轨道。这样点拨,学生不仅感到春的温暖,而且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如果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就必顺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的情感。而要朗读《登上地球之巅》这样的文章,那就截然不同了,就要引导学生一张一弛地朗读这几句:"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朦胧一片,只有顶峰還露出隐约的轮廓"……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阅读之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以此求得放松,以此欣赏美丽的珠穆朗玛峰。如果还照《桂林山水》那样的节奏、语调、语势、情感来读就欠妥。这种文体的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

3.重点段落、句子着重品读,引导感悟学生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如《海燕》中的描写海燕的句段,想象海燕在乌云和大海之间号叫的画面,加深这一形象的感受,引出其象征意义。"----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写吧!"这是全文高潮之所在,全诗的最强音,应蓄积力量以最强壮的语言,最强烈的感情,一字一顿读完感情十分强烈的祈使句,并戛然而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感情及抒情色彩。

4.探究中寻美,品读中感悟

对重点阅读课文进行探究性阅读。

首先初读课文,发现其美。茹《端午的鸭蛋》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作者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的美感。感受在平淡的生活中能发现生活的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的鸭蛋里就能品尝出生活的滋味。

其次研读课文,探究美。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细读课文,采用小组交流、个别指导、师生共同探究、总结等不同形式,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来深刻探究,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度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和情理。可不是吗?丹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之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第三、课件演示,欣赏美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播放课文中过端午风俗探究,及各地不同风俗,以此来感悟作者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的感情。

第四、品读课文,感悟美。指导学生感情地朗读全文。可自由读、默读、诵读、齐读等,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仔细品读,充分感悟端午的鸭蛋带给孩子的乐趣以及生活的情趣事是不在的。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从本质而言,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多向的对话过程,其中主要的一个方面是阅读者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因而,在阅读教学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读"。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留给学生阅读、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读书,去感悟,去研究去表现,让他们的心灵没有压抑和束缚,提倡多角度的、创意的个性化阅读,他们就像自由的鸟儿在蔚蓝的天空展翅飞翔。

作者简介:

马红红,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小教高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鸭蛋课文阅读教学
鸭蛋大约有多重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