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中前进的川茶
2017-03-29阚莹莹
阚莹莹
2月12日,鸡年元宵节刚过,成都市蒲江县光明乡樱桃山已经春意袭人。樱桃花刚长出来花苞,过两个星期便会盛开,等待游客的到来。蒲江县樱桃山风景区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丘陵地貌,经济作物是这里村民们致富发展的关键。高高低低的丘陵间,山上种树,树下种茶成了一大特色。每当这里的樱桃节举办之时,也正是采茶季节,来自各地的游客们来这里赏花踏青、体验采茶,好不热闹。
在蒲江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目前投产面积已经达到15万亩,年产茶1.35万吨,年产值达11.4亿元。蒲江先后被评为“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等称号。近年来,整个川茶市场在创新技术链、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拓展市场、开发系列衍生产品等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遭遇了不少困惑。
茶树为何被挖?
郭师傅是樱桃山的村民,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自己家的柑子地里修剪枝桠。自从樱桃山被打造成旅游景区之后,大多数村民都开始种植樱桃树、茶树,或者开起了农家乐。郭师傅家也种了一两亩的茶树,面对着几亩地的春见和茶树,郭师傅是又高兴又犯难。这两年,市场上春见的价格连年上涨,今年已经涨到四五块钱一斤,这是喜事,可是一两亩茶园却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
蒲江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成都平原西南缘这一重要的茶叶生产带。从整个四川省来看,也恰好位于达州、巴中、广元、绵阳、雅安、乐山到宜宾的“C”字形茶叶产业带上。良好的地理环境优势使得这里成为优质的“早市茶”产区。早春第一波新茶因其形状类似于鸟雀的舌头,品质较高,称为“蒲江雀舌”。在去年底举办的“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中,“蒲江雀舌”被列为“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在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中位列第七,品牌价值已经达到174.26亿元,仅次于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云南普洱茶等。
郭师傅家种的茶树品种正是“蒲江雀舌”的大白茶。要说这品牌效应也有,茶园位置也很适合茶叶的销售,茶树与樱桃树、松树共生,周围优良的环境也提升了茶树的品质,郭师傅还在愁什么呢?
“其实每年的茶叶倒不是不好卖,第一波新茶品质好的话能卖到七八十块钱一斤,但是人工成本实在是太高了。”郭师傅说,采茶最重要的是及时,如果只是自己家里人采茶,最优质的茶叶往往还没有全部采摘下来,就已经成为老叶,卖不上好价钱了。 如果是请采茶工人的话,那人工费用就得花掉不少。因此,和郭师傅一样,樱桃山的很多村民都不会花费太多精力在茶树上,我在走访中发现,有些村民甚至把已经成熟的茶树挖掉,筹划种植新的经济作物。
采访过程中,蒲江县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了我其中缘由:“蒲江县现在有三种特色的农产品,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柑橘,其次是猕猴桃和茶叶。这两年,柑橘和猕猴桃的市场都非常好,不但不愁卖,价格也年年看涨。可以说只要家里有几亩田地的,都发了财。但采茶需要的人工特别多,你说要是给人家工钱少了,人家还不如回家自己种来钱快。如果茶叶能卖到50块钱一斤,那人工成本就得占到一半。”
现实的难题,让这个产茶大县面临新挑战。
为他人作嫁衣裳
人工成本高仅仅只是川茶发展中遇到的尴尬之一。
离樱桃山十多公里距离的成佳镇,是整个蒲江县最主要的产茶区。每年的元宵节前后,便是成佳镇的采茶季,从新叶采到老叶,整个采茶季会一直持续到九月份。
每年采茶季刚开始的时候,这里便会聚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今年由于春节比往年早,成佳镇周边的茶园显得有些冷清。“采茶季的时候,工人们一大早就开始上茶园,鲜叶采下来立马就被大货车一趟一趟拉到双流机场,第二天便能运到全国各地。”一名在成佳镇经营一家茶叶店的老板告诉我。老板家曾经也种有几亩茶园,如今已经无人打理,每年主要是收购其他农户的茶叶,然后自炒自销。
类似的情况并不仅仅见于成佳镇的茶园中。
一位不愿具名的茶商向我透露,蒙顶茶是四川最有名的品牌之一,也吸引了很多外地的茶商,但是一些外地茶商把蒙顶茶收购回去,按照碧螺春或者其他名茶的工艺来炒制,最后用名茶的品牌卖出去,其中的价差可想而知。
以毛茶的低价卖往全国各地,而没有将川茶的优势在本土发挥出来,便无法形成区域品牌。这是川茶当前遇到的最大瓶颈。2016年,川茶的产量位列全国第三位,但就在全国的影响力而言,与浙江西湖龙井、福建铁观音、云南普洱茶等相比,無论是区域品牌还是企业品牌、产品品牌都存在较大差距。
2013年春节期间的春茶市场出现过一则新闻:当年早春期间,杭州地区频繁出现的雨雪天气使得名茶西湖龙井的采摘期推迟。令人疑惑的是,当时市面上不少茶叶店都已经打上了“西湖龙井新茶已上市”的标语,甚至有人在网上叫卖每斤售价8000元的西湖龙井新茶。最终,龙井村官方微博不得不在微博上进行辟谣。
原来,四川地区春茶原叶与龙井原叶极为相似,其春茶上市又比西湖龙井提前近一个月的时间,所以将好品质的川茶春茶以龙井工艺焙制,冒充浙江龙井早春茶牟取暴利,成为当地茶商们心照不宣的“行规”。
而与此同时,2013年春茶季,峨眉雪芽、宜宾绿茶产区等川茶集体提早抢先上市,通过对川茶核心产区的布局和控制,尝试摆脱“名茶”原料的角色。
除了抢占市场,川茶企业们也在不断聚集力量,放弃单打独斗,抱团出门宣传川茶。去年8月,“天府龙芽”带领米仓山茶叶、宜宾早白尖、雅安义兴藏茶等20余家四川茶企举办品牌川茶香港行活动,亮相第8届香港国际茶展。川茶品牌促进会还与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川茶品牌促进会香港联络处也正式挂牌,这是内地首个省级茶叶品牌推广机构与该协会签订合作协议,也是内地首个省级区域茶叶品牌在香港设立常设机构。
后发之力
四川是我国名列前茅的产茶大省,也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进行人工茶叶种植、制作的地区,素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爱喝茶是四川人最知名的标签之一。
这样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地方,在全国乃至世界叫得响的茶叶品牌却不多,不得不说是四川的遗憾。打造川茶品牌,突破产业瓶颈是政府、茶商以及茶农们亟待破解的问题。
2014年初,四川省政府一号文件聚焦2020年千亿元川茶产业目标,并明确提出支持川茶集团建立品牌联盟,组建品牌集团,重点打造川茶大区域品牌。
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高度重视四川省茶产业发展,强调要做大做强做优四川茶产业,特别要加强品牌建设,加强生产环节和生产工艺的改造升级,大力提升川茶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质量。
去年年底,四川省出台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1+6行动方案”,专门聚焦茶产业,明确到2020年茶叶机采率达50%以上、提高30个百分点,机制率提高5个百分点,名优茶率提高10个百分点,重点打造“天府龙芽”省级区域大品牌。
除了打造区域品牌,四川各个茶叶主要产地也会在每年举办各种采茶节,如宜宾早茶节、成都采茶节等,吸引全国各地的茶企。
“对我们的茶文化要进行大力地宣传,使大家了解川茶、品尝川茶、爱上川茶。还要加大力度走向国际市场,这样既能扩大影响力,也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还能提升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四川农业厅园艺推广总站站长段新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一系列动作表明了政府打造川茶品牌的决心。
四川省农业厅的资料显示:2016年,四川省全省茶叶面积达到497.55万亩,比上年增加14.9万亩,增长3.09%;茶叶总产量28万吨,增加3.16万吨,增长12.72%;毛茶产值达到190亿元,增加33亿元,增长21.02%;全省400万茶农人均增收412元。并且已建成标准化机采基地20万亩,单位产量达56.27公斤,高出全国亩产量3.5公斤,首次超过全国水平。
四川茶人并不满足于暂时的成绩。
今年春节刚过,当四川乃至全国的茶园都还未开园时,四川省旺苍县木门镇三合村的千亩茶园就已经开门迎客。这里种植的是一种全新的茶叶品种——黄茶,预定价格已经超过每公斤17600元,一叶黄茶卖出了“金价”。目前,從各类茶的市场看,黄茶市场份额极少,但也是最有潜力的市场。三合村正是看准了这个商机。
2月中旬,雅安市名山区红岩、雨城区合江的春茶已经开始采摘。雅安的特色茶——藏茶这两年也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今年刚启动不久的藏茶品鉴会将沿着“一带一路”、茶马古道线路,陆续在全国多个城市举办。
旺苍县以“创新”破题,雅安市以“国际”取路,而宜宾市却以“抢早”取胜。
2月17日,尽管全省大部分地区的茶叶才刚刚破出新绿,2017年第十届中国·宜宾早茶节已经开园,川南地区的第一批新茶被采下,这比江浙、安徽等全国茶叶主要产区早20天至30天以上。
2017年,抢占早茶市场的第一枪已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