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爵士乐时代那对金童玉女

2017-03-29潘小松

中国收藏 2017年3期
关键词:杰拉德小传大亨

潘小松

菲兹杰拉德(F.Scott.Fitzgerald,1896年至1940年),美国现代作家,“爵士乐时代的桂冠诗人”,海明威的好友;《大亨小传》(《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原作者。菲氏远不止这些。他是把艺术创作和现实生活结合得天衣无缝的天才,也因此成为不可自拔的悲剧人物。他与泽尔达的爱情故事本身就具有“爵士乐时代”的疯狂传奇色彩,是郎才女貌的佳例。

| 梦幻生活的开始 |

菲兹杰拉德是美国梦的书写者,也是美国梦泡沫被捅破的深切体验者。他在文学创作上少年得志,20多岁就因小说《人间天堂》走红。处女作的成功为他赢得了现实生活里的梦中情人——泽尔达。

两人的婚礼在纽约的一座天主教堂举行,这对金童玉女开始了梦幻生活。最夸张的时候,泽尔达站在出租马车的顶上,摆出惊艳的姿势。这一瞬间被文学史家反复念及。

舞会和酒如影随形。菲兹杰拉德最走红的时候,一部短篇小说能卖4000美元,当时一个普通中学教师的年薪不过1600美元。夫人的奢侈消费习惯和作家自己的不节制,加上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很快结束了好日子。到《大亨小传》出版的时候,读者已经开始冷淡他了。不得已,为了挣钱,他前往好莱坞写剧本,此时夫人已经住进精神病院。在好莱坞结识的另一位姑娘茜拉,也并没有使菲兹杰拉德有根本的好转。他死在人到中年的44岁。

《大亨小传》是菲兹杰拉德用心写的一部作品,他想打破别人对他的偏见:以为他只会为流行杂志写庸俗小说。《大亨小传》有一部分内容属于菲兹杰拉德的精神自传,这部分内容的挖掘深于成名作《人间天堂》的自传素材。菲兹杰拉德在写这两本书之前,写了大量的短篇小说,日后结集的有《女郎与哲学家》和《爵士乐时代的故事》。从这些篇什(总计167篇)里,人们能看见他的长篇小说主人公的雏形和影子。菲兹杰拉德另两部长篇《美丽的和该死的》和《夜色温柔》是那两部名作的补充或者说延伸。《夜色温柔》经社会学家过度解读,能看出很深的社会伦理成分。

夫人泽尔达自己也是个作家,有《把华尔兹那曲留给我》问世。会画画,也学芭蕾。南方的美人出生于法官家庭,从小就是地方的宠儿,追求的人很多。菲兹杰拉德是在基地服役时在乡村的舞会上认识她的。尽管没有钱,好歹他有一副英俊的外表,按泽尔达的说法,新鲜得如同漿洗过的新衬衫;他还上过普林斯顿,虽然没有毕业。

菲兹杰拉德是天生的作家。他的文学语言清澈自然如行云流水,属于英语散文好的榜样,有着诗歌的韵味。这是他的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他的语言对声音尤其是颜色有着生动的捕捉力。他行文的长处是在这些动态处不吝啬笔墨,而对静态事物的铺陈只求达意。所以,他的长篇小说并不太长。菲兹杰拉德很擅长揣摩人物心理活动,读者很容易以为那是作者自己的心理活动。他不费劲就能进入角色,也因此差一点自己去演自己电影版作品里的人物。菲兹杰拉德混淆艺术和人生就是这样没有刻痕。

| 少年不知愁滋味 |

菲兹杰拉德是美国现代小说标杆式的人物。没有哪位作家像他那样把美国梦描述得这样淋漓尽致,也没有哪位美国作家像他一样沉湎于梦的生活。紧跟时代脉搏跳动节奏的菲兹杰拉德文学的笔,居然成为他追求美国梦的工具,连他自己日后都不敢相信那是现实。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筑梦环境竟然真的让虚幻变成现实。然而,梦终究是青春美丽的昙花;一现之后如焰火消失得无影无踪。每一个相信虚幻可以持久的人终究要为这虚幻付出代价。菲兹杰拉德即便是诗的天才也不例外。当一支秃笔再也不能给他提供挥霍的资本的时候,婚姻的麻烦和精神的麻烦就无从避免了。昔日舞场和情场上让人艳羡的金童玉女开始相互哀嚎责备:一个开始酗酒,一个开始精神崩溃。

挺菲兹杰拉德者如海明威,把诗人天才的浪费与诗人的失意都怪到泽尔达夫人身上。其实这是苛责。没有泽尔达和菲兹杰拉德暴风骤雨式的爱情和婚姻,我们读者也就无从读到如日中天的菲氏小说。泽尔达的生活方式决定菲兹杰拉德对《大亨小传》里盖茨比式人物的熟悉。泽尔达的艺术天分也是大部分作家难以企及的。我读过泽尔达的文字,那是轻盈的诗歌,一点也不次于菲兹杰拉德对英语的把握。

菲兹杰拉德为迎合杂志读者而写的短篇小说在严肃的评论家那里属于鸡肋,他们觉得本可以严肃写作的菲氏浪费了艺术天才。以当下人们对文学的理解,或者这种迎合无意中保留了社会风气以及阅读者的精神面貌。从另一个角度谈,当时艺术品位断定没价值的东西也许正是被文学家忽略的东西。我相信菲兹杰拉德的文字再糟糕也不至于不通。这一点我还需要进一步阅读他的小说来证明。

菲兹杰拉德写作的年代赶上美国文学的转型期。老派的欧洲文学传统已经不能满足新大陆作家们所要表现的事物该有的文学工具要求。菲兹杰拉德自认生逢其时,舍我其谁。老天爷也眷顾他,出手不凡。《人间天堂》、《夜色温柔》等所得口碑都不次于《大亨小传》。名利双收而忘乎所以,奢侈生活成了习惯。手头日紧而天分日退,这是同时代作家对他的看法,也是菲兹杰拉德生活悲剧的源头。菲兹杰拉德的优越感一半来自盎格鲁爱尔兰血统,一半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滋养;典型的不太富裕的小子生活在富家子弟人群导致人格分裂。菲兹杰拉德小说的魅力一半来自这种人格体验。

菲兹杰拉德受过军人的训练而没有上过战场,这就注定他的作品和海明威的作品不是一个路数,尽管这两位作家相互欣赏。在基地训练时结识地方名媛,这也很符合小说里的浪漫情节。不过,笔者仍然以为泽尔达不是简单的小说里的程式人物。泽尔达在许多方面表现的天分和前卫比当时实验女作家更有资格标新立异。她深知丈夫的作品来自她日记的东西不少,也很能品鉴丈夫作品的优劣。她的过错是过度物质消费,弄得丈夫经济上入不敷出。这两位诗人犯的是年轻人的通病:少年不知愁滋味。

20世纪20年代纽约巴黎艺术家生活的前卫是对美国清教传统的反动。这种现象百年后再现于不同文明背景的国度和不同文学趣味的语境。这是菲兹杰拉德在汉语世界走红的原因。简单讲,35年前在课堂里捧读一年的《大伟人盖茨比》,要到今天才能读懂,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我们的社会里根本就没有盖茨比这样的人。

语言的深入体会仍然是文学经得起考验的要素。同样的叙述内容,不同的语言表达决定文学的生命力。海明威说菲兹杰拉德的文字如蝴蝶翅膀上的粉末一样娇嗔,信然。

猜你喜欢

杰拉德小传大亨
长颈鹿不会跳舞
大亨凭啥是大亨
长颈鹿不会跳舞
米从哪里来
子宫“小传”
英超伤别杰拉德
经济大亨克里斯汀·拉加德
严师出高徒
童年的回忆
童年练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