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分析
2017-03-29季永强
季永强
【摘 要】初中科学是一门探究性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措施,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充分体现学生合作和探究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新课标对初中科学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提升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科学;有效性
引言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初中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将课本上的相关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1.小学合作学习的优势
1.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关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学习模式,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最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本身就是提高学生探究综合能力水平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训练,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进行教学。
1.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之间的个体竞争变成了组间竞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要想促进小组的发展,就一定要发展每一个学生,只有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进步了,才能促进小组的进步。因此,学生就会积极进入到小组讨论中。初中阶段的学生表现欲和求胜欲非常强,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小组能够取得良好的发展,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组内学生结成了伙伴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1.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都是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过程,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对学生的应用综合能力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教学,每次教学都是按照教材上的顺序讲解。这个过程非常枯燥,并且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很多学生容易走神。而小组合作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的交流讨论中,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沟通交流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小组成员对课题的研究走向具有自主性,可以提出各种问题和意见,掌握了自我学习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控制度降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措施
2.1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初中科学教学,首先应该合理分组,科学分配任务,明确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将全班同学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保持每个小组5-6个人,人数太少交流的信息有限,如果人数太多交流的时间又太长,因此人数数量设置要合理。对于小组成员的选择也应该遵从一定的原则,每一个小组应该包括学习成绩优、良和差的学生,同时参考学生的位置,让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为方便,此外应该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将外向的学生和内向的学生分配在同一个小组。通过这种原则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可以让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可以让中等生得到锻炼,同时也可以让成绩优良的学生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同时还能够让不同学生之间公平竞争,不断提升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2科学布置学习任务
教师合理分组之后,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布置学习任务,布置的任务要明确,并且任务的完成要具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任务的完成中。对于学习任务的难度应该合理控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教师对于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合理分工,明确其学习任务和职责。首先是挑选一个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主要对小组内所有成员进行任务分配,组织学习活动。其次还应该选择一个记录员,针对小组的讨论、交流、学习方法以及最终的学习结果进行记录,记录员要求具有良好的写作水平和语言归纳能力,并且书写清晰,对小组学习的过程记录。此外,还应该挑选发言人,发言人就是将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现出来,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具体学习任务布置好。
例如,在学习“氧化与燃烧”的相关知识时,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主要是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来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采用镊子夹取蘸有水和酒精的小棉球,将其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布置任务,让小组中的两个成员准备实验器材,并协助完成实验,将两个棉球蘸取水和酒精,放到酒精灯上加热,所有的小组成员观察实验现象,指定一个小组成员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用相同的方法完成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燃烧的条件,指定一个同学将本组得出的实验结论向全班同学描述。同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查询相关的资料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燃烧方程式,例如等。
2.3指导小组成员进行探究
教师对全班学生合理分组之后,针对教材内容布置科学的学习任务,虽然体现的是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但是教师依然是整个课堂的引导者,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有效地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讨论、交流和探究。
(上接第15页)
例如,在学习“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这一课时,探究性非常强,教师不应该直接将电流和电压以及电阻之间的关系告诉学生,而是应该指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出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教师应该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猜想通过导体的电流可能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电阻有关。教师此时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大来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探究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应该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然后观察电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小组讨论之后引导学生画出电路图,如下图1所示。然后提供实验器材,包括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和导线等,通过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按照电路图连接好实物图,如下图2所示。然后指導学生,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随着电压变化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之后,得出实验结论“当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关系”。然后,教师不参与,让小组通过相同的方法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小学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适时点拨,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同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通过完成“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探究,得出结论,教师要针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如果学生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教师不应该批评或者打击,而是要分析学生的探究过程,帮助寻找不正确的步骤或者流程,最后指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探究方式的出正确的结论。
3.结语
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合理分组,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然后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对课题和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彭安全.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3,14(6):132-132
[2]万松.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26(70):114-115
[3]高岩.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有效性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
[4]胡晓芬.成才视野下初中科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J].成才之路,2014,21(16):51-51
[5]王超.科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中学版,2013,25(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