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老街,串起旧时光
2017-03-29王云松
本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王云松
在开罗伊斯兰老城,有一条名为“穆伊兹”的南北走向的老街,纵贯老城中央。老街不长,却凝聚了开罗伊斯兰艺术的精华,数十座数百年历史的老建筑诉说着沧桑与时光;老街不大,却是开罗市井天堂,遍布着各色手工艺作坊,散发出这座阿拉伯世界最大城市的溢
彩流光。
从汗·哈里里市场那错综复杂的小巷中走出,用不了多少时间就来到了穆伊兹大街。说实话,我是怀着一种非常崇敬的心情走到这里的,因为我知道这里有我熟悉的人和事,虽然历史远去,但镌刻在木与石上的痕迹不易消逝。喀拉温建筑群是老街上最为宏大的建筑,主要包括医院、伊斯兰学校和陵墓,是13世纪80年代喀拉温苏丹在此开始建造的。此后,历代统治者在其基础上均有扩建,直到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这里仍是举行重大宗教仪式的场所。据说,当年伊本·白图泰游历至此曾经感慨这里有如此多的医疗设备和药剂。时至今日,还有一个以喀拉温命名的眼科医院在这组古建筑旁边。
不过如今,当年的经学院和医院都已破旧不堪,只有陵墓还相对完整。墓室的穹顶精美大气,其背后的遭遇折射出王朝的更替。在奥斯曼帝国取代马穆鲁克成为埃及的统治者后,执政者按照土耳其的风格改变了穹顶的模样,直到帝国式微的上个世纪初,穹顶才被重建成现在的样子。穹顶正下方是喀拉温苏丹和他儿子们的棺椁,棺椁四周围立着一圈极为精美的木雕,上方还有烫金的阿拉伯文。
王朝的兴衰,在这条老街上浮浮沉沉。窗户上透射来的阳光,街上的熙熙攘攘,手机微信的“滴滴”声,把人从权力斗争的血雨腥风和宫闱秘事中拉回到了现实。中世纪末期,富商巨贾、达官显贵的宅邸便多坐落在老街两侧。只不过随着时光荏苒,多数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作不为人知的回忆。只留下苏海米旧宅成为窥视那个时代生活的标本。
苏海米旧宅是典型的奥斯曼帝国时期埃及伊斯兰传统民居,始建于17世纪。数百年间,不断扩建、易手。宅子南边的小庭院非常雅致,繁盛的草木吸引了许多绘画爱好者临摹写生。房间的设计适应着埃及炎热的天气——为了通风散热,旧居内的房间层高都很高。我前来参观时,恰逢开罗气温逐渐回升之际,但室内却凉爽异常。屋内的阿拉伯雕花窗户更是堪称实用性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是一种凸起于墙面的落地窗,通体采用细密的镂空木质刻雕,不仅美观,还能遮阳通风,更关键的是能防止屋内的女人被外界看到。
大街上,能够看到几处精美的水泉。埃及天气炎热,所以富人有修建水泉将水免费分发给路人的传统,时至今日,开罗的许多地方仍可以见到各式的水泉,只不过与过去相比,现在的水泉更加实用而缺乏美感了。
埃及多数穆斯林都属于逊尼派,不过在这条老街上能够见到两座颇具代表性的什叶派清真寺,一座是哈基姆清真寺,另一座是阿克马尔清真寺。哈基姆清真寺面积近1.6万平方米,取名自法蒂玛王朝第六任哈里发哈基姆。他性格乖张,被人们认为是一个“疯子”,而且杀人如麻,最后他消失得无影无踪,连尸体也没有找到。他的一个随从说,这正好证明他不是普通人,而是神。历史上,这座清真寺分别被用作关押十字军的监狱、传奇战将萨拉丁的马厩,以及拿破仑征战埃及时的要塞。除了建造者的传说,哈基姆清真寺最为著名的是一南一北两座石塔,人们认为这是开罗现存最早的清真寺宣礼塔。
始建于1125年的阿克马尔清真寺是开罗第一座外墙用立体石材装饰的清真寺。与哈基姆清真寺相似,这两座清真寺都是由什叶派建造,后来逊尼派给这两个清真寺修建或者修复了宣礼塔。最近这些年来,什叶派人士出资重修了清真寺,但是对于宣礼塔,他们却是不管不顾,理由便是宣礼塔是逊尼派修建的!两个教派的千年矛盾,由此可见一斑。老街的终点是伊斯兰开罗老城的征服门。城门显示出法蒂玛王朝的强盛国力。城墙建于1087年,是伊斯兰开罗的北界。它的外形颇有些特点:拱门两侧各有一座凸出于城墙的圆柱形警戒塔。每座塔上都有射击孔,拱门上方还有孔道,这是一种在阿拉伯世界常见的守城设计,守城的将士可透过孔道向下倾倒热油抵御敌人进入城内。
这条大街,有着诉说不完的故事与传说,穿越千年,在数个伟大的王朝间游走。在辉煌的文明面前才能感到人类个体自身的渺小。透过一座座古建筑,洞悉老城的肌理,在一个有着“历史无穷大”底蕴的城市,不禁让人感喟:光荣归于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