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新丝路上的蓝色长龙
2017-03-29杨定都唐志强杨迪
本刊记者/杨定都 唐志强 杨迪
中欧班列:新丝路上的蓝色长龙
Central Europe Trains: Blue Dragon on the New Silk Road
本刊记者/杨定都 唐志强 杨迪
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出发,抵达成都,搭乘前往波兰罗兹的中欧班列,一台中国产电视机在短短两周内横跨欧亚大陆,行程近万里,亮相欧洲市场。中欧班列开通之前,这种物流和商业模式似乎不可思议,如今已成为现实。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欧班列“换挡提速”,还在2016年启动统一品牌,重新出发。与千百年前的古老驼队不同,这支“钢铁驼队”搭载蓝色集装箱,整齐划一,但相同的是,各种商品和不同文化正由此汇集交融。
恰如西方媒体报道,欧洲人开始接受并积极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最大原因是通往西方的火车开始行驶了”。
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进口商品馆,消费者选购一家企业通过中欧班列进口的西班牙商品
商业价值
波兰罗兹附近一家中企工厂,忙碌的流水线上,来自惠州的零部件正被组装成各种尺寸的电视机。工厂副总经理托马什.厄伦德说,过去一直采用货船来运输这些零部件,直到2016年1月,工厂开始尝试通过“蓉欧快铁”运货。
“通过‘蓉欧快铁’运输全程仅14天,相比传统海运时间少了一半还多。”他表示,物流时效大幅提升,提高了生产效率,让产品更具竞争力。
厄伦德所言正是中欧班列最大的商业价值所在。在美国《福布斯》杂志撰稿人韦德.谢泼德看来,中国西部城市高端制造业迅速发展,催生了中欧班列的市场需求。
长期跟踪报道一带一路的谢泼德说,2011年,惠普、宏碁等IT企业陆续落户重庆,产品要销往欧洲,只能先运到东部港口城市,再经海路向西折回。为了让“中国制造”不再绕路,一路向西直通欧洲的中欧班列应运而生。
五年多来,中欧班列从连接重庆、成都和少数欧洲城市的寥寥几条铁路线,发展到包含39条运行线,联通16座国内城市和12座境外城市。截至2016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881列,其中回程502列,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约170亿美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与世界发生联系的主要通道和外贸重心。如今,中国的外贸格局随着这些“钢铁丝路”的出现而发生着改变。
品牌建设
中国同济大学教授孙章认为,中欧班列的发展,依靠市场需求主导,但也离不开国家顶层规划、发展政策和品牌打造。
2016年10月,《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外发布,把中欧班列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要把中欧班列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良好商誉度的世界知名物流品牌。
德国西部城市杜伊斯堡,中欧班列重要一站。俄罗斯远东路桥公司派驻杜伊斯堡的业务经理单靖忙着给德国宝马公司的汽车零配件安排运输。这批配件要通过中欧班列,从杜伊斯堡送到沈阳组装。
和所有中欧班列运载的货物一样,宝马公司运往中国的这批配件被装入蓝色的集装箱,箱子侧面白色的“CR Express中欧班列”中英文标识格外醒目。中欧班列统一的蓝色集装箱,不仅便于换装、运输,更成为不少港口、码头、货运站一道独特风景。
谢泼德说,这些集装箱随着班列,远行上万公里,横跨亚欧大陆桥,出现在铁路、道路、港口、场站,告诉世界“中国来了”。中欧班列秉持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是国际品牌。
中欧班列品牌推出以来,单靖感觉到货运量剧增,场站饱和。往返火车站装卸货的货车数量激增,大型货车拖着蓝色集装箱,宣介着中欧班列的影响力。
看到中欧班列的集装箱,来自江苏的单靖感受到了祖国强大的力量。不过,单靖也有甜蜜的烦恼,货车数量激增,杜伊斯堡的交通都开始拥堵起来。单靖和同事们已经着手研究,根据货物目的地,为中欧班列开发更多场站。
2017年1月18日,首趟从中国开往英国的中欧班列抵达英国伦敦的火车站
沿线国家
中欧班列连通中国和欧洲的同时,还带动了沿线国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规划》提出要统筹兼顾中国与沿线国家利益的关系,并在发展理念中强调“协调”“开放”“共享”。
谢泼德看到,中欧班列正在沿途停留的站点催生出新的物流、工业、商业中心。他认为,中欧班列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地区的影响力,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合作关系。
中欧班列出了中国,就要由所在国的铁路公司承运。“沿途各国都有机会参与,从中获利,才能长久。”单靖说。
早在中欧班列2011年开行以前,单靖所在的俄罗斯远东路桥公司就已经在中欧之间通过铁路运输货物。然而,当时货量不足,运输体系尚不成熟,单程有时长达40天。中欧班列开行以后,随着使用率的增加,沿线各国加强合作,提升运行、检验、通关速度,如今中欧班列运输时间缩短到14天左右。
中国和欧洲大部分国家铁路的钢轨内距是1435毫米,而原苏联国家的轨距是1520毫米,因此中欧班列在首次驶出国门和进入欧盟时都需要“换轨”。
在位于中哈边境的阿拉山口陆港,高大的行车将集装箱从中方列车上卸下,正面吊再将箱子换上哈萨克斯坦的列车,一趟班列41个集装箱总重约600吨,全部吊装换轨只用了40分钟。
孙章认为,中欧班列联通欧亚,彰显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平等互惠、共同发展,作出的努力和贡献。中欧班列既为沿途国家贸易打通了新通道,也为当地建设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将给欧亚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2016年12月31日,首趟开往英国伦敦的中欧班列在浙江义乌铁路西站举行发车仪式
发展前景
千百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不仅是货物在运输买卖,各种思想、文化更是在传播交融。同样,中欧班列不只是贸易通道,还能增强沿线各国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代言者。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莫里茨.鲁道夫说:“最初,欧洲主要讨论,什么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一个弹性的理念,很难被欧洲决策者所理解。”
但谢泼德注意到,欧洲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已经发生变化。新丝路物流公司的谢斯.库伊肯表示:“最大原因是通往西方的火车开始行驶了。很明显,中国政府希望在陆上连通欧洲,包括俄罗斯,如果中国政府想做到什么的话,通常都能做到。”
中欧班列的巨大潜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德国邮政下属的敦豪货运公司多式联运运营总监托马斯.科维茨基说,中欧之间的铁路运输线路为敦豪扩展了发展空间,“在亚太地区给敦豪带来新的商机”。他说,自班列开行以来,中欧铁路货运量稳步上升。预计至2030年,中欧之间铁路运输货量将超过100万个标准集装箱。
孙章说,中欧班列已经进入提速发展阶段,应当着力加强沿途技术改造、货运技术创新,以更快的速度运输更多类别的货物,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