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蒲峪路历史旅游价值探析
2017-03-28田丹
田 丹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文化传媒研究
金代蒲峪路历史旅游价值探析
田 丹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蒲峪路古城位于黑龙江省克东县,是金代的重要门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意义,其设置于金朝海陵王时期,于元仁宗时期被废,前后存续了百余年。从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来看,蒲峪路不仅物产丰富而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故城城址内有官衙城址存在,在探究古城历史成因分析古城史学价值的同时,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蒲峪路;遗迹;旅游产品
黑龙江省有一条叫做“乌裕儿”的河流,它发源于小兴安岭山麓,由东向西流经黑龙江省多个县市,作为一条内陆河,它所到之处多形成沼泽或洼地,长期生活于此的女真族将地势低洼之地称为“乌裕儿”,这条河流便因此得名。在辽金时代,这条内陆河也叫做“蒲与”或是“蒲峪”,蒲峪路城由此得名。
一、金代蒲峪路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蒲峪路,《金史》记为“蒲与路”,《元史》记为“浦峪路”,1947年在城内出土了“蒲峪路印”,据此最终确定该城名为“蒲峪路”。根据金朝的疆界“金之壤地封疆,东极吉里迷兀的改诸野人之境,北自蒲与路之北三千余里,火鲁火疃谋克地为边,右旋入泰州婆卢火所浚界壕而西,……南以唐邓西南皆四十里,取淮之中流为界,而与宋为表里。”[1]549。可见,蒲峪路是金朝最北边界。蒲峪路辖区则“南至上京六百七十里,东南至胡里改一千四百里,北至北边界火鲁火瞳谋克三千里。”[1]550蒲峪路隶属于上京路,是上京路下辖四路之一,其辖区范围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南部、肇州北部、北至外兴安岭,东至汤旺河一带。在金代,“城”是当时行政区域规划名称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省”。据此可知,蒲峪路应为金朝最北的行政单位,更是军事防御的北部重镇。
关于该城兴建于何时,史书并无明确记载。但据《金史·地理志》所载:“蒲峪路,国初置万户,海陵例罢万户,乃改节度使。承安三年,设节度副使。”[1]552金初,国家初建,为了适应战争与生活的需要,女真部民仍延续以往传统,平时耕田渔猎,战时皆兵,并无固定的生活场所。国内实行军政合一的猛安谋克制对各部进行管理,“凡猛安之上置军帅,军帅之上置万户,万户之上置都统”[1]136。“五谋克为一千户,四千户为一万户,四万户为一副统,两副统为一都统”[1]138,但在施行过程中,军帅为猛安所取代,从而形成都统—万户—猛安—谋克四级武官体制。由于这种行政体制的独立性削弱了中央集权,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年),始罢万户而设节度使,主管城内大小事务,其下的猛安、谋克的建制和职责保持不变,节度使也开始有了自己固定的治所。另据《金史·阿勒根没都鲁列传》记载,第一任蒲峪路节度使是阿勒根没都鲁,他在金初与辽作战中军功卓著,金熙宗皇统元年(1141)被提升为宣威将军(正五品),海陵时期被提拔为蒲峪路节度使(从三品)。据此可以推断,蒲峪路当建立于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年)前后。
由于蒲峪路特殊的政治及军事地位,金朝统治者对此地颇为重视,曾在此设立四猛安、两谋克[2]4-5,根据“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1]135按照平均每户五人计算,可以推知,其地当有六万人以上,如此众多的民众生活于此,足见当时蒲峪路不仅是一座军事重镇,更是一座繁华的城市。
金代与中原地区曾有过几次比较有规模的人口迁移,这当中除了女真人的迁移,还有汉人的北迁,这样比较大的迁移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的汉人进入金代统治区,带去了中原地区比较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提高了生活生产力水平,增加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开始迅速增加。蒲峪路原是金代的政治中心,也是金代完颜部落的重镇,但随着元朝的强大,金朝最终为元朝所取代,这个当时繁盛一时的古城也开始逐渐衰落。元灭金后,在蒲峪路设置屯田万户府。“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十月,以蛮军三百户、女直一百九十户,于咸平府屯种。……三十一年,罢万户府屯田。”[3]2565由此可见,元世祖忽必烈曾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十月在蒲峪路设屯田万户府,其长官为万户,若按照四千户为一万户计算,那么至元初,蒲峪路人口当在二十万人左右,其当属大城市无疑。
不久,元统治区的北部就发生了以乃颜、哈丹为首的叛乱,叛乱发生地在今肇州,蒲峪路正处于叛乱中心。平定了北方叛乱后,阔里带进言元世祖曰忽必烈:“乃颜余党窜女直之地,臣与月儿鲁议,乞益兵千五百人,可平之。”[3]353于是,在“仁宗大德二年,拨蛮军三百户属肇州蒙古万户府,止存女直一百九十户,依旧立屯,为田四百顷。”[3]2565为了便于对边境女真人的管理,元仁宗将蒲峪路并入肇州蒙古屯田万户府,只留下一百九十户女真人进行屯田,按照当时人口标准计算,此时蒲峪路人口当在九百五十人左右,曾经盛极一时的蒲峪路,作为独立的行政区机构由此消失。
二、蒲峪路古城的现状
如今,我们在黑龙江省克东县境内依然能够看到城墙的遗址。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在1974年—1976年对古城进行三次较大规模考古研究。根据国内考古发掘基本可以断定蒲峪路位于东经126°34 '—35 '、北纬48°31'—32',濒临乌裕尔河中游南岸,其地在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金城乡古城村。与其他古城天圆地方的构造方式不同,蒲峪路古城呈椭圆形状,周长近3000米,现残墙基宽约23米、顶宽约1.5米、高约为3-4米,面积约为90万平方,城墙每隔60-70米有防御口一处,俗称“马面”,城墙由夯土筑成,墙外有护城河,其护城河与乌裕尔河相连。蒲峪路水域盛产渔业产品,并成为金朝的渔业产品集散地,其珍珠更在国内驰名。加之其紧邻二克山,有利于生活于此的部民狩猎,以及制窑业的发展。[4]99-101
根据《金史·食货志》记载,在金世宗大定四年(1165年),“上京、蒲与、速频、曷懒、胡里改等路,猛安谋克民户计一十七万六千有余,每岁收税粟二十万五千余石,所支者六万六千余石,总其见数二百四十七万六千余石。”[1]1121由于此地收入多而支出少,在灾年亦可自已自足,不必依靠中央救济,其地农业发达程度可见一斑。作为当时的北部重镇,蒲峪路城内相当繁华,不仅设有官衙、还有教育、医疗等配套,这也为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金朝蒲峪路最高长官为节度使,“从三品,掌镇抚诸军防剌,总判本镇兵马之事,兼本州管内观察使事。其观察使所掌,并同府尹兼军州事管内观察使。节度副使一员,从五品。节度判官一员,正七品,掌纪纲节镇众务、佥判兵马之事,兼制兵、刑、工案事。观察判官一员,正七品,掌纪纲观察众务,分判吏、户、礼案事,通检推排簿籍。知法一员,州教授一员,司狱一员,正八品。”[1]1329其中知法“掌律令格式、审断刑名”[1]1304,抄事“掌抄事目、写法状,以前后行吏人选”[1]1304,是知法的属官。此外,还有译人一人,通事二人,抄事一人,公使人二十人。
蒲峪路还下辖猛安、谋克若干。其中猛安“从四品,掌修理军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1]1329,还要负责“防捍不虞、御制盗贼”等事务,下设司吏四人、译一人,挞马、差役若干人。谋克“从五品,掌抚辑军户、训练武艺。”[1]1329还有宣导风化、劝课农桑、平理狱讼、捕除盗贼之责,下设司吏、译各一人,挞马若干人。
作为金朝最北的门户,蒲峪路内教育系统也极为发达。金世宗大定四年(1165年),在全国颁行女直大小字译经书,并“择猛安谋克内良家子弟为学生,诸路至三千人。”[1]1311大定十三年(1174),始设女真国子学,并于中都、上京、胡里改、恤频、合懒、蒲与、婆速、咸平、泰州、临潢、北京、冀州、开州、丰州、西京、东京、盖州、隆州、东平、益都、河南、陕西等地设女真府学,以新进士为教授,其学生为所辖区域猛安谋克内之良家子弟,考试时则要赴会宁府应试。
此外,金朝建立后,在东京、北京、上京、河东东西路、山东东西路、大名、咸平、临潢、陕西统军司、西南招讨司、西北路招讨司、婆速路、曷懒路、速频、蒲与、胡里改、隆州、泰州、盖州等地设置医院,内设医正一人,从八品,医工八人,品级不详,专门负责本地官民的医疗救治事宜。
蒲峪路在城中还发现大量的钱币、铁器、甲片、战时武器及军事防御工程的残迹,种种迹象表明蒲峪路古城不仅拥有发达的经济,更有先进的军事。考古学家在城池的内部发掘出武器:甲片、马镫、车驯、铜钱、石弹等物。在城门前瓮城内出土石弹、圆石、铁镞、甲片及烧焦的门楼木板,这些文物的发现证明在城池中发生过激烈战争,使城内建筑毁于一旦,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证实,蒲峪路不仅是金代北方的一个重镇,更是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蒲峪路的历史研究价值更加突出,也是研究我国金代北方政权的突破口。
蒲峪路作为金代北方重镇,其城市规划和布局不但参考了中原的布局理念,更重要的是能够因地制宜的利用当时的地理环境和优势,改变了辽金时期故城方形建筑形制,创造性的将城池设计成椭圆形,其东西长1100米,南北长700米,全城周长总计约2850米。城墙以夯土建造,夯土层厚8—15厘米,下宽上窄,城墙外侧每隔70米左右建一马面,全城共有马面38个。城墙外侧原有护城河环绕,护城河深度可达2米左右,护城河边有码头遗址,与乌裕尔河相连。由于风化等影响,护城河现已经基本淤平,河道已不可见。蒲峪路故城有南北两个城门,为梁式单洞结构,设置于城中部,门洞内路面由卵石和沙子铺成,城门两面均砌有青砖,城门外侧有半圆形瓮城,出土了大量石弹、圆石、甲片、马镫等物品,说明该城毁于战火。
故城东北角有官衙遗址,前面有露台,后面是正殿,并有塔台和露台相连。殿东侧为官员居住场所,有火坑存在。殿西北角发现灶台遗址,似为官衙厨房所在地。官衙遗址内还出土了官印,该官印为铜质,上刻“蒲峪路印”四字。通过“蒲峪路印”不但确定金代蒲峪路的地理位置,官印篆字的书写也成为金代使用汉字的证明。
蒲峪路城墙虽然地势低洼但是却未受水涝之苦,今天仍有一部分村民居住在古城内,每逢天降大雨,城外汪洋一片,唯独城内不存积水,古城内有战时兵器,虽年代久远,但仍旧保存完好。有学者认为蒲峪路故城并非始建于金朝,金朝只是沿用,或是在原有形制基础上,进行了维修加固,其时间年代尚不可知。[5]150
三、蒲峪路古城的开发意义与开发原则
蒲峪路是金朝的北部门户,更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边疆城市的代表,将其与同时期或相近朝代的对比研究,不但具有史学研究意义,更为史学爱好者提供一个探寻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特色的窗口。在此,我们可以参照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上京的做法:在原有的遗址上建设博物馆,将文物分门别类进行展示,既能充分展示金代的文化让人了解金代历史,又能使原有的文物免于遭到破坏。针对金代民族特点开展民俗游,广大的游客体验金代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又可以激发大家对金代历史文化的兴趣。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百姓资源优势调动百姓热情使其参与到发展地区旅游经济项目中来,如在古城附近推广古城体验项目,建立仿金生活体验区、金代服饰体验区、体验金代兵器铸造的过程,与游客互动提供相关设备让游客自行“铸造”兵器。游客在一做一乐中充分体验金代文化的魅力,加深对金代文化的理解。积极鼓励周边百姓利用自己的闲置住房发展旅游住宿业务。打造具有女真族特色的住宿文化,成为金代旅游住宿代表,将地方特色做大做细。另外,由于金文化的特殊性,可以考虑每年举办一次以金文化为主题的节事活动,在凸显地域特色的同时,又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这样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既带动了地方经济,又打造黑龙江历史文化旅游名片。
在吸引本省游客的同时,要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吸引更多的外省游客,也可以考虑和本省其他有历史文化遗迹的景区联合举办历史文化旅游节,克东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与齐齐哈尔昂昂溪遗址同为黑龙江历史文化遗迹,尝试开发古文化遗址游,由远古时期的生活方式到古代的生活方式,让游客从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变迁中看到人类在历经万年的发展过程中的演变与进步,体会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另外,将地理位置与地域特点相结合。设计专门的旅游线路,民俗养生专线:克东县距离世界药泉——五大连池自然风景区距离较近,可以适当将二者相结合:体验民俗文化,泡养生矿泉,游客在欣赏金代北方重镇历史文化,体验金代民俗之后用世界级的矿泉浴去除旅途劳顿,不失为一次好的旅游体验。第三,克东县本身也有良好的自然文化资源:乌裕儿河流水潺潺,河流两岸植被茂密,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其遥遥相望的二克山为自然火山,而钟灵观、楞严寺也增添了浓烈的宗教气氛,游客在欣赏人文景观的同时周边又被自然景观所环绕,这对于长期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金代古城的神秘,克东自然风光的秀美,在“今天”与“昨天”之间,仿佛坐上了时光穿梭机生活在几千年前的世外桃源。晨起了解金代文化,午后上山采摘当地特色作物,傍晚在乌裕尔河边晚餐,欣赏落日。紧凑的行程不但充分利用当地特色旅游资源而且游客也会倍感充实。针对多种资源进行整合,设计专门的旅游线路,加大开发利用这些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力度,并将这些独特的资源做为旅游产品以特色打包的形式推出,提高黑龙江省历史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将黑龙江打造成不仅拥有良好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同时也具备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址的旅游省份。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相结合,在凸显自然资源优势的同时也将文化融入旅游资源之中,双管齐下。
按照我国《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6)中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6]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指导方针,我们开发当地旅游不但要独具特色,也要避免涸泽而渔。必须按照尊重遗产文化空间“原人、原地、原时、原味”进行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7]74-79,了解认识金代文化历史,激发民族认同感,更是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一种方式。这就要求我们不但不能破坏原有的历史遗迹,而且还要加大保护的力度,现今蒲峪路仅存在一些残墙,而且这些墙正被逐年风化,墙的高度在不断降低,原始的风貌也有一定的变化,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古城的遗迹就荡然无存,那将是一大憾事。因此加大保护的力度,每年定期对原有的建筑遗址进行良好的维护与修建是当务之急,更为重要的是有保护区意识,对原有的遗迹实行特别保护,不可随便进入。边保护边修缮,既能保持景区原汁原味风貌,又符合国家对古遗址景区开发与保护的方针政策。
蒲峪路作为新兴的旅游景区,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东北人民豪爽、豁达、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世代生活于此,对于自己的家乡再熟悉不过,从本地筛选一些高素质的人员对景区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最为理想的方式。一方面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体会向游人介绍自己的家乡,讲解生动自然又通俗易懂,短时间内可以拉近与游客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当地一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
可以聘请专业人士对这些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竞争上岗,也可以定期请一些对金代历史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与工作人员共享,及时更新知识,避免产生讲解内容数年不变的尴尬局面。普及与金文化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扩大从业者的知识面,加深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让更多的人深入、细致的了解金文化、喜欢金文化、传播金文化。
四、结语
蒲峪路古城是一座兼有考古学、历史学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古代遗迹,三者相辅相成。蒲峪路故城的研究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对该城进行了多次发掘,蒲峪路故城遗址的确定,为确定12—13世纪中国北部边界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坐标。
此外,还可以利用古城的历史价值来吸引更多的游客,良好的服务设施服务理念打造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名片。树立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形象,依托历史文化的独特性,构建旅游资源的唯一性不可复制性,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独树一帜,在开发自己旅游产品的同时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以古遗迹历史人文旅游为核心的产品体系,辐射带动地方旅游业及其周边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加速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地方知名度大有裨益。
[1] 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 苗霖霖.金朝蒲峪路职官考辩[J].兰台世界,2013(6).
[3] 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4] 苗霖霖.金朝上京路生业环境考略[J].兰台世界,2016(1).
[5] 张泰湘,景爱.黑龙江克东县金代蒲裕路故城发掘[J].考古,1987(2).
[6]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 .http: //www. ccnt.gov.cn/zcfg/ fgxwj/ t20060329 25222. Htm.
[7] 张博,程圩.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人文地理,2008(1).
[学术编辑 黄彦震]
[责任编辑 李兆平]
The Research on the Tourism Value of the Puyulu in the Jin Dynasty
TIANDan
(DepartmentofTourismManagement,HeilongjiangTourism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Harbin150086,China)
The ancient town of Puyulu,which stands in Kedong County,Hei Longjiang Province,is an important gateway and is of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in Jin Dynasty. The ancient town of Puyulu,as an administrative unit,lasted for a century,which was set up in the reign of King Hailing in Jin dynasty,and was abolished in the reign of Renzong in Yuan Dynasty. From archaeological records and related literature,Puyulu was a populous place with rich resources. The site of the office of the ancient public official can be found in the site of the ancient tow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ancient town as well as its tourism value in the promotion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uyu Road;remains;tourism product
2016-09-30;
2016-11-24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2B011)
田丹,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东北民族史。
F590.1
A
2095-770X(2017)03-0010-04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