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藏族母语诗歌的文学接受价值探讨
2017-03-28才让卓玛
才让卓玛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41
新时期藏族母语诗歌的文学接受价值探讨
才让卓玛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41
本文旨在探讨研究新时期藏族母语诗歌的文学接受价值。全文围绕藏族格言诗的审美价值、认识阐释价值和文化交流价值,以较为严密的行文逻辑关系对新时期藏族母语诗歌的文学接受价值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母语诗歌;接受价值;新时期
文学接受就是文学阅读,按照习惯的说法我们也可以将文学接受称为“文学赏析”或“文学鉴赏”。如此,文学接受价值说的就是一部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积极的阅读价值。但是在文艺学中我们需用“文学接受”这个更严谨的词来充分地体现文学阅读活动的复杂性,从而帮助我们对整个文学活动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这个角度讲,文学接受价值不仅仅指一部文学作品的浅显的娱乐消遣价值,更指作品所包涵的审美价值、认识阐释价值和文化交流价值。
一、审美价值
文学作品是一种精神文化形态的特殊的话语产品,文学作品最基本的属性便是审美价值属性。新时期藏族母语诗歌其“文以载道”的技巧有格言体裁特有的优势和艺术特点。
(一)艺术形象
人物形象一般在小说、戏剧体载的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最多,优秀的小说和戏剧往往会给世人留下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格言体诗同样能够树立鲜明的人物形象,其树立的人物形象都是具体的“智者”和“愚者”的形象。所塑造的形象是一种个别和一般的统一,但它是以概括性、一般性、总结性的“智者”和“愚者”形象来匹配不同读者心中的具体的某位智者或者愚者,让读者去“填空”“对话”,其表达有“以多释少”“以一代万”的艺术效果。
(二)表现手法
就藏族格言体诗的哲理表现手法来看多为比喻和引用典故,此外部分格言诗也没有比喻,而是精炼准确的直白陈述。语言凝练直白一语道破价值追求的奥秘,点醒无数迷茫在横流物欲当中的世人。有些诗引用了僧伽斯那所著的《百喻经》中《檀香烧成木炭卖》的典故。不仅使得诗中阐释的道理极具使得说服力,更重要的是丰富了格言体诗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文学风格
藏族格言体诗,除了具有朴实、直白的诗镜式的风格外,其体现出的藏民族风格不仅见诸于作品的语言,更体现在例如体裁、主题、气质、韵味乃至作品所表现出的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
二、认识阐释价值
(一)认识自我
藏族格言体诗的认识属性体现在帮助读者认识自我。有人说:“佛养心,道养性”。藏族格言诗的作者都为佛哲大师,也就注定他们所撰写的箴言教诲是关于“静心”、“养心”拷问自我内心与灵魂的著作。可以让读者认识自我,让自己灵魂深处的假、丑、恶、愚昧的卑劣因素得以荡涤、烛照或升华,真、善、美、智的人性种子得以滋润、培育和发扬,人的胸襟得以扩充和提升。
(二)认识社会、洞悉人生
藏族格言体诗的认识属性体现在帮助读者认识社会、洞悉人生。这与时下流行的“心灵鸡汤”类和“精神鸦片”类文章形成鲜明对比。相较“心灵鸡汤”无论其哲学上的价值取向还是人生态度都有更加“高大上”的档次。它诚恳地告诉读者,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人,谁都难以孤立地存在,唯有利他、共赢的思想才是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的行为标准。这样的劝诫,让我们对认识人生,了解社会有很大的启发性意义。
三、文化交流价值
文学作品的文化交流属性也是文学作品的固有属性之一。而独具藏文化特色的藏族格言诗则借助印刷保存和翻译两种途径,实现了藏族社会历史时间上的纵向文化交流和对当代全球部分民族的横向文化交流。
(一)古今交流
藏族格言的文化交流价值体现在其具有的藏族古今文化交流性。这是一种单向的交流。以萨迦、甘丹、水木格言为例,这些著作都是历史上形成的,其史学价值不言而喻。它们所反映出的当时社会的价值追求、道德标准、社会风气等是现今我们去了解和认识古代藏族社会的重要依据。
(二)异域、异族交流
藏族格言的文化交流价值体现于当代通过翻译的途径所表现的对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性。这可以是双向交流。翻译是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手段。翻译也可以是双向的。藏族格言诗所蕴含的藏民族的智慧与精神、道德与文化借助翻译这个途径可以将之介绍给使用不同语言文字的民族。藏族格言诗借助翻译的途径,让使用不同语言文字的人了解、感受藏文化的魅力,让藏族的格言文化之花盛开在了世界文化的大园中,与其他文化相互碰撞交流,求同存异。
四、结语
藏族格言诗像其他的人类历史上创作的闪耀着智慧与人性光辉的优秀著作一样其教化、激励的意义是不会因为年代的久远而被埋没尘封的,它们永远是人类精神世界最为核心最为坚韧最给人能量和勇气的东西。我们将永远敬畏它们,学习它们。读藏族格言诗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出于完善自我人格,不甘堕落、进取向上式的选择,愿与藏族格言诗为伍者愈来愈多,百舸争流,乘风破浪。
[1]陈文忠.文学美学与接受史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 [2]王元骧.文学理论与当今时代,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
才让卓玛,1987-,青海贵南人,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藏族文学。
2015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当代藏族女性母语文学研究”(2015SZYQN2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