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青马工程”社会实践环节
——基于优势视角的思考

2017-03-28

关键词:青马工程马克思主义者青马

张 晓 庆

(重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

社会工作介入“青马工程”社会实践环节
——基于优势视角的思考

张 晓 庆

(重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

社会实践作为“青马工程”重要培养环节,是高校“实践育人”重要途径。当前,“青马工程”社会实践环节存在执行力度有待提升、学员积极性未得到充分调动、活动设计与个体适配度有待加强等问题,社会工作介入可成为有效补充。社会工作的介入路径有三:遵循个别化工作原则,促成差异性培养模式;借鉴外展工作原则,拓展社会支持网络体系;遵从系统工作原则,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

社会工作;“青马工程”;优势视角

随着社会改革和变迁,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各种社会思潮深刻影响着青年大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是培养“为我所需、为我所用”的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较高理论水平、社会认知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专项系统工程,通过在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中采取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对外交流、课题研究等手段,着力培养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1]89。社会实践作为“青马工程”重要培养环节,多采取组织学员走进农村、深入基层,开展挂职锻炼、志愿服务、主题调研、政策宣讲、“三下乡”社会实践、带薪实习、社区义工服务、山区支教、爱心家教、流动家长学校、敬老院服务、特殊家庭或群体关爱、素质拓展训练、爱国主义基地考察等丰富的活动形式,达到实践育人效果。

社会工作秉持“助人自助”理念,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以增进社会福利为目标,整合各种资源,着力解决社会问题,促进个体成长。美国堪萨斯大学Dennis Saleebey教授提出的“优势视角(Strength Perspective)是社会工作实践模式之一,强调人是有潜能可挖掘的,人们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寻求改变,在处理问题和事情时,更需要关注人的内在力量、优势资源和取得的成绩,而不是问题和病理。但社会工作和“青马工程”毕竟分属两个不同学科领域,其理论基础、方法技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那么,社会工作介入“青马工程”社会实践环节何以可能?优势何在?有何意义?

一、必要性:社会实践环节亟待改进

社会实践环节作为高校“实践育人”重要途径,在“青马工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青年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文化底蕴,并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成长为知行合一的合格青年。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2]110-111这是强调认识需要通过实践去检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有价值的创造。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验证和体现所学理论知识的价值;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体会到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督促人们专注学习,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促使自己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

一般而言,各高校在“青马工程”开展过程中,都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重视社会实践环节。但由于各高校认识程度不一、重视程度不同、工作方法存异等原因,社会实践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执行力度有待提升

当前,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存在培养实效和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的问题,有些高校制定的培养方案不够完善,缺乏明确的监督、考评、奖惩细则,导致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度,最终使社会实践流于形式,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良倾向,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之当前,“青马工程”社会实践环节多由共青团部门牵头组织和落实,其他部门参与积极性不高,未达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落实质量不高等问题。由于人力有限,目标考核科学性有待提升,存在重结果和形式,轻过程和内容的问题,社会实践环节的纵深发展受一定制约。

(二)学生积极性未得到充分调动

由于未充分做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员的思想工作,一些学员未意识到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故而被动参与。加上目前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不强,对社会普遍缺乏了解,不愿意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吃苦耐劳精神,导致部分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实践环节的艰苦锻炼。很多人抱着混过即可的心理,得过且过,没有在社会实践环节中得到真正应有的锻炼和成长。

(三)活动设计与个体适配度有待加强

“青马工程”社会实践环节内容虽然比较丰富,但很多高校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往往采取集中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安排,鲜有高校针对不同的学员制定并采取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个别化实施方案。例如,各大高校都在普遍开展的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往往会把“青马工程”培训班的学员统一安排前往目的地开展活动,活动开展时间较为有限,学员们很难真正深入社会去接触、了解国情、社情,也很难达到真正为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并实现自我能力提升的目的。再如,挂职锻炼是“青马工程”重要的实践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学生的上课时间与实习时间冲突、社会能够提供的挂职岗位有限等问题,很难真正做到针对不同学生,联系和提供有针对性的岗位让其进行锻炼。

二、可能性:社会工作介入成为有效补充

社会工作的介入,需要我们在深入剖析二者共通之处基础上进行分析。社会工作和“青马工程”理论基础和工作方法虽然存在差异,但在所秉承理念、根本宗旨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为介入提供了可能。

(一)秉承理念:助人自助达目标

优势视角理念下的社会工作,以平等的姿态与服务对象对话,让服务对象在被尊重和理解的环境中成长,主张相信服务对象潜能,和服务对象一起为改变现状而努力做好相关规划和工作,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同时,强调每个人都是有自身优势的,即使是正在面对困境的服务对象,其境遇也可转化成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资利用的资源。“青马工程”社会实践环节,鼓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过程中主动面对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锻炼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最终达到个体的成长。从这一角度理解,社会工作和“青马工程”所秉持理念是一致的。

(二)根本宗旨:提供服务促成长

社会工作的根本宗旨,是为处于困境或者是有需求的人提供服务和帮助,利用一系列专业的技巧和方法,整合社会资源,帮助人们走出困境,最终促使案主得到成长。“青马工程”社会实践环节的设计,是高校发挥“服务育人”功能的直接体现,是为了在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达到培养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的。二者均是在为青年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促进青年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长远事业做贡献。

(三)社会功能:实践育人出成效

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认为,个人通过角色扮演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并与其它角色发生相互作用,这是成人相互作用的特征,也是青年顺利完成社会化的基础。社会工作鼓励案主利用社会实践,积极接触社会,扮演好相应角色,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观点认为,个体可以通过观察来了解外部世界,获得大量关于外部环境的大量资料。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个体在思维内部进行比较,并通过制定自我强化或自我惩罚机制,从而确定自己的行为标准[3]89。社会工作注重带领青年在实践中顺利完成社会化。“青马工程”社会实践环节也是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观察学习的过程。通过这些经历,顺利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之成为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有为青年。

基于以上分析,社会工作介入“青马工程”社会实践环节具有可行性。在优势视角背景下,社会工作尊重、接纳、个别化、案主自决等原则和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方法,可有效介入“青马工程”社会实践环节,使“青马工程”更接地气,并能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价值影响,增强实效性。具体而言,社会工作介入的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善于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培训实效性

优势视角下,“青马工程”组织者要充分肯定学生能力,着力挖掘学生优势资源,动员优秀学生骨干参与到组织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在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的同时,又有效弥补“青马工程”牵头部门事务繁杂人力不足导致的种种问题。牵头部门在整个组织工作中通过加强领导、严格监督、有效指导,规避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同时,由于学生干部能够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需求、把握学生心理,更能站在同龄人的角度协助组织者制定出合适的培养方案,使其更容易被“青马工程”学员所接受,有效提升培训效果。

(二)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调动参与积极性

优势视角聚焦点在案主的优势和潜能,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且每个人都有追求尊严和价值的积极心理,都应该受到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并具有在困难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抗逆力[4]139-140。在“青马工程”社会实践环节,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思想观念进行引导,使其充分意识到参与社会实践对自身成长的重要作用,并充分挖掘其潜力,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其积极参与其中[5]。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是有自我实现需求的,当人们努力实现个人抱负,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最大快乐。作为青年中的优秀分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绝大部分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人生理想,鼓励动员其克服困难,以吃苦耐劳的精神认真完成社会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三)有效进行个别指导,提高培训针对性

社会工作强调工作中的平等关系和服务姿态,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在“青马工程”社会实践环节,组织者要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以高度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个别化辅导。在充分了解、尊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实际情况和需求,充分掌握其专业技能和职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包括校内、校外资源),为其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实践方案并提供合适的实践岗位,调动其主动参与积极性,有效激发其自我效能感,达到促进自我成长目的,提升社会实践实效[6]。

三、操作性:社会工作介入的主要路径

如何利用好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有效指导“青马工程”社会实践环节?社会工作介入“青马工程”社会实践环节的方向何在?

(一)遵循个别化工作原则,促成差异性培养模式

个别化是社会工作重要原则,强调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和每个人都应平等拥有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在与服务对象保持良好沟通的情况下,尊重个体与他人的差异,一切以服务对象为中心,遵循特殊背景和情境,因人而异提供针对性帮助。在服务过程中要尊重个性化需求,充分挖掘个人潜能。

“青马工程”培养的是优秀的青年群体和学生骨干,在社会实践培养方案制定时,除了整体的规划和筹备外,还应加入符合个体实际情况和成长规律的针对性方案,加大个别化指导。人本主义强调人的潜能,个人发展的潜力是无限的。优势视角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潜能也是无限的,但每个人的潜力得以激发需要的契机和背景不尽一致。在给青年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时,要充分考虑其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兴趣爱好、特长技能等因素,为其提供有利于其发展的良好环境,更能促进其潜能的开发。例如,对于有意成为公务员的学生,要为其提供政府机关挂职锻炼的机会;对于有意从教的学生,多为其提供爱心家教、顶岗支教等实践机会。在“青马工程”社会实践环节,还应加强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一对一”指导,挖掘优点给予鼓励,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加大正向的激励制度建设,鼓励其在实践中学有所获。同时,还应注重挖掘其抗逆力。抗逆力是优势视角理论内核,指当个体遭遇逆境时,可以使用正确的处理方法,理性地做出有建设性、正向的选择。社会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情况会复杂于平时,更容易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锻炼出较强的抗逆力,对其人生的成长是有长远意义的。

(二)借鉴外展工作原则,拓展社会支持网络体系

行为主义认为,环境塑造行为和人格,行为的改变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社会学习理论也强调了人和环境具有相互作用。在青年的成长过程中,对其产生影响的环境是复杂的,而单纯的学校教育效果是有限的,需要我们拓展思维,建立和拓展相应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其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包括同辈群体、家庭亲友、近邻老乡等。在社会实践环节,需要争取这些社会网络体系的支持和理解,特别是家庭和同辈群体。目前,还有家长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外出实践会影响学业;有些学生未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甚至在同辈群体中鼓吹“大学生实践就是走过场”等,如果不在根本上解决相关问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优势视角下,“青马工程”组织者须拓展合作教育观念,深入了解影响学生思想的各种因素,积极运用外展手段,利用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合作教育效果。

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通过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建立合作共赢小组等多种方式,有效利用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知行大讲堂、社会实践经历分享等活动,激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

(三)遵从系统工作原则,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

社会系统理论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3]121。“青马工程”社会实践环节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当前的实际运行状况,应该不断健全、完善、创新实践环节。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整合校内校外各种社会资源,搭建学生实践锻炼平台,营造全社会支持并积极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参与社会实践机会的良好氛围。

主管部门需要拓展工作视野,由书本到学校、社区继而到整个社会,真正实现教育资源整合,促成教育合力[7]37。社区(主要指学生园区)的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会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影响,因此,牵头部门利用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利用好社区资源,将社区拓展为实践基地,通过开展一系列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社区资源有效利用,营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乐于实践、勤于实践的氛围,并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效应,让实践育人深入人心。[8]

[1] 王梦倩,李玉雪.新时期“青马工程”对大学生骨干培养的[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3).

[2] 张薇薇,贺明君.用实践观分析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7).

[3] 陆士桢,王玥.青少年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 郭风英.优势视角用于社会工作实务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社会工作,2013,(5).

[5] 陈国富.思想政治工作助推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路径构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7,(2).

[6] 陈德玺.“新常态”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辨证思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6,(3).

[7] 韩娜,王永顺.优势视角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

[8] 孙丽璐,曾飞扬,汪韶源.大学生社会适应力模型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6,(1).

[责任编辑:左福生]

Social Work Intervene in the Social Practice of “Marxist Youth Training Project”—based on Strength Perspective

Zhang Xiaoqing

(College of Marxism,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401331, China)

As a significant training link of “Marxist youth training project”, social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education through practic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rrently, the social practice of “Marxist youth training project” exist some problems such as execution remains to improve, initiative of trainees needs to mobilize, and the activity design is not very fit for individual, so that the social work intervene in it can be an effective supplement. There are three paths to intervene in it, first, follow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individualization, to facilitate the diversity training pattern; second, take example by extended working principle, to expand social support network system; third, obey the systematic working principle, to integrate social resource into resultant force.

social work; “Marxist youth training project”; strength perspective

2017-2-23

张晓庆(1987-)女,思想政治教育硕士,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重庆市公民道德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2016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立项课题“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青马工程’实践模式研究” (编号:2016LX195)阶段成果;2015年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青马工程’实施环节的创新性研究” (编号:15SKG054)阶段成果;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度校级基金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青马工程”实施环节的创新性研究”(编号:15SZZ01)阶段成果。

C916

A

1673—0429(2017)03—0074—05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马克思主义者青马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参考答案
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启示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高校党委如何占领青年的信仰阵地——以长春师范大学“百优青马工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