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翻译批评模式的价值取向

2017-03-28丁锡民

昌吉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译者译文价值

丁锡民

(三明学院外国语学院 福建 三明 365004)

解读翻译批评模式的价值取向

丁锡民

(三明学院外国语学院 福建 三明 365004)

翻译批评是对跨文化和跨越历史的翻译活动的有效思考和科学评价,翻译活动和翻译批评的共生共长的关系迫切要求翻译活动必须有一套系统性、理论性的翻译批评模式与之匹配。研究翻译批评模式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坚持翻译批评模式在实现解读还原和语言分析的基础上,兼顾文化批评,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翻译批评的模式被广泛应用,同时,翻译批评模式必须以文本类型为导向,最大限度地实现翻译批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翻译批评;翻译批评模式;以文本类型为导向;价值取向

引言

近20多年以来,在翻译界不断探索和发掘下,翻译批评理论的新视角、新思路层出不穷,这些国内外的新视角新思路不仅和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肉联系,更是翻译界对传统积极继承、努力开拓所结出的累累硕果。但是,由于翻译批评标准的不断运动发展前进以及每个时代对翻译有着不同的需求,不同的评价者对同一译作也会从不同的角度评价,这势必给翻译批评带上一种“自我”烙印和个人色彩。

在这种条件下,翻译批评的公平性、合理性和稳定性必然受到人们的挑战和质疑。

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人们对翻译活动的思考和评价。而随着翻译实践水平和翻译理论认识水平的日益发展和完善,翻译活动迫切需要有一套系统性、理论性的翻译批评模式与之匹配。批评者在借鉴西方批评模式的同时,要开掘中国的翻译理论资源尤其是中国古代翻译文化资源,建构翻译批判模式理论,提高翻译水平和质量,要确保翻译价值的实现,拓宽、完善和传承原作和译作的意义,充分发挥其批评效力,要深耕翻译批评模式,着力解决翻译批评中所存在的理论及实践方面的盲点,促进翻译事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可持续健康发展[1]。

一、翻译批评的内涵

纵观国外翻译发展历史,我们得知,翻译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对翻译批评都做出了自己不同的阐释。在我国翻译领域,由于翻译批评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支撑缺乏以及翻译批评自身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在短时期内无法得到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翻译批评的缓慢发展,缺乏对翻译批评的理论研究与宏观阐述。杨晓荣主编的《翻译批评导论》和文军主编的《科技翻译批评导论》认为翻译批评和翻译评论两者内涵相同,意义基本相似。1992年,许钧出版了我国翻译批评研究的“开山之作”的理论著作《文学翻译批评研究》,较为系统地对翻译批评做出了独特的研究,奠定了我国文学翻译批评理论体系的构建的基础,开启了我国翻译批评研究的先河。

20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就已经进入了对翻译批评理性的研究阶段,奠定了翻译批评理论和学科意识的基础。Mona Baker主编的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通过把翻译批评和翻译评论区分幵来,从而定位翻译批评的内涵[2]。纽马克指出“Translation criticism is an essential link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its practice”,这表示,翻译批评作为一种以实践为指向的批评活动,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够可持续进行下去。勒菲弗尔通过运用文化学派的翻译理论,解读了译作产生的理据以及在译入语文化系统中的制约因素,从而把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科学地结合在一起。豪斯和莱斯等翻译理论家成功地把翻译理论融入翻译批评的研究之中,法国翻译理论家贝尔曼指出“To criticize a transla⁃tion is thus to criticize a text that is it-self a work of criticism”,翻译批评必须重视差异,凸显翻译的价值,就是对本身即为批评作品的译作进行批评。因此,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桥梁和纽带。

近年来,中国翻译批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是要引起翻译界的高度重视。如翻译批评偏离了学术批评的方向,研究者依然固步自封于原文与译文的二元对立,翻译批评理论不能够服务于本土翻译现实的创新性和原创性,单向度的思维方式以及乱译的、胡译的、不合格的、不负责任的文本还大量存在。而建立在翻译过程的内在本质基础上的翻译批评,其批评的对象是通过文本理解和解释翻译出来的意义,以此来探索和解读文本意义理解和解释的本质特征,揭示文本意义交换的极限和条件。

二、翻译批评模式的价值取向

翻译批评模式的价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是翻译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作为翻译批评的主体基于自己的翻译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翻译活动中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取向,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翻译批评主体的价值选择,对翻译批评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原文和译文、作者诉求和社会需求、译者个体意志和译者群体意志、译者自律和翻译他评等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翻译批评模式在实现解读还原和语言分析的基础上,兼顾文化批评

在翻译批评活动中,采取什么样的模式,直接关系到人们对译本的艺术价值的理解和对译文审美的透视。解读就是要求批评者对译文的整体和部分进行全面的阐释、解析和深耕,从本质上透视译文的审美价值,帮助人们深谙译本的艺术价值。而“还原”是指在翻译批评活动中,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使得原作还原对译本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众所周知,译文是批评对象的一门艺术整体,要求批评者必须以译者所使用的翻译语言、艺术创造的手段和它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为载体,对译者的审美能力和译本的艺术价值与艺术表现力作出合理地批判和评价。翻译批评所使用的解读还原模式,无需要求读者融入文本之中,但是,翻译批评要通过对译本和原作的对照解读,使人们对译本的认知达成合理的科学的共识。

20世纪以来,西方翻译界诞生了一种以语言论美学为依据的翻译批评模式,即语言分析。很快,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批评模式,语言分析在我国翻译批评活动中得到大力推广和广泛运用。语言分析模式要求批评者要以语言为中心,通过语言对译文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的深耕,创造并构成意义,抛弃传统意义上的语言传词达意的理念,努力使得翻译的语言是开展翻译批评的理想路径和实现译文的艺术美、价值美和意义美的和谐统一。作为翻译批评的主要模式之一的文化批评,其首要任务就是要传达、传承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信息。译文的审美价值及艺术价值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传达原作所包含的文化信息,解决翻译活动中的文化差异,合理地吸收异国的成语俗语和风习以及文化精髓[3]。

因此,在翻译批评活动中,为了在翻译批评主体自身、原文和译文、作者诉求和社会需求、译者自律和翻译他评等要素之间形成合理的达成度、和谐度和创造度,翻译批评模式在实现解读还原和语言分析的基础上,必须兼顾文化批评。

(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翻译批评的模式被广泛应用

随着翻译批评研究的深入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新技术的革新发展,翻译界越来越多地关注网络翻译批评的创新性、多元化、及时性、从众性和丰富性。作为翻译批评和网络媒体相结合的产物的网络翻译批评,不但是对传统纸质媒介翻译批评的挑战,同时,由于其自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它为翻译活动和翻译批评架构起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目前,网络翻译批评主要围绕论坛、网络书评、讨论组、博客、微信和微博这五种比较典型、活跃度较高的网络翻译批评空间。译者和批评者利用出版社、大学、公司等所属的网站下所设的论坛,获得各种有关翻译现象、译者心得、读者回帖、评论以及读者对出版的书籍、翻译作品的建议和反馈,译者和批评者借助此空间来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把译者、读者、批评者以及出版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而网络书评由于其自身包含了海量高质量的读者书评、编辑书评和出版人书评等优质资源,它扭转了传统书评的精英垄断的尴尬局面,为人人评论译文和随时发表翻译批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用户共同兴趣建立起来的讨论组在进行网络翻译批评时,往往围绕一个具体的问题,通过众多网民的参与,采取不同的观点和视角,充分展示了翻译批评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随着翻译批评理性化和系统化地研究和纵深发展,网络翻译批评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时代发展的潮流,并被广泛应用于批评实践活动中,它为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和批评的平台,为翻译批评倾注了新鲜的血液,译者和读者身份的网民化真实地展现了理性的批评家从事翻译批评所必备的气质和素养[4]。

(三)翻译批评模式必须以文本类型为导向

在翻译批评活动中,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关系,是文本批评研究的重要范畴,译者以文本为载体,以原文文本为中心,着眼于译文对原文的求真度以及译文对社会的务实度,以原文和译文、社会的三角关系为基础对译文文本质量做出静态地科学地评价。

不同的文本类型必须匹配一套适合于各自文本类型的翻译批评模式,才能构建一套完整、客观的翻译批评评估体系。文本分类方法运用于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活动中,这势必要求不同类型文本的译文文本要匹配相应的翻译批评模式,要以文本类型为导向。这种以文本类型为导向的翻译批评模式最核心的功能就是要从语言形式、思想内容和交际功能等方面使原语语篇和目标语语篇实现一对一的对等。

在批评实践活动中,实施以文本类型为导向的翻译批评模式,就必须综合考虑文学因素即文本类型、语言内因素即语言范畴、语言外因素即语用范畴以及功能因素即功能范畴。文学因素即文本类型是译者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手段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翻译批评者也要确定原文的文本类型,规避不合理的不恰当的翻译批评标准的运用,从而对译文文本作出科学的公正的评价。语言内因素即语言范畴、语言外因素即语用范畴直接关系到译文文本的框架和结构。在翻译评估过程中,目标语即译文必须体现词汇妥帖、文体对应、语义对等以及语法准确。而语言外因素必须充分考量文本题材、接受者因素、时间因素、地域因素以及情感内涵等,以实现语言内外因素的有机结合,产生1+1﹥2的效果。要全面、客观地评估译文文本,除了考虑文学因素、语言内外因素,功能因素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考量载体。我们可以从马丁·路德翻译的《圣经》文本中窥见一斑,其目的仅仅是为了传播宗教色彩和宣扬宗教意义,而没有向译语读者介绍文学作品,很明显,这种译文文本并没有忠实于原文。面对此类的不忠实于原作的译文,译评者不能凭借主观猜测去评估,要优先考虑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功能关系,采用与译文特殊功能相符合的评价体系[5]。

(四)翻译批评模式要最大限度地实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物质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和形态,一切有本质区别的事物、现象、过程、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离开多样性而孤立存在的统一性,也没有不包含统一性的多样性,事物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翻译批评模式也不例外。

在翻译批评活动中,随着翻译实践水平和理论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需要一套系统性和理论性的翻译批评模式与之相匹配。而要处理好翻译批评模式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即主体自身的关系、主体间关系、译者对原著的选择关系、作者诉求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以及译者自律和翻译他评的关系,评价者就必须站在价值主体的立场,立足于译者的背景、翻译观、价值取向与翻译道德去考虑目的和需求,把这些翻译批评模式各要素有机地统一起来[6]。但是,在现实的翻译批评活动中,翻界已经充分地认识到,把这些翻译批评模式各要素有机地统一起来是很难实现的,这就催生了人们对翻译批评模式多样性的思考和研究。因此,在目前中国的翻译批评界,人们必须采用开放性、宽容性并兼顾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的翻译批评模式。

结语

在翻译批评活动中,翻译活动和翻译批评的共生共长的关系迫切要求翻译活动必须有一套系统性、理论性的翻译批评模式与之匹配。研究翻译批评模式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坚持翻译批评模式在实现解读还原和语言分析的基础上,兼顾文化批评,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翻译批评的模式被广泛应用,同时,翻译批评模式必须以文本类型为导向,最大限度地实现翻译批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目前,翻译批评模式的研究已经进入深水期,翻译活动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迫切要求翻译批评界以敏锐的理论意识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结合我国的翻译实践,立足民族自身特定的文化历史积淀,批判性地借鉴和吸收西方译评研究的成功的经验和成果,运用更加科学和规范的学术视野来深耕翻译批评模式。同时,我们要加强翻译批评模式在研究方法论上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加强翻译批评模式理论研究的客观性,树立独立的翻译批评学的学科意识[7]。在具体的翻译批评实践活动中,译评者要科学地灵活地使用适合于自身特色的翻译批评模式。

[1]张晓梅.翻译批评原则的诠释学研究——以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为中心的探讨[D].山东大学,2013.

[2]Baker Mona(ed.).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李和庆,薄振杰.翻译批评模式多元互补刍议——20世纪西方文论对中国翻译批评研究的启示[J].上海翻译,2013,(2):16-17.

[4]王一多.中国网络翻译批评现状及其研究[J].外语教学,2016,(5):100-101.

[5]黄万武.赖斯的翻译批评模式概述[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4,(6):75-76.

[6]Berman,Antoine.Toward a Translation Criticism:John Donne[M].Francoise Massardie-Kenney trans.Kent: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09.

[7]薄振杰.我国新时期翻译批评模式研究:成果与趋势[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67-68.

I06

A

1671-6469(2017)-04-0066-04

2017-04-20

丁锡民(1969-),男,安徽安庆人,三明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译者译文价值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I Like Thinking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