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乐舞文化成因及艺术形态探讨

2017-03-28蔡江宁

昌吉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木卡姆新疆地区乐舞

蔡江宁

(昌吉学院音乐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新疆乐舞文化成因及艺术形态探讨

蔡江宁

(昌吉学院音乐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乐舞文化是文化体系的重要一部分,我国民族众多,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乐舞文化。乐舞文化的形成与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密切的关系。乐舞文化是人们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深受人们的欢迎。新疆地区民族众多,地域环境集沙漠、戈壁和绿洲于一身,在特殊的环境和漫长的历史中,新疆地区形成了独特的乐舞文化。

新疆;乐舞文化;成因;艺术形态

两千多年来的“丝绸之路”有着交往、交流、交融的内涵,特别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新疆有着十分契合的概念重合。在我国广大的土地上,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受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乐舞文化也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新疆地区,出现了许多文化艺术形式,乐舞文化是其中优秀的文化之一。在新疆地区,民族众多,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乐舞,乐舞的形成与新疆不同的生活环境有关,这些起源于民间的乐舞形式各异,但共同形成合力,铸就了西域文化艺术史上的一座座丰碑,同时借助丝绸之路传入内地和中亚地区,各民族在历史中不断融合,促进了乐舞多样性的发展。

一、新疆乐舞的历史发展

新疆地区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新疆各族人民爱好乐舞,早期已经能够制作管乐器,并且能够谱成各种曲调。在夏朝和商朝时期,新疆的乐舞已经传入中原地区,同时中原地区的乐舞传入新疆,促进了乐舞艺术的融合以及发展。先秦时期的乐舞形式,主要是图腾,在许多出土的文物上,都有原始舞蹈的图案,当时深受图腾文化的影响,表现了一种图腾崇拜。当时舞蹈的伴奏很简单,简单的石头就可以击节而舞,在今天的维吾尔族舞蹈中仍然可以看到,比如他石舞[1]。随着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新疆乐舞在融合中进一步发展。在汉朝时期,我国的文化艺术水平比较高,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机构。新疆称作西域,当时音乐人李延年结合西域乐舞,谱写了一系列名曲,比如根据西域乐舞大曲摩诃兜勒,而编造的二十八解。解是一种歌舞曲式,节奏激烈,正是新疆音乐的特点,至今仍然保留着。摩诃兜勒是包含歌与舞的套曲,由张骞传入。摩诃兜勒具有乱、趋、艳的结构,在歌曲抒情的地方,舞姿是艳的特点,随着舞步的快速,歌曲变得紧张。

三国时期,新疆的乐舞以《拍弹》为代表,它是表演十分丰富的歌舞形式。三国时期的曹魏与新疆有密切的联系,当时的曹植比较擅长西域的舞蹈。在新疆的千佛洞中,有许多关于当时新疆乐舞的资料。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新疆地区比较流行天竺乐,并且传入中原地区,当时的龟兹乐舞也开始传入中原,并且吸收了其他的乐舞形式,改为西凉乐。龟兹乐比较发达,使用的乐器种类多,衣着服饰和舞蹈都有明显的特色,并影响了之后新疆许多乐舞的发展。突厥汗国建立之后,新疆乐舞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与中外艺术深入融合,丰富了新疆乐舞的艺术形式[2]。一直到隋唐时期,龟兹乐依旧流行,当时还有高昌乐、安国乐等许多种类。五代宋朝时期的乐舞多沿袭唐朝,新疆乐舞有八大种类,习俗舞、乐舞编制、大小曲类、百戏类等等。宋辽时期也是新疆乐舞的变更期,伊斯兰教的传播和普及,使佛教文化和艺术受到了破坏,新疆乐舞开始受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发展,之后明清时期都受此影响,也有部分民族乐舞艺术成熟,保留了本民族的乐舞文化特色,比如维吾尔族对龟兹乐的继承和发展。

二、新疆乐舞的文化成因

(一)历史、地理因素

新疆在古代称为西域,这一称谓从汉朝开始,延续到清朝。清朝统一之后,将西域地区称为新疆。新疆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由于多元文化的交融,使新疆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乐舞文化。在历史上,新疆是东西方交往的交通要道,在古代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区,丝绸之路从长安开始,经过河西走廊,到塔里木盆地,之后分成两条线路,最远到达罗马边境。丝绸之路是当时十分繁华的商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同时,也促进了新疆乐舞的多元化发展。如今的新疆有多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但每一个民族的乐舞都有其自身特点,它们并非形成于伊斯兰教,而是与各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受绿洲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新疆属于农耕区,乐舞一般比较活泼,比较欢快,比如维吾尔族的乐舞。在人烟稀少的大漠、高原、草原地区,新疆音乐大多绵长寥远,而舞蹈内容主要是游牧生活,比如哈萨克族的乐舞。广袤的土地上,即便同一个民族的不同地区,艺术形式也有很大不同,“木卡姆”就是最好的例子,新疆民族乐舞艺术维吾尔木卡姆是集诗歌、舞蹈、歌唱、器乐演奏等为一体、充满人类智慧的大型乐舞,不同地区如和田、阿克苏、伊犁、哈密等地的“木卡姆”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新疆的乐舞文化风格各异,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共同决定的。

(二)民族因素

文化的发展与人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民是乐舞文化的创造者。在新疆地区,由于民族众多,文化形态也比较多。各民族人民的创造,以及开放和包容,形成了今天的新疆乐舞文化。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欢教授在他的专著《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到并主张在新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审美之间的互动理解中倡导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以及美美与共的文化交流思想。新疆地区周围可以接触到多种乐舞文化,波斯、希腊以及印度等,新疆地区的人民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极强的创造性,并不简单地照搬某种文化,而是在自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东西方文化融合,并且广泛传播,使新疆成为古代到现代重要的文化交流地区[3],比如著名的龟兹乐舞。同时,新疆地区人民能歌善舞,具有美化生活的艺术才能,促进了新疆乐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另外,由于迁徙、战争等因素,也促进了乐舞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三、新疆乐舞的艺术形态

(一)维吾尔族乐舞

维吾尔族乐舞具有很强的韵律,充满了力度和感情。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生活在丝绸之路必经的地区,受东西方文化影响,维吾尔族的乐舞中带有明显的东西方文化的特色,既有汉族民间舞蹈的风格,也有阿拉伯的风格。维吾尔族的舞蹈韵律具有很强的特色,比如左右摇摆,舞蹈和音乐的节奏变化紧密结合,就算在快速的旋转中,也能根据音乐的变化迅速找到合适的舞姿造型[4]。维吾尔族乐舞中,另外一个明显的韵律特征是颤动律,经常可以在维吾尔族的乐舞中看到,舞蹈人员会有微微的颤动,它与乐曲的节奏相配合,并且十分连贯自然,使整个乐舞更加细腻柔和,有强烈的韵味。维吾尔族最初的乐舞并不十分严谨,经过改进,慢慢规范。在舞蹈表演中,维吾尔族强调挺立,抬头挺胸,以此来表现外向的、高傲挺拔的民族性格。眼神的变化,以及左右移颈动作是最普遍的。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乐舞的地方特点比较明显,具有很强的民众参与性和娱乐性。比如,喀什的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保留了宫廷的气质,刀郎木卡姆中呈现出与其传统渔猎生活相适应的信仰、力量、观念,而当木卡姆从南疆的荒漠来到东疆的绿洲,以女性为主要歌者的哈密木卡姆,则没有了南疆刀郎木卡姆的狂热与释放之感,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世俗化的娱乐。不同地区的木卡姆在地域化过程中,共享着这一文化财富,与此同时,木卡姆带着这种多元的基因,以包容、尊重的姿态与来自内地的其它文化交流融合。麦西来普在民间广泛流传,十分盛行。影响最广泛的是赛乃姆歌舞套曲,它的音乐节奏十分鲜明优美,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赛乃姆,音乐节奏风格十分多样。刀郎舞曲十分激昂,夏地亚娜舞曲主要是欢快,萨满舞曲的特点是古朴。维吾尔族乐舞的伴奏乐器有很多,手鼓是不可或缺的,除此之外,还有唢呐、笛子、热瓦甫、都它尔、纳格拉等。以上的乐舞形态都是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找寻自我,从而达到美美与共的道路。

(二)哈萨克族乐舞

哈萨克族的乐舞与维吾尔族的外柔内刚不同,它的韵律更加绵长,更加柔美。哈萨克族乐舞也需要挺拔有力,而且有左右晃头。哈萨克族乐舞韵律轻盈摇曳,舞蹈者一般都是婀娜多姿,比如三道弯、甩腰。通过甩腰,形成韵律,表现民族特点,同时还有许多动作来自于牧马,从而抒发感情,表现马背民族的性格特色。三道弯是女子非常重视的动作,主要展现胸腰的动作。哈萨克民族还有独特的弹压,弹压是女子的舞蹈手势[5]。哈萨克民族是游牧民族,乐舞内容以游牧为主,舞蹈豪迈奔放,比如《卡拉角勒哈》,与蒙古族《交勒哈拉》十分类似。“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语,意为“黑色的走马”,它广泛流传于新疆境内的哈萨克族居住区。马是哈萨克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工具,“黑走马”是马中尤物,它形象剽悍雄壮,通体黑亮,走时步伐平稳有力,姿势优美,蹄声犹如铿锵的鼓点,骑上黑走马,犹如进入一种艺术境界,人在舞,马亦在舞,由此而形成了以卡拉角勒哈命名的民间舞蹈。卡拉角勒哈男性的动作刚健苍劲,轻快有力,模仿黑走马的跳、跑、走、跃等姿态,在全身一张一弛的律动中表现豪放、剽悍和狙犷的风格。哈萨克民族舞蹈中多用动肩,也可以两个人面对面比舞。但哈萨克民族的动肩与蒙古族不同,蒙古族是前后,哈萨克族是上下。

哈萨克游牧民族经常聚在一起载歌载舞,他们经常把生活的场景融入到乐舞之中,有丰富的草原劳作生活舞蹈。形象鲜明,极具哈萨克民族的特色,比如《剪羊毛舞》。由于长期游牧,哈萨克民族的乐舞也有粗犷豪放的特点,他们在游牧和狩猎中,注重观察各种动物,并将各种动物的形态编成乐舞。其中哈萨克民族的图腾崇拜是白天鹅,以及雄鹰,他们赞美雄鹰的机智勇猛,并且崇拜白天鹅的高雅,以及宁静祥和。因此,哈萨克民族中有独具特色的白天鹅乐舞,雄鹰乐舞。哈萨克民族最重要的乐器是冬不拉,冬不拉是一种弹拨乐器,由松木或者桦木制作而成。冬不拉做工十分精致,它有两根弦。冬不拉的外形不同,可以分为江布尔冬不拉、阿依冬不拉两种。除了冬不拉,在舞蹈中,哈萨克民族也经常使用皮鞭,表现游牧民族的风格。

总而言之,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我们在看待新疆民间乐舞现象的时候,不能孤立地将其看成音乐与舞蹈的总和,而是一种以人的综合感官体验为主导的综合艺术现象。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汇的绝响,今天依然流淌在新疆各民族血液中,自古以来新疆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包容开放的态度,是新疆最大的文化积累和精神财富。新疆乐舞文化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新疆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以及民族性格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新疆地区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发挥智慧,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新疆乐舞文化,并且表现为不同的艺术形态。从民族音乐学角度着手,当代新疆乐舞民族文化不论有多大变革,传统乐舞文化仍一脉相承,原始乐舞的风格一直影响到近代,并为近代乐舞艺术奠定一定的基础。乐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风格的表现,乐舞文化深刻地表现了民族的文化特色,是民族生存的根基,要正确认识乐舞文化,重视乐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穆巴拉克·阿孜古丽.新疆哈密地区特色音乐舞蹈的传承与保护[J].科学中国人,2014(7X):133-133.

[2]古扎丽·肉孜.论新疆大型音乐舞蹈晚会中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01):89-93.

[3]张欢.丝绸之路上的中亚地区乐舞艺术[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4,12(3):1-7.

[4]梁萍.试论西域乐舞的交流与影响[J].韶关学院学报,2016,(3).

[5]宋晓丽.新疆风格声乐作品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6]周新华.对新疆音乐及风格界定与标记的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09,(5):51-53.

J528

A

1671-6469(2017)-04-0017-04

2017-05-09

蔡江宁(1973-)女,汉族,甘肃榆中人,昌吉学院音乐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学与管理。

猜你喜欢

木卡姆新疆地区乐舞
“非遗”传统舞蹈的当代构建与审美表达——以朝鲜族农乐舞为例
龟兹乐舞
先秦时期乐舞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浅谈木卡姆艺术与民间艺人
——以新疆莎车县为例
2013-2016年新疆地区闪电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刀郎木卡姆乐器伴奏模式及其生成过程
从《木卡姆》看新疆人物画的民族性
写好“服”这个字——新疆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打造星级服务
吾铁库尔先生和维吾尔木卡姆研究
来华留学生汉字分解加工能力实证研究:以新疆地区留学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