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教专题片的媒体科学与现实科学

2017-03-28肖茹予

传播力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专题片科教科学知识

文/肖茹予

在新媒体时代,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交互关系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将从客观存在的现实科学和由媒体认知后的媒体科学两个概念出发,探讨传受双方对于科教专题片这一种视听文化产品的认知差异,为科教专题片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一定依据。

一、受众对媒体科学的认知

媒体科学是指媒体对于科学知识、理论和研究成果等内容的专业生产,是对客观存在,经过科技工作者反复验证的现实科学的“再认识”、“再制作”和“再传播”。大多数受众并不是直接接触现实科学,对于科教专题片的认知是对于媒体科学的认知。科教专题片的制作者以电视媒体为主,电视媒体作为科学传播的一种,借助声画关系的系统性组织、编排、制作,将现实科学以一种带有主观能动性的方式呈现,便于受众接受,也便于科学知识的传播。

科学性是大多数受众对于科教专题片的直接认知,但科学性往往带着神秘、严肃的面纱,这与大多数受众期望的内容有所偏差。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受众对于科教专题片的认知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一方面,受众接触科学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科教专题片仅仅是其中一种。另一方面,在科教专题片的既有框架中,科学性仍是媒介制作科教专题片的主要原则,而作用于受众之后,便体现在受众对于科教专题片的既有框架认知变得更加狭隘。同时,在受众的认知中,科教专题片作为科学性的代表作,缺乏一定程度的趣味性,和做到科学的通俗易懂,还有一定距离。

二、媒体对现实科学的认知

科学传播者概念广阔,包含杂志、报纸、博物馆、乃至科学工作者个人,本文研究科教专题片,主要探讨电视媒体的认知情况。而电视媒体对于现实科学的认知,是对一部科教专题片源头把控的关键要素,电视媒体的认识首当其冲地决定了受众对于其制作出来的科教专题片的认知。

(一)科技工作者的亲民化与电视媒体的专业化

在解析电视媒体对科教专题片的认知框架时,首先要回答电视媒体同科技工作者区别与联系的问题。电视媒体不是传统意义上科技工作者的“喉舌”,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也相互存疑。电视媒体由于对于科学专业知识的缺失,需要依赖于科技工作者所提供的科学知识、理论、成果,但科学研究往往具备一定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电视媒体立足于科技工作者“希望被传播”的内容时,应该抱有存疑的心态,不成为绝对的“发声口”;科技工作者则是对于自身科技成果的传播存在需求,依赖于电视媒体的专业化传播,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不断发展,不少科技工作者已经跳脱出对媒体的依赖,开始自发地对外传播,但是高精尖的科学成果与大众之间仍然存在距离,还离不开媒体的中介作用。从二者的关系出发,探讨科技工作者如何更加亲民地表达以及电视媒体如何更加专业地理解科学知识信息成为重点。

科技工作者的亲民化体现在如何将晦涩难懂的高精尖科学知识、成果,传递给电视媒体,让电视媒体能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完成电视媒体的“解码—译码”过程;电视媒体的专业化则是体现在系统地利用画面语言等多种形式将科学知识进行表达,从而传播给广大受众。在电视作为大众传播主流媒体,占绝对传播优势时,传播者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传者的议程设置可以主导传播内容的选择、受众的定位、传播渠道的确立。但是新媒体时代,自媒体如雨后春笋,随着碎片化、交互性等关键词的浮现,传者固有认知中的“主导地位”已经发生变化。对于科教专题片而言,媒体如何作为中介元素,既能够解构科技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又能通过声画的逻辑语言将科学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是值得传者思考的问题。

(二)电视媒体对科学的认知过程和模式

电视媒体对于科学的认知过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知现实科学,即对科学知识信息的客观认知,二是认知媒体科学,即对现实科学再制作过程的主观把握。

对现实科学的客观认知。电视媒体作为中介机制,需要对所传播的科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认知,这是电视媒体将现实科学转换成媒体科学的起源。这个系统性包含了对科学成果的正确认识,对科学知识所处大环境的把握。系统性要求电视媒体在认知现实科学时,把现实科学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对现实科学的方方面面进行一个宏观的把控和微观的了解。把握电视媒体对科学知识解码这一环,是对电视媒体自身的要求,也是把控整个科教专题片制作的重要环节。电视媒体在制作过程中,如果把科教知识看成遥不可及的高深理论,画面语言和技术的应用不仅没把本已抽象的科教知识生动形象化,反而加剧了科教知识的晦涩感,会拉大科教专题片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因此,电视媒体的知识体系水平如何建立,如何准确理解科学知识,再运用媒体语言精准传播,将科教专题片题材的理性和抽象理解透彻,需要从制作源头把关。

对媒体科学的主观认知。电视媒体对于画面语言和内在逻辑的认知、把控过程,就是将现实科学转化成媒体科学的过程,即利用声画关系的调整和制作,将媒体与科学面对面碰撞、了解的成果,以受众熟悉的媒体语境进行表达,这个表达的过程是媒体主观能动的过程。电视媒体在科教专题片传播的过程中,不仅承担系统认知科学知识的任务,还担负着如何将具备一定专业性、晦涩感的科学知识传播给广大受众的责任,这是电视媒体思考、制作,发挥媒体中介优势的体现。但是,由于科教专题片科学性、专业性的本质要求,题材选择偏重抽象和深奥,难以充分发挥声画叙事的优越,往往在编辑过程中服从于对知识的讲述,同时,科教专题片尽管强调故事、纪实,却不是完全的叙事片,因此,这对电视媒体如何将自身理解的科学信息转换成媒体语言,充分利用画面语言的逻辑关系,在每一帧画面中表现自己的思想认知高度提出了要求。

三、影响电视媒体认知科学的因素

影响电视媒体认知科学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电视媒体自身对于科学知识信息的把握。抛开媒体工作者的身份,大多数电视媒体不具备专业的科学知识水平,这是困扰大多数电视媒体的难题。“隔行如隔山”,电视媒体对于科学知识信息的认知,是科教专题片制作的源泉,尽管做不到完全的专业,但是系统全面地认知、准确地表达,仍是体现电视媒体正确认知科学的关键要素。

第二,受众的需求和要求。科学传播经历了“以一对多,自上而下教导”,到“受众理解科学”的转变,随着受众主观能动性的强化,目前正在逐步跨入“受众参与科学”的多元化传播模式。对于“受众参与科学”的认识,是电视媒体思考科教专题片传播内容、传播方式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从传播效果的层面,反向倒逼电视媒体正确认知科学的因素之一。

第三,科学的呈现方式。当电视媒体面对客观存在的科学事实,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从现实科学到媒体科学的转换,会影响电视媒体对于科学知识信息的考虑。这涉及到对无法采集到的画面信息应该如何弥补,对无法用画面表现的信息如何表达,对科学事实中起关键作用的“人”如何把握等。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科学,是电视媒体在认知科学现实的过程中,应该思考的因素。

[1]王大鹏,李颖.从科普到公众理解科学及科学传播的转向——以受众特征的变迁为视角[J].新闻记者,2015,09:79-83.

[2]贾鹤鹏,刘立,王大鹏,任安波.科学传播的科学——科学传播研究的新阶段[J].科学学研究,2015,03:330-336.

猜你喜欢

专题片科教科学知识
《科教导刊》征稿函
蜗牛看牙医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科教之窗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科教之窗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科教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