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新闻传播的变革思考
2017-03-28李佳奇
文/李佳奇
近年来,大数据新闻才在我国兴起与扩散。但其实早在两千年初,就已经有人运用了大数据的思维,利用良好的数据资源尝试与新闻传播进行融合。在制作与搜集新闻的同时用大数据思维相辅。这是数据新闻的萌生。而在两千零一年就有了关于“数据新闻”的国际赛事。这意味着数据新闻已经被国际认可,并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主张大力发展。在新闻形式上已经逐渐转向数据驱动。在大数据时代下,新闻传播的变革势在必行,大数据新闻有其独特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着矛盾。因此,在新闻传播的变革思考中应当在大数据时代的趋势下积极需求新的路径。
一、大数据新闻的优点
(一)大数据辅助新闻的定向有效传播
大数据以其自身数据体量大,数据类型多样,价值含量高及其处理速度快的绝对技术优势为新闻传播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可能。这些技术优势与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当新闻传播与大数据思维进行合作时,就产生了大数据辅助新闻。大数据辅助新闻的优点在于使用过程中会对每一个用户的访问行为,进行透彻的分析,并进行相应的记录。比如用户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会根据用户在每类新闻上浏览停留的时间长短,新闻的评论和关注,进行记录并综合分析推理出用户更喜欢浏览哪种类型的新闻,利用云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等等进行数据化以产生一个全面的受众推理。而新闻传播通过媒介将根据结果对用户进行个性化的新闻推送,这样将对对新闻进行定向传播,从而使得新闻的传播效果大幅度提升。而媒体对用户数据进行一个汇总时,用户的层次得以分类总结,将分类的结果与新闻的传播进行匹配,将新闻对用户进行不同的个性化推送。
(二)更具有吸引力的大数据新闻
在新闻制作编写过程中,始终将“真实性”作为基本原则与第一要义。传统的新闻制作过程中,只要在进行调查,采访的过程中,如实地报道,就能使新闻具有基本的真实性。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中,将对这种情况增加预测使其对真实性的要求更加的严格和科学。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估算,利用统计学与计量学,对海量数据体进行概率预测,为新闻采集、分析与制作提供相对可靠的参考。
二、大数据新闻在新闻传播中的操作路线
(一)创新传播理念
传统的新闻传播将思维禁锢在一个封闭的因果关系中,这种思维方式的单一会减少新闻传播中相关性的扩展。而大数据则冲破了这种思路,将新闻事件的相关性进行延伸,挖掘新闻传播之间存在的关联。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新闻的受众群体以及相应群体的接收能力上。在发表新闻的同时,也要注重与受众群体的互动,并且注重受众群体在互动中所给予的反馈信息并对其加以利用使新闻受到全方位的传播。对新闻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进行相应的提升培训,对新闻媒体工作者进行与时俱进的指导教育。培养相应顺应大数据时代的人才精英,为传统媒体渠道进行升级与拓宽。
(二)树立新形象
新闻传播作为人们同社会接触的桥梁与纽带,应该在大数据对社会多方面进行变革的关键时期,及时抓住机遇,在对传统新闻传播进行创新的同时,树立一个新的形象。大数据时代下,新闻的真实性会被质疑,而造成这种结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数据筛选出现了偏差。长此以往,会使受众对新闻媒体的权威性渐渐失去。对此应该将搜集上来的数据加以技术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储存,增强数据的结构性,增加数据的价值性。研究人员应该在多领域技术开发的基础上,对数据发掘技术进行提升,丰富新闻媒体数据库,扩大新闻传播研究与传播范围。增加新闻媒体的价值,从而树立全新的形象。
(三)媒体制作大数据新闻要寻求多种合作
媒体的合作对象是有很多选择的,政府,机构,企业和人民群众都是媒体的潜在合作对象。但一般有实力的媒体都会和实力相当的机构合作,因为他们之间互惠互利的关系要求彼此互帮互助。但一定会存在媒体的实力与资源都不够强大的情况下,难以找到合作的对象。面对这种比较棘手的问题,最佳解决办法就是寻找投入很低的合作伙伴——群众。群众中不乏新闻数据爱好者,他们会对新闻数据的资源进行共享。以人民群众的力量对自身进行发展与提升。正是这种群众共同参加的大数据新闻制作,往往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这种“众包”的形式既节约了资源与成本,又推动了大家对数据新闻的思考与参与。这种创新型的合作形式将推动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传播的发展,并将成为大数据新闻制作的重要力量。
[1]杨瑶.浅谈数据新闻与大数据思维的应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7(10).
[2]陈昌凤,乌日吉木斯.数据新闻与大数据思维的应用[J].新闻与写作,2014(04).
[3]数据新闻和大数据思维的联系探究[J].科技传播.2015(03).
[4]陈宁,孙曌闻.基于大数据思维的对新闻APP的新闻传播方式的思考——以今日头条新闻APP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5(11).
[5]李晓飞,李欣人.大数据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基于共词分析的可视化研究[J].当代传播,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