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适应性
2017-03-28文/陈艳
文/陈 艳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
从内涵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思想,毛泽东新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新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3-7)
从表现形式来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方法论,它要求用科学的方法来反应客观的世界,要求我们“不能根据希望来描述事实,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是迄今为止新闻从业者必须遵从的看待新闻问题的方法。意味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正确态度,在面对新闻失实失真问题的时候,可以有正确的审视态度。从本质上来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观点与立场,是无产阶级政党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新闻传播是党的重要思想武器和政治阵地,是党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力量”,是掌握主流价值观的核心。在资讯泛滥的时代,可以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去看到眼下的新闻报道,辨清事情真相。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现实状况
(一)新媒体冲击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舆论主导地位
早在革命斗争时期,我党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成果作为指导新闻事业的思想舆论、作为我党新闻事业的“喉舌观”,把新闻媒体作为党的事业发展的思想阵地。新闻报道什么样的内容,受众就接收什么样的消息。三大主流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其展现出来的就是百姓接收的内容,传播媒介引导着人们对新闻信息的接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原有的传播格局产生了结构性的变革,新闻舆论工作面对着更复杂的形势与挑战。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是海量的信息、开放的报道形式、即时的新闻展现、简易的新闻搜索等,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新闻媒体。然而空前繁荣的传媒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效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漠视甚至忽略。
(二)新闻失真,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从本质来看,新闻传播最大的意义在于它产生的社会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很多媒体的新闻价值观在发生改变。很多新闻媒体人把自己手中的“传媒”当成自己敛财的工具,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忽略新闻本身的价值。比如:电视荧屏上出现的广告占比超过新闻的现象,纸质媒体中广告分量远大于新闻的分量等等。广告在传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尤其是一些内容不健康的广告,更是与社会文化相悖,有违社会伦理道德。
(三)“眼球经济”催生标题党
打开新闻客户端,我们经常会看到“史上第……”“最……事件”“绝无仅有”等这样的标题,但是当我们点进去的时候却发现都是些无聊八卦。然而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某一媒体,而是整个媒体的普遍现象。这种通过夸张的标题来博取点击率,吸引阅读量是片面的新闻观,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背离。受众很难在泛滥的新闻消息中,获取实用价值。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适应性与时代功能
(一)新闻传播实质未变
进入21世纪的新闻业,多媒体数字技术的革新与应用,打破了传统新闻业的格局,新闻不再是“单向传播”模式,而是全新的“双向互动”。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可以接受新闻消息,还可以自主传播新闻消息。但是这个格局的改变,并没有改变新闻传播的实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改变的是技术格局与呈现形式,并没有打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倡导的新闻传播的实质。随着时代的变化,更多的是新闻传播的方式方式,技术层面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其传播的实质。
(二)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适应时代发展,能够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得知,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也是不断发展的,故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是不断变化的,不断发展的,是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有着旺盛生命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理论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不会因为虚假的新闻报道而失真,不会因为投机取巧而失去生命力。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放在变化发展中的实际来看,其旺盛的生命力在我国不同阶段的新闻事业都呈现出来了,也表明了其科学性与先进性。
(三)功能导向作用
随着多媒体网络化数字时代的迈进,新闻事业得到迅猛发展。新闻内容来源于群众的生活,新闻媒介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仍旧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导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依旧是新闻从业者从业的基础,立身的根本。所以说,新闻传播不仅是单纯的信息传播,它还兼有其他社会功能。正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引导,指引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前进方向。作为科学的理论,其实践特性表明其具有功能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