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与传播的实践运用
2017-03-28刘楚洁
文/刘楚洁
一、技术进步对新闻与传播实践的影响分析
当传媒市场中进驻了网络传媒后,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形成了网络时代下受众传播表现出窄播的现象。当第四媒体出现的同时,就需要新闻实践根据网络时代传媒的具体需求做出相应的改变,而这个改变却是巨大的。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引起了传统新闻采访的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背景资料收集上的改变。互联网本身具备多种优势,信息量大且范围广,仅一台普通PC机,只要将Internet接入就能获得巨大的信息空间,给新闻记者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了提供了很好的储备空间。
其次,新闻线索来源上的改变。网络中BBS论坛和电子公告牌上发布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是记者们报道的重要新闻信息来源。在互联网上,很多新闻真假难辨,甚至有一些新闻是过时的,因此需要凭借自己的政治头脑去思考,学会去伪存真,发现自己所需的新闻线索。与此同时,在互联网上的很多BBS论坛上,包含了各类热门的或冷僻的话题。这些也是新闻线索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些也是舆论和民意表达的地方。例如,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事件曾经一度在论坛上引起激烈讨论。所以,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可通过网站建设新闻组、BBS、聊天室听取群众是声音。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其对新闻写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网络媒体能够把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之更符合人们获取信息的要求。根据有关数据研究显示,通常用户阅读新闻的时间要少于一分钟,就算是首页新闻,阅读的时间也差不多。因此,作为新闻传播人员,应当把握好新闻受众群体的阅读习惯,根据其信息要求特点,做到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条理清晰。
二、新闻与传播的实践运用
以下通过以高校为例,对新闻与传播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实践运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之后,可使高校的新闻宣传报道做得更好,在实践中寻求创新和变革。详细方面,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研究新闻宣传受众,重视新闻策划
通常,在高校中开展的新闻宣传报道,其主要是针对高校的学生和教师群体。另外,还包括社会群众。为使新闻宣传的效果更好,首先是要明确受众群体的特点,还包括受众对高校新闻的使用度以及需求,最终使新闻报道的策划工作有组织和有目的地进行。在高校新闻的内容方面,不但要对高校的重大政策方针重点报道,还要将侧重点落在教师和学生身上,这样才能对明星教师和优秀学生的事迹进行充分地报道,从而找到更具价值的新闻线索。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受众充分了解到学校的师资水平与教学情况的目的,最终让学校在社会中的形象得到提升,从而使学校的知名度得到提升。
(二)革新报道方式,增加趣味性与可读性
一般情况下,在高校的新闻宣传报道方面,使用古板老套的评价的写作手法一般使用的是三段式。这种写作模式是比较固定的,新闻编稿人应当转变文秘角色,成为传播者,不断地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并且使新闻的创新性和趣味性增强。在经过一番研究之后,对主题进行报道,使受众群体更加轻松地获取新闻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可通过标题、导语、正文的写作为突破口。在进行会议报道之时,将会议中新颖的内容作为标题或者主题,然后在新闻报道的正文中,可通过采用缓慢节奏的语言,使语言更具有多样性。在对人物进行报道时,多使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词汇和句子,这样使新闻读起来更具有趣味性。
(三)整合校园媒体,增强宣传报道合力
鉴于校报和广播电视台,乃至新闻网这些传播媒体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因此高校宣传部门人员应当针对这方面做好整合,使相关人员能够实现新闻资源共享。通过运用各个媒体自身的传播规律,实现合作和分工,使传播效果做到最好。通常情况下,校报可对高校的一些方针政策做宣传和报道,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做一些专题报道。在校园中,广播台能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电视台能够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画面,从而使受众群体产生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新闻网的特点是时效性强,包含的信息量多。新闻宣传人员应当根据各个媒体的优势,通过对新闻资源进行二次编辑,从而使宣传报道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
三、小结
如今,尽管对传媒发展难以预测,但随着技术的日益进步,新媒体新之又新,新闻理论、实践更新方兴未艾。对于传媒工作者来说,应该具有超前意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新闻与传播的实践运用中,我们每一个传媒工作者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才能真正地得到提高。
[1]丁和根.传媒竞争力—中国媒体发展核心方略[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徐保山.高校新闻宣传现状与发展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0,6.
[3]胡明.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创新思维与创新途径探索[J].新闻界,2005,5.
[4]丁仕琼.浅析如何发挥学生记者的作用[J].魅力中国,2010(1):54-55.
[5]杨维东.发挥学生记者在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J].经济师,2006(1):10-11.
[6]马海东.浅谈电子技术对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及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6):41.
[7]安荣.如何解决影响科技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问题[J].呼和浩特科技,2013(1):35-36.
[8]张煜.科技新闻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J].新闻战线,2014(8):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