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守望相助
--论乡贤文化对于建设美好滁州的意义
2017-03-28陈姝妤
陈姝妤
(滁州日报社,安徽 滁州 239000)
中国古代素有乡贤,他们通过科举获得功名和官职,成为乡村社会中引导时代风尚和价值观念的核心,他们适时调节政府法律和民风规约之间的关系,维系官、绅、民三类人群之间的平衡,在古代社会的正常运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孟子》等先秦典籍中即已出现“乡贤”一词,到了明清时代,更是全国设立乡贤祠,形成了繁荣的乡贤文化。在2016年的“两会”中,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钱念孙提出,继承中国传统的乡贤文化,让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对农村发展有积极意义。[1]这就是“新乡贤文化”,我们处于一个充满朝气的新时代,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就要不断发扬“新乡贤文化”,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2015年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两次将“乡贤文化”列入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文件指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各地政府响应号召,积极推行乡贤文化的建设。2015年5月21日,中宣部在上虞召开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现场交流会,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的部署,积极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任务落细落小落实。滁州日报社开辟“滁阳名贤”专栏,旨在宣传滁州乡贤文化。新时期,乡贤文化对于建设美好滁州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城市文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一、乡贤文化是建设美好滁州的“源动力”
留得住青山绿水,听得见乡音乡情,美丽城乡建设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势所趋。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具体要求,认为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形态。十八大以来,更是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一个城市要健康发展,绝不能脱离乡村独立发展,必须与乡村建设相辅相成。乡村是文明之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对于中国现代城市文明与传统的关系有一个精辟的定位。他认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3]中国传统社会的乡土本色导致了很多与之相关的社会法则与价值观念的产生。乡土社会法律意识淡薄,礼治秩序井然;不是团体观念,采用差序格局;忽略集体意识,维系私人道德。这一切观念产生于乡土社会的传统中国,却依然保存在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古代的中国,一旦政令无法实施,就需要德高望重的乡村代表予以调解。乡贤在中国传统社会的运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调和作用,他们在法律和政令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社会的平稳。在现代城市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想解决好城市文明与乡村社会的关系,必须大力弘扬乡贤文化。一方面,我们要发挥好乡贤在两者过度之间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开掘新乡贤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催生新的乡贤力量。
乡贤是维系乡情的纽带,代表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建设美好滁州的“源动力”。他们不仅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核心力量,还在乡村与城市齐头并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滁州凤阳小岗村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它的发展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滁州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探索中,小岗村始终是一张显眼的名片。小岗村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全国干部培训教育基地。今年10月4日,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7年国庆中秋假期第四日旅游市场节节攀升》表扬:凤阳县小岗村的红色系列主题旅游作为安徽省的全域旅游发展典型,受到了大众的欢迎。[4]
虽然一个是乡村建设,另一个是城市发展,但二者密不可分,荣辱与共。小岗村的成功,意味着一条城市化发展的路子探索成功,它被广泛应用于滁州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正因为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功试点,中国农民歌会在滁州举办意义重大。自2008年以来,中国农民歌会在滁州六度唱响,成为发源滁州、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专为亿万农民打造的“国”字号公共文化品牌。在刚刚举办的第六届农歌会中,由扶贫工作代表、乡镇干部代表、大学生村官代表、返乡创业者代表等四人联合倡议:“不忘初心,扎根乡村,服务群众,圆梦基层。用青春、用汗水、用理想、用情怀,未乡村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这一掷地有声的倡议正是新乡贤精神的崇高体现,是乡贤文化深植滁州的光辉反映。他们把热爱家乡的热情变成支持家乡加快发展的动力,为建设美好滁州提供重要的精神保障。
二、乡贤文化能够有效推进滁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2015年5月2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乡贤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一文,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反响。作者胡彬彬教授认为,中国传统乡贤文化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其珍贵的思想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乡贤文化中处处体现这几层丰富的含义。同样,乡贤文化也有效推进了滁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首先,乡贤可以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与价值观念。2016年7月,滁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赵炬援藏过程中患病牺牲,弥留之际捐献了全部器官。这种高风亮节引起了全社会的感动,赵医生因此被评为“中国好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17年9月26日上午,市委宣传部部长李树、组织部长张东明来到赵炬家中看望并慰问。赵医生虽然不在,但他的精神被滁州人民争相传颂,这对于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与价值观念无疑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截至2017年8月,全市已有61名“滁州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安徽好人”及提名奖获得者共94名,“滁州好人”509名,各县(市、区)评选的县级好人近千名。“滁州好人”德耀皖东大地,“安徽好人”感动江淮热土,“中国好人”树立时代楷模,一个个动人的事迹,演绎出新时代的滁州文明新风尚,凝聚了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这就是榜样的力量。2017年9月20日,滁州大剧院举行了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莅临颁奖,并且评出了奉献类、诚实守信类、助人为乐类、孝老爱亲类、见义勇为类等“滁州好人”名单。道德模范的评比、好人的评选,彰显了时代对于乡贤的呼唤。乡贤的崇高典范,也为后来者树立了光辉形象,无形之中为群众引导了正确的人生方向。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打动人心,“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温暖人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好人精神,发挥榜样力量,为建设美丽滁州汇聚强大正能量。
其次,乡贤可以成为现代文明城市的重要标杆,他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员。滁州被誉为千年古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在滁州一千四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醉翁亭文化和儒林文化无疑是其中最绚丽的风景线。滁州因《醉翁亭记》和《儒林外史》而名扬四海,醉翁亭和儒林文化成为了滁州城市旅游发展的名片。《醉翁亭记》虽然创作于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之手,但醉翁亭的保护与重建却离不开乡贤薛时雨,儒林文化更是得益于乡贤吴敬梓的旷世名作。过往的历史与辉煌以醉翁亭与儒林文化的形势被保留下来,这种文化承载的是乡贤的努力,同时也宣传了滁州的城市文明。来自各地的游客被滁州的人文精神所吸引,纷纷借节假日的时间前来瞻仰学习。据统计测算,今年春节全市共接待游客73.5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23亿元,同比分别增加了19.93%和20.89%,实现了鸡年旅游的“开门红”。全椒的儒林文化也毫不逊色,它给全椒旅游经济带来了重要的机遇。2017年春节长假,七天内全县共接待游客8万人次,同比增长6.7%,旅游总收入1760万元,同比增长7.5%,其中:景区接待各类游客共约1.574万人次(太平文化街区5950人、吴敬梓故居3560人),同比增长5.8%,门票收入2.34万元,同比增长5.7%。[6]
《滁州日报》2017年开始开辟了“滁阳名贤”专栏,刊登了许多滁州的乡贤事迹。这种有益的宣传成功地打开了滁州乡贤文化开发的新局面,对于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为建设美好滁州树立坚定的精神标杆。
三、乡贤文化使滁州具有超出本土意义的影响力
中国人具有很深重的血缘观念,而地域是血缘的投影,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是凝聚中国海内外人士的文化纽带。2015年9月30日,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的文章《重视现代乡贤》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引发社会热议。他认为,现代社会存在两种乡贤。一种是“在场”的,一种是“不在场”的。这一论断很好地归纳了乡贤与城市发展的离合关系,当然也同样适用于滁州的发展。[7]
首先,滁州乡贤作为成功人士反哺桑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全国掀起“民工潮”,使得乡村精英严重流失。近年来,滁州各县市区都有鼓励乡贤回归的活动。2017年4月1日,滁州市为搭建各地滁州籍优秀企业家与家乡政府、商会间的交流平台,营造鼓励“凤还巢”氛围,吸引更多在外企业家返乡发展,举办了“亭城汇·故乡行”——滁州籍企业家回乡考察交流暨滁州投资环境说明会。南谯区推出“创业担保贷款”,金融扶持助返乡者创业。全椒县深入企业摸排用工缺口、多渠道发布用工信息,积极搭建招工和求职平台等措施,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天长市为扶持全民创业,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每年拿出不低于1亿元引导资金用于奖励扶持,并出台了支持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一系列扶持创业就业优惠政策。明光市大力实施流出党员“回乡创业”工程,通过建设平台、出台政策、优化环境等措施,助力有技术、有资金、会经营的的流出党员回乡创业。来安县通过强化载体建设、补齐融资短板、技能培训等举措,开辟就业创业新渠道,不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促进外出打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明光市出台了《明光市鼓励返乡创办工业企业实施办法》等扶持奖励办法,完善基层创业扶持平台功能,开展“优秀返乡创业人员”评选活动,帮助引导农民从“外出打工”向“家乡创业”转变。定远县以“农民工创业园”为依托,通过出台优惠政策,积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搭建平台、创造机会。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返乡就业人员净增2.44万人。他们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返回故里,以一技之长造福家乡。一时之间,应者云集。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从这里出去,学到了各种本领,再回馈家乡,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自己的力量。[8]
除此以外,天长市的孝文化别具特色。众所周知,天长拥有“二十四孝”之一的孝子朱寿昌。上世纪五十年代,时任天长县委书记的吴尚志躬行孝文化,感动了无数人,原全国计生委主任周伯萍还亲自撰文予以表彰。这些都是典型的乡贤传统,也就是张颐武所谓的“在场”乡贤。[9]
其次,乡贤的作用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滁州乡贤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建立覆盖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家乡联谊会,成为一支牢不可破的乡贤队伍,彼此照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还有许多乡贤走出滁州本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作出重要贡献,俨然成为了宣传家乡文化的代言人,这是所谓的“不在场”乡贤。来安县朱木兰女士从一个小乡村走出来,随夫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不仅培养了六个杰出的女儿,自己更是自学成才,获得了圣若望大学的硕士学位,长女赵小兰更是成为了美国的劳工部长。朱木兰与赵锡成夫妇数次往返来安与美国之间,从事有益的社会活动。天长的“孝文化”,凤阳的“小岗精神”皆与此相类,都已经成为亮丽的“滁州标签”走向全国。还有那些在外的企业家,他们不仅回滁投资兴业,而且大力宣传推介滁州,和全市人民一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绘就美丽滁州美好愿景而共同奋斗。他们的行为不仅彰显了自己的崇高品德,也以乡贤的身份使自己的家乡滁州走出一隅之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10]
滁州的“乡贤文化”建设绝不是一时一地的产物,它更是中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乡贤不仅要走出去,走出去始终不忘初心,还要走回来,让乡贤和家乡血脉相连,精神相通,大家守望相助,携手共进,这是“乡贤文化”的核心所在。北大张颐武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乡贤要走回来,一方面是情感,另一方面更需要让他们看到农村社会发展的可能性,这一点需要当地政府不断完善。我们坚信,滁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可以充分发挥乡贤文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建设一个城乡皆美的美好滁州!
[1]新华网.习近平: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EB/OL],(2016-4-26)[2017-10-2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28/c_1118763826.htm.
[2]中安在线.滁州小岗村景区获国家旅游局点名表扬[EB/OL],(2017-10-13)[2017-10-25].http://travel.anhuinews.com/system/2017/10/13/007728246.shtml.
[3]滁州市旅游局.全椒县旅游局2017年春节假日旅游情况总结[EB/OL],(2017-2-2)[2017-10-20].http://lyj.chuzhou.gov.cn/7025539/8091440.html.
[4]凤阳县旅游局.凤阳县黄金周旅游信息[EB/OL],(2017-10-4)[2017-10-20].http://lyj.chuzhou.gov.cn/7025603/43564738.html.
[5]费孝通.乡土本色[M],乡土中国[M],商务印书馆,2011.
[6]钱念孙.乡贤文化为什么与我们渐行渐远[J],学术界,2016,(03):38-44.
[7]张颐武.重视现代乡贤[N],人民日报,2015-9-30.
[8]胡彬彬.乡贤文化与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5-5-21.
[9]叶辉.浙江上虞传承乡贤文化[N],光明日报,2011-12-21.
[10]施璇.凝聚精神力量,奏响时代强音[N],滁州日报,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