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网漏失原因和防治措施探讨
——以滁州市为例
2017-03-28肖琳
肖琳
(滁州市自来水公司,安徽滁州239000)
供水管网漏失原因和防治措施探讨
——以滁州市为例
肖琳
(滁州市自来水公司,安徽滁州239000)
如何加强供水管网漏失、漏损管理,控制管网漏失率,缩小产销差率,使供水产销差率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是所有供水企业所面临的且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具体分析供水管网漏失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供水管网;漏失;防治
一、管网漏失的原因
(一)管网建设年代久远、管道材质老化
城市供水管网大多建设年代跨度较大,以滁州市为例,老城区相当一部分的管网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铺设的,材质为铸铁,多为刚性接口,经不起温度的变化,也有相当数量的水泥管,材质差,经不起地面荷载等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爆管或暗漏现象。由于改造资金和老城区交通现状等因素,管网改造只能逐步推进,不能一步到位,材质腐蚀老化,也造成渗漏现象发生。
(二)材质原因,管道、阀门、消防栓漏水
1、由于供水管网大多是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同步跟进铺设,因此供水管道所采用材质具有时代性,早期采用的供水管道有水泥管、铸铁管,近些年采用的供水管道有球墨铸铁管、钢管、P E管和PPR管等等,因管道材质不同,不同管材所承载的压力不同,导致爆管及渗漏现象经常发生。
2、随着工程招投标制度规范与完善,参与工程材料招投标工作的单位和具体办事人员,为了不承担责任,大多采取最低价中标法,致使中标标材料质量较差。最明显的是阀门关闭启动不灵,渗水严重,使本来质量就不好的阀体长期浸泡在水中,腐蚀严重。开不动、关不严,一旦发生维修,需要沿线关闭较多阀门才能止水,影响或延长抢修时间和漏水时间,也加大了漏水损失量。而且因增加关闭阀门数量,还造成大面积停水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消火栓质量差,经不起外力人为或意外破坏,造成漏水现象也较为严重。
(三)设计原因
早期城市总规不能及时跟上,管网设计不做平差计算,不能提供最佳的设计方案,管网布局存在不合理现象,负荷不均,致使某些路段的管网压力超负荷,有些路段的供水压力又不足(欠负荷)。
(四)施工质量原因
1、施工单位原因: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不到位,例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存在工程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或虽然项目组织机构健全,但只是个摆设,仅仅是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实际施工中却不能落实到位。管道沟槽开挖深度不能严格按照路面标高来控制沟槽深度,而是随意根据管道路由处自然地面高程确定沟槽开挖深度,从而导致有些管道覆土深度不足或管道埋设过深。加上管道沟槽回填不能分层回填夯实。这些都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
2、工程监理单位原因,工程质量监管不到位,认为即使发生质量问题,也就是漏漏水的小事情,不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质量管理意识薄弱,旁站制度形同虚设,隐蔽工程检查监督不到位,不能实时监督,尤其是过路管道,沟槽回填不能严格按照图纸设计和国家规范施工。从而导致工程质量存在安全隐患。[1]
二、供水管网漏失的防治措施
(一)落实管网改造计划、加强管网建设管理
1、将管网改造纳入供水规划中,制定管网改造计划,落实改造资金,根据管网现状和改造的紧迫性,逐步实施改造。针对老城区管网改造的复杂性和难度大问题,可以结合城市道路改造同步跟进实施供水管道的改造。近年来滁州市对老城区的丰乐大道、西涧北路、紫薇路、西大街等主要市政供水管道进行了改造,将原先管径偏小管材较差的供水管道结合供水专项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更换改造,大大改善了老城区供水状况。
2、建立专业的检漏队伍,对市区老旧管网进行检测。增加检测工作量,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并做好维修台账,以帮助分析管道漏水原因。
3、实行分区计量,并在各住宅小区安装考核水表,根据考核水表计量数据与实际抄见数,进行实时比对,分析差距原因(是人为漏抄还是管网漏水或偷盗水)。并安装排专人定期对大口径水表校验工作。
4、改善管网管理,开展管网平差计算工作。通过管网平差计算,模拟管网的运行工作状况,制定更为科学、经济合理的供水生产调度方案,并根据用水大户季节性用水量寻找较为科学的市政管道主线阀门的开启刻度。同时根据区域计量考核表,来分析管道漏水原因。以降低管网漏失之目的。
5、引入G I S系统理念,既地理信息系统,它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推进管网测绘,实现了图纸的坐标化管理、使传统手工化管理到计算机化管理的升级,同时对城市管网进行普查、对于管道的铺设年代、管径、管道材质、埋设区域等情况统一补录到G I S系统中,利用G I S这一系统成果对市区管网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2016年滁州市自来水公司请专业机构对专项规划区域内的已建市政供水管道及阀门节点等详细参数进行测绘并录入,对管网管理和维护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6、加强管网巡检维护工作。成立专业的巡检队伍,完善巡检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区域覆盖机制。对市区供水设施进行定期巡检、维护,同时把发现的漏水问题及时上报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降低管网漏损。同时对于其他地下管线施工涉及到供水设施的,巡检人员应及时到场维护,以保证供水设施的安全运行。建立管网、维修、客服三位一体的快速联动机制,提高对各类管网漏点快速应急修复能力。
7、加强供水监察和执法力度,成立专业队伍,对私自从市政管网直接(或消防栓)取水用于生活、生产、绿化养护、道路保洁等偷盗水行为,予以严肃的处罚和打击。积极展开对未计量用水的用户予以安装水表进行计量。例如消防、环卫、绿化等公用事业用水和供水企业自用水,均应装表计量。
8、建立健全漏损目标考核机制。制订年度漏损率、漏水量为指标的内控目标,分解落实责任,把漏损考核控制直接与企业员工收入挂钩,按月实时考核。同时营业部门也要加强提高水费收取的精准度,提高抄表准确率和及时率,减少漏户和人为产生的数据偏差。[2]
(二)提高供水管道、阀门等材料质量
在不违反招投标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与地方招标局共同探讨,建立合格供应商备案制度,供水企业及时将中标单位材料质量信息资料反馈给招标局,招标局经过考察调研,一旦发现材料质量问题情况属实,将其打入黑名单,不得参与该地区投标活动。及时更新合格供应厂家库信息资料。做到从源头上控制材质较差导致的漏损,并在设计、监管、验收等施工环节中实行全过程监控,提高管道安装质量。
(三)加强供水管网建设施工管理
管道安装施工是城市供水流程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和控制管网漏损的源头,因此必须从严把关。在管道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做好安装前的材料质检。在管节下沟前要用肉眼观察或用小锤轻击法检查是否存在摔伤或细小裂纹,需要防腐的须认真做好防腐处理。
2、重视管道基础处理。施工时除了应按规范进行施工排水、沟槽开挖和支撑及管道交叉部位的处理外,还应保证沟槽基础平整,管道周围无硬块或尖状物;对软基地面或行车道要回填砂石分层夯实,密实度达到90%以上,以保证基础的承载能力达到设计要求。禁止使用机械野蛮回填,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回填,管顶以上0.4m范围内不得用夯实机夯实。必须做到管道及管配件安装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3、严格按规范进行竣工验收。通水前应对管道进行试水试压,严格按规范进行验收,按实际施工绘制竣工图,并做好管道施工全套资料的存档备案,方便以后的维修维护。
(四)实行供水分区计量管理
1、细化分区。结合实际、地形、水量、水压和用户分布情况,科学掌握水量变化情况,合理划分计量分区。
2、计量管理。在各分区间的供水连接管道上合理安装流量计和考核表,对各区域进行单独计量,建立起各个分区以进水点、用户节点为逻辑供水关系的分析数据,及时掌握水量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安排人员进行问题排查、整改。同时,通过对历史以及实时数据的分析,积累起各分区不同供水周期正常运行时的最小水量经验值,为管网的安全运行评估提供有效数据。
3、在线监控。实现对重要主干管、管网末梢、多水源结合部、用水集中区域的全民监控。在大口径、高风险管道的关键节点安装侧漏记录仪,有效监控分区漏水情况,极大缩短发现漏点时间,减少漏点范围,实现漏点快速定位。在分区计量工作同时,配套建立营业、调度软件为平台分析漏损发现、追踪、处理的工作机制、如发生突发性爆管事故时,能第一时间发现。满足供水应急调度需要,提高供水安全。[3]
结束语:控制管网漏损是当前供水企业抓管理、促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当前的现状来看,一是要求供水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开展管网漏损管控工作,完善主动检漏工作的措施和手段,从而调动捡漏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检漏技术水平,及时发现漏点,及时维修;二是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网的基础数据,逐步形成严格而完整的漏损控制程序;三是重视新建管网工程的材质质量和施工质量管理,以实现对管网漏损的源头控制。
但是,如何能使该项工作系统化、步骤化地开展,做到积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仅是供水企业自身需要提高管理的问题,更是政府和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只有大家都关心漏损、关注漏损,政府能大力支持供水企业维护供水利益的合法、合规、合理的处罚权,我国供水管网漏损才能够有效的、逐步的减低,从而保障居民和生产企业的正常生活和生产供水压力,改善居民用水质量、改善企业运营状况、节约水资源。
[1]牛志广,高希丽,王晨晨.城市供水管网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06):63-66.
[2]万锋,张庆华.关于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管理研究[J].水利经济,2008,(03):33-35.
[3]供水管道破裂导致城市居民引用水事件分析与处置[J].工程技术研究,2017,(01):171-172.
TU991.33
A
1671-5993(2017)02-0064-03
2017-03-10
肖琳(1967-),女,安徽定远人,本科,滁州市自来水公司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