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滁州市乡村汉族青少年形态发育指数分析

2017-08-11陈立武高国柱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滁州市汉族体质

陈立武,高国柱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滁州市乡村汉族青少年形态发育指数分析

陈立武,高国柱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本文报道了滁州市7-18岁乡村汉族3199例(男1601例,女1598例)青少年的形态发育状况及其形态发育指数分析结果。测量指标为身高和体重,并分析了体质指数、劳累尔指数、克托莱指数。比较了男女差异以及与全国和安徽省平均水平的差异,并对可能性原因进行了讨论。

青少年;形态发育;指数

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身高、体重作为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已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评价和国民体质监测等方面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由这两项指标派生出的指标如体质指数、克托莱指数、劳累尔指数等[1-3]。为了解滁州市乡村汉族青少年这些指标发育状况,作者于2015年秋对该市人群进行了测量,旨在为体质人类学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9-10月对安徽省滁州市所辖全椒县马厂镇、定远县池河镇和凤阳县大庙镇抽取7~18岁、发育正常、身体健康、无畸形、残疾的农村汉族中小学生进行活体测量,共获得有效样本3199例(男1601例,女1598例)。按性别、年龄分组,年龄按实足年龄算,如8.00~8.99岁为8岁组[4],以此类推,共分11个年龄段22组。

以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测试数据中安徽省和全国的乡村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为对比资料,其身高、体质量数据来自《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5]。

身高、体重均由专人负责测量,填写统一表格收集。数据用E x c e l 2003软件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身高与体重

滁州市乡村汉族青少年身高、体重见表1、表2。表1可知,滁州乡村汉族青少年身高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增长速度不均匀,男生在7-18岁的12年间共47.10c m,年均增长3.93c m,增幅较大的是11岁和13岁;女生在7-18岁的12年间共38.19c m,年均增长3.12c m,增幅较大的是9岁、11岁和14岁。体重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增长速度不均匀,男生在7-18岁的12年间共36.16kg,年均增长3.01 kg,增幅较大的是13岁和14岁;女生在7-18岁的12年间共30.11 kg,年均增长2.51 kg,增幅较大的是9岁和14岁。

滁州市乡村汉族青少年男性身高在7-16岁的10年间低于安徽平均水平,除12岁、15-18岁外,其余年龄均高于全国水平;体重11岁和13岁低于安徽水平,11-12岁、15-18低于全国水平。女性身高除10-13岁四年间低于安徽水平外,其余均高于安徽水平,除14-18岁低于全国外,其余均高于全国水平;体重10-13岁低于安徽水平,15-18岁低于全国水平。

滁州市乡村汉族青少年男性身高12岁前低于女性,体重仅9岁年龄段低于女性。

表1 滁州市乡村汉族青少年身高(单位:cm)

表2 滁州市乡村汉族青少年体重(单位:kg)

(二)形态指数

滁州市乡村汉族青少年体质指数、劳雷尔指数、克托莱指数见表3。表3可知,男女生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2(c m)×104)在7-18岁的12年间增长4.46和4.88,年均增长0.37和0.41,男性在11岁和17岁,女性在10岁增长速度缓慢,年增长呈下降趋势;男女生劳雷尔指数(体重(kg)/身高3(c m)×107)在7-18岁的12年间增长-11.19和0.53,年均增长-0.93和0.04,男性在10岁、11岁、13岁、15岁和17岁,女性在8-11岁、14岁和17-18岁增长速度缓慢,年增长呈下降趋势;男女生克托莱指数(体重(kg)/身高(c m)×104)在7-18岁的12年间增长154.92和139.19,年均增长12.91和11.60,男性在13岁和14岁,女性在9岁、13岁、14岁增幅较大。

表3 滁州市乡村汉族青少年形态指数

?

三、讨论

人体形态与人的体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是人体心理、生理功能及一切行为的基础,通过人体形态测量指标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利用它们派生出来的指数可反映青少年生长发育的水平。

本研究表明,滁州市乡村汉族青少年身高、体重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与儿童少年多数形态、生理指标的年龄变化趋势一致[6]。但生长发育水平与安徽省及全国水平存在差异,原因除了遗传因素外,可能与他们生活环境、经济状况、营养、体育锻炼等多种因素有关。滁州市处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区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当地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该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其营养的供应主要来源于淀粉类食物,辅以蛋白质如肉类、鱼类、乳类等高质量食物,这些物质的摄入影响到青少年体质的发育。

体质指数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与肥胖程度的指数,与个体体内脂肪状况有关。滁州市男女性在7-18岁的12年间增长4.46和4.88,年均增长0.37和0.41,男性在11岁和17岁,女性在10岁年增长呈下降趋势,表明滁州市青少年整体生长发育水平相对缓慢,年增长呈下降趋势,说明此年龄段青少年的身高增长要优于体重的增加。

劳雷尔指数能直观地反映了男女的形态发育及其差异。男女性在7-18岁的12年间呈负增长现象,表明身体的充实程度相对较差,身体重量的增长慢于身材高度的增长,形态比较单薄。但女性从15岁后增长高于男性,表明女生逐渐形成充盈而丰满的体态,体现了青春发育后期男女生具有不同的体态特征。

克托莱指数表示每厘米身高所承担的体重。男女性在7-18岁的12年间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在13岁和14岁,女性在9岁、13岁、14岁增幅较大,说明女性发育早于男性发育,这与女性身高、体质量等指标比男性优先进入第2突增期有关[7]。

[1]唐焜,韩娟,徐阳欢,等.武汉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及体质指数的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975-3979.

[2]万琼.武汉市市学生形态变化的指数分析[J].湖北休育科技,1998,(01):48-51.

[3]季成叶,温大英,范志红,等.中国青少年劳累尔指数发育曲线的市差异分析[J].人类学学报,1993,12,(04):374-382.

[4]席焕久,陈昭.人体测量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185.

[5]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87-210.

[6]唐锡麟.儿童少年生长发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156-174.

[7]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6-10.

R179

A

1671-5993(2017)02-0067-02

2017-04-20

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皖东汉族青少年体质特征研究(KJ2017A907)

陈立武(1964-),男,安徽凤阳人,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人类学和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滁州市汉族体质
国清荣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铜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习作点评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习作点评
浅析如何提高滁州市城市防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