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思考
2017-03-28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12)
高职院校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思考
黄世涛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12)
高职院校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是时代的要求,是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也是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通过查找分析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对策并提出了一些思考。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
1 高职院校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育质量是衡量教育整体水平的关键指标,提升教育质量是使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建设者的重任,肩负着人才强国战略的使命,积极推动高职院校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切实发挥学校的质量主体责任,对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办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高职院校进行内部质量保证是质量时代的必然要求
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牢固确立质量即是生命、质量决定发展效益和价值的理念,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大量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在生成的过程中得到保证,也就是说必须由高职院校先做好自我保证,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切实肩负起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主体责任,建设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性举措。
1.2 高职院校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是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
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创造更大更多的人才红利,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进一步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支持高职院校适应创新发展需要,推进治理结构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让学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同时,引导高职院校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增强治理能力,落实主体地位,逐步形成政府依法履职、院校自主保证、社会广泛参与,教育内部保证与教育外部评价协调配套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而建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就是要构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新型关系,推动高职院校不断强化主体责任,用好办学自主权,实现学校质量自主管理、自我保证;推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更加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履行营造公正公平发展环境的监管责任;推动社会相关方全过程参与办学质量评价,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高职院校要提高核心竞争力,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工作的重心放到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来。高职院校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就是要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通过构建学校发展目标体系,建立完善质量标准和控制点,完善制度体系,形成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质量保证机制,充分运用制度、机制、能力、文化、行动等实施管控,促进实现学校内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2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质量保证工作,一定程度上仍偏重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外部评估,对内部质量自主保证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内部质量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很好地与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主要存在有以下几方面的共性问题。
2.1 重视不足,整体推进不够
部分高职院校对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存在被动和观望意识,改革的紧迫感、责任感不强,部分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还仅停留在教学常规检查、组织督导员听课的阶段,尚未真正设计和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2.2 内部质量保证组织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高职院校质量保证组织构建不够健全,有的学校设立了相对独立的具有质量监管功能的机构,但没有在院系层面设置质量保证组织,质量监管与院系的实际工作脱节,没有落实到专业、课程层面;有的学校没有设置独立的具有质量监管功能的机构,工作开展不均衡,存在重业务工作轻质量管理的情况,不利于质量保证工作的专门化发展。内部质量保证组织体系不够健全,全面开展质量保证工作就无法得到保障,很难建立有效的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
2.3 质量目标、标准建立缺乏特性
由于受传统评估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的评价标准仍按照评估的指标体系设置,质量目标、标准相对单一,缺乏特性。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中高速发展的环境,高职院校必须实行差异化发展,质量目标、标准构建的多样化就显得更加重要。目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简政放权给院校后,高职院校拥有了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故其再也不能局限于固定的外部评估模式而不考虑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如在质量目标、标准建立上缺乏特色和创新,就无法使办学的自主权得到有效发挥,进而影响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方向,无法在差异化发展中获得核心竞争力。
垫片式转轮静平衡试验工具是通过调整垫片厚度改变转轮重心高度,进而调整工具灵敏度的静平衡试验工具。通过试验来计算转轮的不平衡矩大小,再在上冠外圆钻孔或再灌铅进行配重,反复进行试验和配重,直到转轮的不平衡矩能满足要求,从而制造出合格的转轮。
2.4 诊断工作重结果轻过程
高职院校由于长期受外部评估的影响,诊断工作往往停留在结果性诊断,而对过程性诊断重视不够,导致人才培养过程方面缺少质量监测指标。如在教师教学质量诊断中,重视结论性诊断而忽视过程性诊断,注重教学水平评价而忽视教学能力成长诊断;在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诊断中,重视考核结果评估而忽略学生素质养成的诊断。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诊断做法,使得教师和学生都难以发挥主体作用进而有效地参与到诊断工作中。
2.5 质量改进缺乏有效性
质量改进的重点不仅是对诊断工作的总结,而关键是对诊断中发现问题的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然而高职院校多重视对教育结果的评价,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改进作用重视不足,缺乏对改进的引导,改进主体意识不强,存在抵触情绪和畏难情绪,导致对诊断中发现的质量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处理。
2.6 质量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两手抓,一手抓教育教学和质量管理,一手抓质量文化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短期提升靠管理,持续提升则靠文化,缺少了质量文化的土壤,质量提升如同无根之树,难以持久。而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还存在着虚伪浮躁和急功近利之心,把诊断与改进工作当成项目,不从激发质量生成内生动力入手,良好的质量文化难以形成。
3 高职院校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思考
3.1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高职院校拥有了更大办学自主权的同时,也对其改革发展、提升办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加强自主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质量观。质量关乎高等职业教育的安危,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学校必须守住质量这条生命线,使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不能等,二不能靠,只能通过高职院校自身来保证,必须提升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整体推进诊断与改进工作,将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作为高职院校的永恒的质量目标。
3.2 完善内部质量保证组织体系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全面协调的质量保证领导组织,负责质量保证体系整体设计与运行,如制定质量保证政策,建立诊断与改进制度,考核工作的绩效和质量等。同时须建立完善院系二级质量保证组织,以院系办学质量的绩效评价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质量生成的核心作用。在完善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和实施年度质量报告制度,反映基于影响质量的诊断要素的诊改情况,为以后各阶段质量目标及标准的调整修改提供依据。
3.3 科学的建立质量目标、标准
高职院校首先要认清自己所处的地区、水平和类型,进行充分的SWOT分析,科学正确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院校发展目标,同时结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任务和有关发展形势,编制质量目标体系,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目标链。设置质量标准时,需要从分析影响质量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入手,列出反映主要因素性质优劣、作用强弱的指标,找出关键指标,然后抓住主要因素和关键指标,遵循SMART原则科学合理地设置质量标准,确定质量标准的监控方法与手段。
3.4 提高质量生成相关方的主体地位
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中,一定要摒弃只有监测、诊断、评价方是主体,甚至是唯一主体的误解。质量不是来源于检验,而是来源于改进生产过程,人才培养的过程其实就是质量生成的过程,工作中首先要确立学生作为内部质量保证中的基本价值主体地位,然后要提高对人才培养生成过程起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作用各方的主体地位,要让主体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并且真正负起质量保证的责任,避免只进行结果性诊断,且对诊断出的问题在改进时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的问题,使质量保证工作切实落实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3.5 注重质量文化建设
质量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而需经过较长时期的努力自觉形成,因此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积极倡导质量文化建设,从思想、行动、制度、措施、精神面貌等方面着手,把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到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最根本就是要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质量保证的内生动力,要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员工牢固树立两个意识,即质量意识和问题意识,使师生员工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对照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进行自主诊断,查找问题与不足,以提升质量为目标,进行自我提升。只有经过长期不断的落实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营造质量文化氛围,教学与保证、成才与自律、管理与服务才能自然地融为一体,从而形成先进的质量文化。
[1] 紧紧抓住提高质量这个关键 推动中国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N].人民日报,2014-09-16.
[2] 周 俊.基于质量提升的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35-38.
[3] 刘 海.教学诊断与改进:职业院校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8):19-23.
[4] 赵景辉.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11):1-5.
[5] 吴晋雯.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构[J].职教通讯,2017(02):42-45.
Abstract:The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of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demard of the times, the important part of fulfilling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and also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By searching and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Reflections on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of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UANG Shi-tao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12)
G718.5
A
1673-0496(2017)03-0044-03
2017-05-30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7-2018年度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课题“基于内部质量保证的高职院校专业诊断与改进的实践研究”部分成果(编号:1710972)。
黄世涛(1983- ),男,河南新乡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与管理。
10.14079/j.cnki.cn42-1745/tv.2017.0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