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实训中心文化素质教育功能开发

2017-03-28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训育人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12)

高职实训中心文化素质教育功能开发

李亮亮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12)

从更新文化理念入手,分析高职院校文化 体系的缺失,提出实训中心建设在强化学生专业教育、技术培养和技能训练的同时,有效融入文化素质教育板块,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推进技术技能培养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学生职业精神养成开辟多重通道,提升实训中心的育人绩效。

高职院校;实训中心;文化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精神

我国高职教育高速发展过程中,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缺失,造成学生职业精神养成不足,已成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诟病。高职院校必须更新文化素质教育理念,将文化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把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养成放在与技术技能培养同等重要的位置。高职院校实训中心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更应该在强化学生专业教育、技术培养和技能训练的同时,有效融入文化素质教育板块,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作为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注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负责担当、团结互助等职业精神,在实训中推进技术技能培养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和职业精神养成开辟多重通道,提升实训中心的育人绩效。

1 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的高技能,潜意识中滋生了技术技能至上的思想,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校文化育人的功能,存在“唯经济功能和唯技能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全社会对高职院校更加全面系统和深入有效的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需求十分迫切,形成了高职院校强化文化育人的强劲动力。

1.1 文化素质是自然人必要的教养储备

高职学生首先是自然人。在他们的生活中,不仅有眼前的学习和即将开始的工作,还需要面对家庭、学校、社会,面对一切与之产生关联的事物。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是一种强大的正能量和优质的精神食粮,能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全员、全程、全方位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和教养储备,激发其优势,补足其弱势,消除缺失和盲点,用文化教养的熏陶、锤炼、引导和教化,有的放矢地引导他们形成坚强、勇敢、善良、正义、谦恭的良好情感特质。

1.2 文化素质是社会人不可或缺的职业操守

高职学生已然是社会人。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学校园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同时,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深入社会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高职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有责任让这个社会更加和谐美好,每个人都要具备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必须的文化素质操守。面对开放校园带来的各种诱惑,高职学生的社会素质操守面临巨大考验,迷失在各种诱惑中的学生已不是个案。教育学生要具备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的品格;要有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的行动。这些基本文化素质操守,是社会人一辈子都要时时接受考试的内容,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必须响应这一要求,为提升学生的社会素质操守,建立起相应的培养服务体系。

1.3 文化素质是职业人的必备素质

高职学生即将是职业人。培养学生作为职业人必备的文化素质,是职业院校不可回避的责任。片面强调职业技能培养,弱化文化素质教育功能,是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会降低毕业生综合职业素养的输出。事实上,职场对职业人能力及其发展潜能的评价,除了考量其技术技能外,其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综合潜能和职业精神,在职场的选择中更受关注。诸如礼待他人、诚实守信、团队合作、勤劳踏实、进退有度等职业精神,都包含十分丰富的文化素质内涵,需要学校通过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中的课程、活动、项目等加以熏陶、感染、磨练,把这些优良素质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田,内化为学生适应职场要求的品质。

2 高职实训中心文化素质教育的功能开发

开发高职实训中心的文化素质教育功能,要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潜在的天赋和热情,把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到专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的全过程。要把握实训中心的建设特点,在专业特色、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育模式、人文环境、目标设计等各个方面,有效融合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使文化素质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精神养成中,发挥催化剂的作用和点火器的功能,实现文化素质教育功能在实训中心的实践落地。

2.1 把握建设特点,实施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有效融合

高职实训中心开设的课程可分为三类,理实一体化课程、独立开设的实训课程、服务专业课程的配套实训项目,这些无疑都是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内容。实施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融合,就是要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要在实训中心大力推行职业文化建设,挖掘专业文化内涵,宣导专业文化精髓,凝练和打造具有专业特色、聚焦育人和职业个性的专业文化品牌。要发掘专业课程中的人文精神内涵,把诚信、安全、节约、协作、坚持、敬业、担当、创新等职业文化,有效融入专业教学中,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受到人文精神薰陶,拓展文化视野,陶冶文化情操,丰富人文知识,促进文化修养提升。

2.2 抓住建设关键,提高实训指导教师的文化育人自觉性

开发高职实训中心的文化素质教育功能,要抓住建设关键,提高实训指导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育人自觉性。高职专业教师建设特别是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在突出强调双师素质时,未同时充分强调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制约高职实训中心有效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瓶颈”。同时,专业教师把专业教学和技术技能培养视为最主要工作,参与人文素质教育活动被视为时间和精力上的额外负担,也是实训中心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开发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提高实训中心文化育人的功能,必须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专业教师文化育人的自觉性,在考核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时,同步考核其文化育人的实施效果,这是高职实训中心文化素质教育功能开发的关键。

2.3 突出建设载体,在专业实训中嵌入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

教学内容对于建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实训中心文化素质教育的贡献率,关键是实训课程的开发,在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授课计划、教学实施等各个环节,提出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方面得到均衡培育。把人文知识作为一项必修内容,融入到实训课程教学中,用情境导入、任务描述、实例导引、知识平台、相关资讯、实践演练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习专业、训练技能、养成素质。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文化素质与职业精神同步提升,均衡发展,培养支撑职业生涯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能力。

2.4 强化建设动力,创新高职实训中心文化素质教育的模式

高职实训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必然重视专业技术教育,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娴熟的技术技能,这是一种已在职教人心中固化的动力源。但要求实训中心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必须创新实训中心的教育模式,建设新的动力源。创新高职实训中心文化素质教育的模式,就是要探索文化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培训融合、科学精神培育与人文精神养成融合的体系。坚持把人格塑造、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的培养放在首位。有效实施加强与学生的深度交流,重视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业状况。努力“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成为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5 重视环境建设,强化高职实训中心文化素质教育功能

高职实训中心文化素质教育功能,还体现在优秀文化环境的熏陶浸润和潜移默化中。良好的人文氛围,是启迪智慧、挖掘潜能、调动精神、激发意志、规范行为的重要资源。在实训中心规划和布局人文环境建设,形成既有大学品位,又体现职业特色,既传承历史文化,又呼应时代主题的优美人文环境,创设浓厚的人文学术气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对大学生产生一种润物无声的教化。优美丰富的人文环境,能使课堂素质教育与日常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在耳濡目染中认识到科技与人文的相融性,认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产生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自觉性,实现求真、向善、趋美的自我教育,培养作为科技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人文情怀,使学生的素质成果得以内化,实训中心的育人功能更加完善。

2.6 确立建设目标,把高职实训中心文化素质教育功能系统化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认同度不高,其不满意因素往往不是技术技能,大多是属于非专业因素。诸如不能遵守劳动纪律,工作缺乏责任心,不能很好地与人合作,不愿干小事等。反映在素质体系中,就是主体意识缺乏、自律意识不强、责任意识不高、团队观念淡薄。高职实训中心文化素质教育功能开发,要从建设目标出发,对实训中心文化素质教育功能进行系统规划。从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和文化素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全面展开和落地实施,注重心理疏导、品格教育、行为养成,把文化素质教育有效融入到技术技能训练体系中,消弭技术技能训练与文化素质教育的鸿沟。彻底改变文化素质教育面临的尴尬境地,明确文化素质教育的建设目标,必须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在源头上确立其核心地位,不能让文化素质教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噱头”和“口号”。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开发文化素质教育功能,目标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于密切结合技术技能培养,引导学生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感悟人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强化真、善、美,在技能训练中发展人性,完善人格,修身养性,和谐发展。高职实训中心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全程培育,全方位发展,是服务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要颠覆以往实训中心单一重视知识灌输、技术培养、技能培训的功能定位,从面向终身、唤醒发展、积淀潜能、激发创新等全新的培养视角,开发高职实训中心文化素质教育功能,提高实训中心在人才培养质量绩效中的贡献率。

[1] 俞步松.关于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及其实践[J].职教论坛,2011(17):4-6.

[2] 李亮亮.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学生职业精神养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4):72-75.

[3] 李振斌,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重构[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1):43-45.

[4] 刘斯敏.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三个维度[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1):39-42.

Abstract:Starting from updating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ideas, the lack of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alyzed. While strengthen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echnical skills training, the training center should effectively integrate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into its construction by tak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promot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echnical skills training and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opening up multiple channels for students' professional spirit cultivation and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raining center education.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raining centers; cultural quality; humanistic quality; professional spirits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Functions of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Training Center

LI Liang-liang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12)

G642.0

A

1673-0496(2017)03-0038-03

2016-12-29

湖北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6年度立项课题“高职实训中心建设服务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HBSY2016-27)。

李亮亮(1983-),男,湖北仙桃人,工程硕士,副教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现代汽车技术教学与实训中心建设。

10.14079/j.cnki.cn42-1745/tv.2017.03.011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实训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