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院校实施水文化教育的内容研究

2017-03-28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水利院校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12)

水利院校实施水文化教育的内容研究

詹杏芳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12)

实施水文化教育与教育的本质规律一致,应基于水文化的人文精神属性、行业属性和社会属性特点,应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侧重于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从水的物质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三个维度来构建水文化教育的内容体系,并落实于教科研主阵地、校园景观和媒介宣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水文化教育是水利院校育人事业的特色内容。

水利院校;水文化;水文化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职业精神

水文化是水利院校的“软实力”,是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竞争力。要把这种精神力量转化为改造社会的生产力、物质力量,依赖于教育与传播的双轮驱动。水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创新与发展、功能与价值,始于长期积淀而成的内容和形式的魅力,升华于当代社会实施水文化教育与传播的能力。水文化教育即“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实施各种水文化方面(包括各种形态的水文化)影响的教育,以把其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水利部颁布的《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把水文化教育列入水利院校教育课程体系,并作为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水利院校承担着为水利建设一线输送人才的重任,其自身良好的专业特色、人才资源为实施水文化教育提供了可行性条件,可将水文化教育纳入其通识课程体系,作为教书育人事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1 水文化教育与教育的本质规律一致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普遍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与唤醒,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它是人世间最崇高的感情流注,也是教育的灵魂和使命所在。水文化是浩瀚中华文化中的璀璨财富,“中华文化中有许多地方都闪耀着水文化的光芒,而水文化所蕴藏的精神气质与哲学情怀则是当今教育事业、尤其是水利高职院校及其学生非常需要的文化营养。”我国最早的“文化”概念是指文治和教化,即以伦理道德教化世人,文化的熏陶与浸润对于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十分重要,他们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还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滋养和熏陶,离不开对文化的孜孜以求和认知感悟。优秀的文化既是青年学生应接受的教育内容,同时具有方法论意义,是一种培育人的重要手段。广义的水文化包括水物质文化、水制度文化、水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有研究认为,水物质文化具有认知启智功能,水制度文化具有行为规范功能,水精神文化具有价值导向功能。一言概之,水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培育人,塑造人,引导和构建人的精神空间,唤醒和提升人的精神层次,符合教育本质的内在规律。

2 水文化教育应基于水文化的属性

(1)水文化具有人文精神属性。看上去朴实无华、平淡无奇的水,一直被视为理想人格的象征,以水论道、以水比德、以水喻政、以水劝学。先哲以智慧和才情为自然现象的水赋予了人文的精神意义,创造了涵盖科学、哲学、文学、艺术、宗教及伦理道德等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水文化成果。有研究指出,“水文化的水道、水智、水德、水缘之和谐属性源于对人性、情绪、心境、心态的阴阳平衡作用,从而促进人本位的生态平衡和深度和谐。”这些丰富的水文化成果及其人文化内涵,构建了青年学生的精神家园和人文底蕴,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行为处事和实践活动,具有育人、化人的作用。(2)水文化具有行业属性。“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是对几千年来水文化发展与治水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水利人长期秉承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根本原则。实施水文化教育,对青年学生进行水利行业精神的培养,就是重视人的主体价值和关键因素,激发未来水利工作者在现代水利建设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从深层次领会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构建和谐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培育新时期水利人的时代责任和强烈的社会意识。水利院校应将水利行业精神作为主流价值观,将“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奉献包容精神等,在课堂上讲出来,在宣传报道中写出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诠释出来。

(3)水文化具有社会属性。水乃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生活之需,水的问题是全社会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水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紧密联系,因此水文化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人与水的和谐相处,是水文化概念提出的初衷,也是水文化教育的目标。水文化的社会属性要求,通过水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水意识,包括“爱水、惜水”的情怀、“亲水、乐水”的情趣、“节水、护水”的情操,以及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水患意识,让大学生了解水资源时空、地域分布不均的基本国情和水情,认知自身处在城市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的新环境,引导水利专业学生关注水利、了解水利、支持水利、建设水利。

3 水文化教育应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1)将水文化教育作为水利院校校园文化的主旋律。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具有价值导向、群体凝聚、精神熏陶、社会辐射等功能。水文化教育是水利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集中反映了学校的主流价值观和办学方向。例如,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上善若水、学竞江河”为校训,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以“弘扬水文化,培育水利人”为办学宗旨,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因长江而生,为长江服务”为校魂,无不蕴涵着水的精神文化。通过水利示范院校建设与水文化传承传播的有机结合,以先进的水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生对水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开展水文化教育,开设相关通识教育课程,不仅是彰显学校水利特色、提升校园人文氛围的需要,更是传播育人理念、烘托育人环境的需要。

(2)实施水文化教育应侧重于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化传统、人文精神的教育,还包括职业责任、职业精神的养成,对水利院校学生实施水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具有一致性目标。水的精神恰恰是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丰富源泉:①滴水穿石、以柔克刚的坚韧精神,鼓励青年学生钻研本职工作;②上善若水、善利万物的奉献精神。鼓励青年学生要有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将毕生精力和聪明才智献给水利事业的决心;③浮天载地、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教育青年学生胸襟宽广,像水一样自强不息、奋发有为;④清澈纯净、流水不腐的清廉精神,教诲青年学生严以律己、清白为人的修身之道。水的这些品质完全可成为水利院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内容,增强水利事业接班人以现代水利发展为己任的认同感、归属感。

4 实施水文化教育的三个维度

4.1 水物质文化层面的教育

首先要让大学生了解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比较直观的水文化,以水形态、水景观、水环境、水工具、水利工程等为主要载体,认知这些外在的物质表现形式。仅这一层面就如同解读水的百科全书,探索水世界的奥秘。例如,冰、雪、霜、冰雹是形态各异的固态的水,云、雨、雾、露是多姿多态的液态的水,构成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江河、湖泊、海洋、瀑布、泉是幻化无穷的不同水景观的表达,给予了人们多样化的审美情趣和情感;都江堰、黄河大堤、京杭运河,代表了农耕文明时代水利的三大功能:灌溉、防洪和水运;长江三峡、葛洲坝和黄河小浪底等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代表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创造性实践,是水利物质文化的经典之作。水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人对自然界的适应和融合。水形态、水景观、水工程、水工具等,都可以成为水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让学生从物态的水文化中获得基础知识的积累,鼓励他们认识科学、运用科学、创新科学。不少水利院校将仿真的水利工程搬进校园,有的水利院校建造了人工堆砌的瀑布,有的水利院校建设水电站造型或流水型设计的校舍,这些有形的水物质文化足以让学生耳濡目染。每一项水利工程实践都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丰碑,充分发挥水利人文景观、水利公共设施的认知启智功能,发挥水物质文化传授知识、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

4.2 水精神文化层面的教育

(1)水精神成果的教育。狭义的水文化主要包括水哲学、水精神、水文艺、水著作、水风俗等,尤其是水著作、水文艺和水哲学应是水利院校实施水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使大学生获得文学的涵养、艺术的审美及哲学的启迪,形成一种达观向上的人生力量。水利院校应紧扣这一主题,在校训、标语、宣传等方面融入水文化相关理念,将水文化教育融入到“两课”教学中去。充分利用水文化的深厚底蕴,丰富和活跃“两课”教学内容,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感受水文化、融入水文化。

(2)水利行业精神的教育。水利行业环境也是一种隐形的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职业化的精神状态和道德品质可在很多情境中逐渐培养出来,并渗透到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中去。只有培养具有这种行业精神的学生,毕业后才能尽快适应社会,获得社会认可。水利院校应立足大的时代背景和水文化特色,挖掘水文化的内涵,发挥水文化的育人功能,尤其是针对性地开展水利行业理想信仰、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业精神等的教育,提升青年学生的人文情怀、职业素养,深化人水和谐、节水护水的理念,培养治水管水的人才。

4.3 水制度文化层面的教育

青年大学生更应知法、懂法、守法,首要的是接受系统性的水法规教育,包括历代管水治水的文献资料,有关水事活动的政策法规、管理办法,以及与水有关的乡风民俗等。制度层面的水文化教育资源具有培养民主精神,进行法制教育,形成自律意识,加强行为约束的教育功能。文化具有显性的力量,文化力既是一种张力,也是一种约束力,通过实施水制度文化层面的教育,建立大学生内在的“文明公约”,这种约束力可落实成规章制度,可落实到日常行动,让大学生在涉水实践中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能做”,心中有杆秤,形成科学正确、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并落实于科学正确的行为方式的改变,让爱水、节水、护水、亲水的公序良俗从每个人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使个人行为与社会规范相协调,与公共利益相符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鼓励大学生热心参与水文化传播,在维护和增进水利公共利益中实现个人价值。

5 水利院校实施水文化教育的途径

(1) 教科研是实施水文化教育的主阵地。第一,水利院校应开设水文化系列通识课程、选修课程,将“水文化、水资源、水警示、水利科技、节水型社会建设、水法律法规、水利社会实践”等列入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由不同专业的教师授课,还可以聘请水利行业工作者担任兼职教师。第二,将水利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将对水利行业精神的阐释及水利人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等列入课程内容。第三,加大水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力度,可组织力量编写相关的内部实用型教材,组织科研团队或加强与专业研究机构的合作,深入开展水文化研究,构建水文化教育研究的师资队伍。

(2)校园景观和媒介传播是实施水文化教育的基地。第一,不断塑造新时期水利示范院校的形象,例如在校园外观上使用统一规范的视觉形象系统,以形象标识为抓手,设立水利行业文化标识牌等,使校容校貌、一楼、一室、一路、一坪等均具备水文化育人功能,建设校园水利设施建筑实训场和水利模型、水文化雕塑、水文化主题广场,使立体的水利院校文化可感可知,展示学校的管理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审美意识等文化内涵,让学生身在其中处处能感受到水文化熏陶。第二,充分依托各种媒介,如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校园刊物、文化橱窗、特色书架等,营造浓厚的水文化氛围,在校园网或刊物上开设水文化研究专栏,通过发布水文化知识、刊登水文化研究的动态等,有力地宣传水文化、强化水文化教育。

(3) 开辟丰富多彩的水文化教育第二课堂。认真抓好“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契机,提高主题水文化活动组织宣传的力度与质量,开展“保护生命之水”等主题志愿者活动、水利百科知识竞赛。可以引导学生广为传唱涉水的歌曲,观看“话说长江”等纪录片,欣赏涉水主题的书画(摄影)作品展,对水利工程建筑的时代背景以及本地区、本流域特有的水环境、水景观、民俗风情挖掘整理,使大学生对丰富多彩的水物质文化有更加感性直观的认识,对浓郁深厚的水精神文化有更加深刻真切的理解。

当今,水利院校应将水文化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大框架,实行文理科相互渗透、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相互交融;将水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高品位;将水利行业精神的养成作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重点内容,丰富校园文化环境和课外文化活动,挖掘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水文化资源,将水文化的内涵意蕴注入到校风教育和人文景观的建设之中,让每一项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德育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献身于现代水利事业的职业责任。

[1] 秦素粉.水利高职院校水文化教育的创新和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20):36-38.

[2] 詹杏芳.水文化在水利高职院校的育人功能分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33(03): 4-7.

[3] 杜红志.浅谈水利行业精神的水文化内涵[J].治淮,2010(03):47-48.

Abstract:Based on the humanistic, industrial and social attributes of water cult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culture education 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the essential law of educatio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value pursuits of th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be focu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pirits. The content system of the water culture education should be constructed from material culture level, spiritual culture level and institutional culture level of water and be rested on teaching research, campus landscape, media publicity and colorful second class activities. Water culture education is the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colleges.

Keywords:water conservancy colleges; water culture; water culture education;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spirits

Research on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Culture Education in Water Conservancy Colleges

ZHAN Xing-fang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430212, China)

G641

A

1673-0496(2017)03-0001-03

2017-05-23

詹杏芳(1985-) ,湖北黄冈人,编辑 ,硕士 ,主要从事高校学报编辑出版工作。

10.14079/j.cnki.cn42-1745/tv.2017.03.001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水利院校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水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