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研究

2017-03-28耿传辉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结构性农村土地

耿传辉

(1.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8;2.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科研处,吉林 长春 130028)

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研究

耿传辉1,2

(1.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8;2.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科研处,吉林 长春 130028)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三农”工作,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近期又提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与综合效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降低融资成本,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是打破金融垄断、改善金融服务、消解金融抑制、平抑资金价格的捷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助推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主要应针对为“三农”提供资金支持的互联网类、商业类、政策类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金融;金融产品创新

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2016年12月16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7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四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三农”工作当作治国安邦的重要工作和基础工作。[1]

2016年12月1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做了具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要持续抓好“三农”工作,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农业的长远发展,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偏差,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必须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的三条底线,促进以产品结构、经营结构和区域结构为核心的三大结构调整,实现从“量”到“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改革开放39年以来,我国“三农”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动力,为金融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金融业也要积极支持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就金融支持“三农”工作提出方针政策,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的要求。金融系统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方针政策要求,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农业与金融业在逻辑上的伴生关系客观上也要求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解决金融业自身结构性矛盾有机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需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健全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降低融资成本,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金融监管部门和互联网金融协会要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科技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促进传统金融模式与新型金融业态有机融合,促进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同时,要以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为契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村金融发展,稳妥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创新和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机制,做好集体建设用地、草场、水面使用权及活体畜禽、棚舍、圈舍所有权等确权、登记、评估工作,激活交易、流转、融资及相关财产权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金融在逻辑上也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伴生关系。

二、以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落实农村土地金融政策的关键是推出一系列创新的、供需双方都乐于接受的农村金融产品。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是在这片万亿级金融蓝海竞争中拔得头筹的关键。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是打破金融垄断、改善金融服务、消解金融抑制、平抑资金价格的捷径。金融产品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本文主要针对为“三农”提供资金支持的互联网类、商业类、政策类农村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等创新研究。[2]

(一)加快互联网类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金融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发展互联网金融符合党中央、国务院鼓励创新的政策方向。当前,我国互联网与农村土地金融实践相结合的步伐,要远远快于相关理论研究与政策的步伐。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一定要融入“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能轻而易举化解农村地区的时空障碍。互联网类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可以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服务改善,使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电商+综合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把困难变成机遇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京东、阿里、苏宁等电商类互联网公司,以农村土地确权颁证、集中流转和农村消费升级为契机,纷纷开始在农村地区进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综合布局。京东推出了“3F战略”,即Factory to Country(工业品下乡)、Finance to Country(农村金融战略)和Farm to Table(生鲜电商战略),核心是以京东白条、小额信贷等创新金融产品为依托,实现以金融资源下乡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局,达到农民与电商双赢的目标。阿里系的蚂蚁金服通过其金融创新产品“村淘掌柜金”力推“村淘”计划,抢占移动金融先机,以金融为核心,以电子商务为载体,以物流为纽带,引入中国邮政集团参股蚂蚁金服,全面布局农村金融市场。因此,传统金融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必须尽快植入互联网基因,增加客户粘性,创新“电商+综合农村金融产品”,增加农村土地金融市场份额。

2.基于大数据的农业产业链金融产品创新

大型农业企业结合自身的网络优势和信息优势,正在加快“三农”领域的金融布局。农业产业链金融的业务体系一般是“种养殖管理+农业电商+金融服务”,大型农业企业因为掌握关键技术、供销体系和种养殖户的基础经营信息,就可以向优质客户发放农资贷款,或者把资金需求的资产包直接在P2P平台上销售。这是一个从生产——销售——金融服务的闭环网络,极易形成外力很难进入的竞争壁垒。大北农的“智慧大北农”和新希望集团的“福达计划”都属于农业产业链金融的成功产品。

3.稳健推进第三方P2P涉农贷款产品创新

第三方P2P贷款平台近几年发展较快,此起彼伏、方兴未艾。第三方P2P涉农贷款产品创新的关键是要有好的资产项目包,培养造就一批既懂得农村种养殖规律,又掌握金融知识的人才是解决农地资产荒的关键。第三方P2P涉农贷款产品创新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建立完善农户经营、农产品信息、价格周期等的数据库。第三方P2P平台的进入门槛较低,所以极易积累信用违约风险,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特别注意风险控制。[2]

(二)加快商业类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商业类农村金融产品是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主体,是一种商业性的经营行为,供需双方都要盈利,这也是此类金融产品创新的原则。我们应该借鉴国际国内经验,结合农村土地金融发展的现状,利用后发优势,大力创新农村金融产品。

1.稳妥开办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

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以下统称“两权”)抵押贷款在我国很多省份都有过广泛的试验,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统称“指导意见”)的发布,两权抵押贷款才算初步冲破法律的藩篱,进入依法有序的阶段。在“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国务院将按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允许在试点地区试点期内暂停执行相关法律条款。解除法律禁锢以后,农村土地金融的最主要产品——“两权”抵押贷款将出现一个大发展的局面,国内将出现一个万亿级的以农村“两权”为抵押的信贷市场。基于这样的有利背景,还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尽快完成农村承包土地的承包权与经营权的确权颁证工作;二是要做好贷款违约后“两权”的流转工作。这要充分发挥农村的“三资”管理部门、物权中介部门以及乡村基层组织的作用。

2.开展农业机械融资租赁产品创新

农村土地确权不但形成了高价值的贷款抵押物,同时会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我国耕地流转面积2010年是1.87亿亩,流转比例为14.7%,到2014年流转面积达到4.03亿亩,流转比例为30.4%,近五年承包耕地流转的复合增速为21.3%,截至2016年6月末,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6亿亩,流转比例超过33.3%。[3]耕地大面积流转导致集中集约耕种的经济性效应显现,会直接促进农业机械的爆发式增长。农业机械融资租赁业务的机遇期即将到来,应根据不同地域、耕作方式、经营主体等设计不同的农机融资租赁产品,在满足农村需求的同时,也会实现“三农”融资租赁行业的快速发展。

3.加快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

促进商业性农业保险、合作性农业保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合作,增加农业保险创新产品。设计具有保证涉农贷款履约和违约补偿功能的保险产品,鼓励农村信贷与保险实现银保合作互动共进。加大保费补贴力度,建立农业再保险产品,稳定涉农保险机构的信心,实现农业再保险与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相结合。加快农业互助保险改革,鼓励农村小额保险产品创新,对种养殖、特色农业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积极增加农业保险品种和扩大农保覆盖面,实现保险对“三农”发展的稳定与保障功能。

(三)推进政策类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我国农村政策类贷款产品主要由农业发展银行经办,国家开发银行也有相关业务。尽管我国通过财政支持、政策性银行参与等方式,不断加大对农村土地金融发展的扶持力度,但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和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农村土地金融发展依然比较缓慢。加快发展农村土地金融,推进政策类金融产品创新必不可少。

1.加快农发行政策性贷款产品的创新

农业发展银行创新信贷产品的品种包括: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贷款、大型农业机械设备按揭贷款、专业合作社贷款、特色产业基地贷款、农业订单贷款、土地流转贷款、流通市场建设贷款等等。今后,农发行应结合新形势,结合“互联网+”,进一步加快产品创新力度,对原有政策性农村金融产品进行改造升级,并开发信贷新产品,满足新需求,支持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农发行具有明显的资金价格优势,应该积极争取农发行的贷款资金倾斜,增加政策性贷款的比重。

2.加快国开行政策性惠农贷款产品创新

国开行已经明确定位为国家开发性金融机构,支持“三农”一般是以专项授信、专项资金的方式。这些惠农专项资金具有利息低、期限长的优点,但也有不零售、对合作方信用评级要求高的问题。针对这种专项惠农资金贷款产品的设计较为复杂,一般要引入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较高信用评级的涉农商业银行和一家具有政府背景的物权公司,另外还要有政府部门和金融智库的支持,才能设计出均衡各方切实利益的政策性金融产品,使惠农贷款真正惠农。

3.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创新

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是由政府为扶助农业发展推出的,带有公益性、补助性、政策性的保险产品。加快农村土地金融发展必须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加大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力度,设计可以同时面向政策性与商业性保险机构的保险产品包,鼓励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的合作与竞争。设计农业政策性再保险产品,稳定涉农保险机构的信心,实现农业政策性再保险与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相结合,增强各保险公司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信心。

(四)加快农村土地金融抵押担保品创新

我国农村土地金融被边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城乡二元结构、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二元结构以及农业投资周期长、效益低、回收慢等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合格的抵押品。农村金融是一种以农村土地经营权为抵押的,旨在为农业提供长期贷款的资金融通形式。通过完成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确权、颁证等基础性工作,不断完善增信措施,使土地使用权抵押更有效率。在此基础上还可发行土地债券,提高农村金融杠杆率,聚集大量的社会资金,然后再以低利率贷放农民,使农民获得低成本的中长期贷款。农村土地贷款中抵押品的创新是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的基础条件。

1.创新农村土地金融担保品及增信方式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由政府出资、农民和三农企业参股,成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或担保公司,带动各种担保机构的发展。具体增信形式可以采取组建政府农村资产管理公司或政府风险补偿金的方式进行兜底,也可以以政府出资成立土地担保公司的方式覆盖风险,还可以采取反担保与物权公司合作的增信模式。

2.拓展有效抵押品的范围

如增加存货、仓单、应收账款等动产抵押和权利质押,切实保护担保债权的优先受偿权。鼓励发展以农业订单为标的的跟单农业保险,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拓农村保险市场,开办贷款保险业务,形成银保协同机制。不断探索发展农业信贷保险,发挥保险在农村信贷中的保障作用。

3.大力推广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去抵押化”模式

当前,互联网金融公司加快了农村金融布局,大胆进行增信模式创新。互联网金融公司多数以信用贷款、电商+金融、土地预售式众筹、农业产业链金融等方式投放资金,表现出“去抵押化”倾向。风控体系主要依托于网络和大数据,以信贷为媒介,深入社会底层,帮助现代农民重建社会网络。这种风控体系超越了对实物资产的盲目崇拜。因此,发展农村土地金融,可以大力推广互联网金融的“去抵押化”方式,创新增信模式,摆脱农民抵押物不足的困境。[2]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正规金融机构严格风险控制管理、强化抵押与类金融机构强化场景和大数据、弱化抵押的矛盾。抵押与去抵押是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中的第三对逻辑伴生关系。各涉农金融机构都应该在金融产品创新中增加大数据、场景体验与金融技术的应用。

[1] 卓尚进.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金融时报,2016-12-23.

[2] 耿传辉.中国农村土地金融改革与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06-01.

[3] 李佳.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6亿亩比例已超三分之一[EB/OL].央广网,2016-11-1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17/c_1119933443.htm.

[责任编辑:杨晓丹]

Research on Rural Financial Product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GENG Chuan-hui1,2
(1.Jilin Rural Finance Reform Research Center,Changchun 130028,China;2.Department of Science Research,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Changchun 130028,China)

China has alway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three rural",emphasis on agriculture is the base of settle down the people.As it is put forward that push on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 side,improve China's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rehensive benefit.To further promote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we need to accelerate the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reduce the cost of financing,comprehensive activate the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chain.Rural financial product innovation is is a booster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to break the financial monopoly,improve financial services,eliminate financial repression,to stabilize capital price.Rural financial products are mainly aimed at providing financial support for rural financial products and the financial service innovation of internet,business and policy of the"three rural".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rural finance;financial product innovation

F832

A

2017-04-29

1671-6671(2017)04-0011-05

耿传辉(1972-),男,吉林长岭人,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处长,研究方向:农村土地金融。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结构性农村土地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土地流转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