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据学科教学规律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2017-03-28

成功 2017年10期
关键词:正比例解决问题解题

耿 玲

邳州市邳城镇中心小学 江苏徐州 221300

一、加强学生感性认识,促进抽象与概括能力的发展

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坚决不做被动接受的“容器”。为此,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使之从内心深处萌生想学的欲望,能够真正进入爱学、会学的境地,最终达到学有所乐、所获、所长,不断增进学科情感。教师要想方设法,优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用心比较、深入分析,概括与归纳;要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并且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促进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比如,关于“正比例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中的正比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关系,为促进正比例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首先教师应着重做好的工作就是强化对变量的感知。为达此目的,笔者先呈现相关表格,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汽车行驶的路程来体会行驶时间和路程是不断变化的;再借助观察和比较,深刻体会两个量是相关联的,即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此时,什么是“自变量”,什么是“因变量”,就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一定的痕迹。学生会随着感知的增加,一步一步领会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有了充分的感知,笔者再次呈现表格,指导学生观察、讨论,进而发现变化的规律——两个量的比值是不变的,并最终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在上述探究发现的过程中,笔者安排了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活动。过程让学生去经历,规律让学生去发现,这就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突破了教学的重点。

二、顺应与尊重学生学习心理,培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为此,教师要顺应并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导学生切实经历和体验自主选择策略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进而将策略意识得以深刻的强化。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有效的反思,并围绕策略选择的原因展开讨论。这样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相关策略的认识与理解,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策略是解决问题的客观条件,真正领略策略的价值所在。

比如,教学六年级下册“选择策略解决实际问题(1)”,笔者出示例题1之后,首先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即由题目所给的条件“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可以想到什么,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自己打算选择什么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启发与引导,就可以促进学生打开思路,寻求到解决问题的不同路径。然后,再引导学生针对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比较,重点对策略进行交流,发现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增强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深入认识,获取相关经验。在学生运用不同策略对例题1中的数量关系进行了一番分析并说出了不同的解题思路之后,笔者要求他们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列式解答、检验,再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最后,学生达成共识;原来“条条大路通罗马”,同一个问题可以运用不同的解题策略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用心观察、分析,并最终确定解题思路。

三、立足“最近发展区”,引领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

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有效地激发兴趣;立足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让问题具有思维含量,使之“跳一跳摘桃子”,能够提高学生探究的质量,让学生远离教师生硬的“灌输”,实实在在地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升。

比如,教学六年级上册“整数除以分数”这一节,笔者精心创设了“分橙子”(每人分1/2个,可以分给几人?)的情境,将整数除以分数的问题推到了学生眼前,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期待。问题抛出之后,笔者呈现实物图,启发学生思考:你会计算4÷1/2吗?在学生一筹莫展之际,笔者要求他们先观察示意图,再想想怎样算。交流环节,笔者要求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和结果,进而理解算理。上述教学活动,以“4÷1/2”作为一个引子和认知起点,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设计能够立足于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引领学生全员、高效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事实证明,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对分橙子的结果给予合情合理的解释,进而探索出“4÷1/2=4×2”的等式,弄懂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既感知了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也真正理解了其中的道理,为后续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思考方法的范例。接下来则进行拓展与延伸性的训练:改变了题目中的条件,即将1/2改为1/3、1/4。学生读题目,想一想:要求可以分给几人,可以怎样列式?学生说出算式之后,笔者启发如何计算出结果。学生按笔者的提示,先在图上分一分,再完成填空。笔者则进行巡视,给予学困生以适时的指点。在学生写出等式之后,笔者又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归纳,最后形成共识,得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笔者之所以像上面那样设计教学过程,目的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已经获取的学习经验,借助自主探究来得出计算结果,并化抽象为直观,感悟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及其转化为乘法的算理。这样就为最后的归纳算法提供了一定的感性材料,学生切实经历了思考与探究的过程,积累了获取结论的经验,思维能力得以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在上设计与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不能漠视教育教学规律,而要真正做到“眼里有生、心中有法、手中有招”,以人为本,以规律作指南,让学生成为探究、发现的主人。

猜你喜欢

正比例解决问题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用“同样多”解题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解题勿忘我
人教版正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设计与点评
正比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