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中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

2017-03-28姜红明

传播与版权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育者价值观核心

王 蓓 赵 亮 姜红明

当今,以微信、微博和微视频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标志着微传播时代的来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主流文化的灵魂,蕴含着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体现着先进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因此,要增强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培养高校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需要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文化思潮,坚定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铸造文化自信。微传播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要更加注重传播媒体和载体的建设,充分发挥微传播平台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生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方方面面。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对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

当前,微传播方式已成为大学生参与时代生活接收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群体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他们大多热衷于使用科技发展所产生的最新技术成果。微传播“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更是人们心理需求的产物。”①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微传播凭借其具有的丰富、个性、立体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开辟了新阵地。2004年12月13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网络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②对于大学来说,把握微传播这种新的网络传播形式,把大学校园的网络平台打造成为立德树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新阵地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可以承载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需求。信息时代,微传播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中具有传统载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微传播数字化的传播方式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且具有传播信息上的优势。微传播凭借网络信息平台的交互性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大众性和感知度,大大增加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移动性和便捷性。教育者可以把微平台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充分发挥其超强辐射力,拓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阵地,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当中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进一步推进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

首先,利用微传播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教育手段的诸多不足,通过微信、微博和微视频等传播方式在朋友圈、熟人之间传播,每个人都可以评论并参与其中,通过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迹以及鲜活的形象真实演绎传播核心价值观,信任度大大增加,这种参与性的交互式传播方式真正达到了沟通传播的效果。大学生还可以利用微传播平台随时随地进行思想交流探讨,在进一步扩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同时,随时随地受到教育信息的影响,激发他们勇于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热情、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培养对主流文化的自觉性与自信力。

其次,微平台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能够提高对高校大学生的吸引力。微传播可以兼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手段进行展现和传播,可以丰富和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和内容上的灵活性、形象性和趣味性,采取更多的大学生们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宣传和教育,力争用鲜活的语言缩小主流文化同大学生的距离,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进而逐步提升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程度,从而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再次,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开展文化自信的培育,可以跨越时空的障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在微传播平台上可以自由平等地交流和互动,在大学生的交流互动中,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使其宣传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亲和力和影响力,推进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进程。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在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

微传播方式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全新挑战。随着网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手段和方法创新,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如今的微时代,大学生借助微平台能获取更多更丰富的信息,且接收信息的自主性也越来越强。作为高校教育者,对于微传播这种教育方式要有全面的理解和认识,需要更为前瞻的“微思维”“微视野”,这对教育者的创新思维和敏锐性是一个大的挑战。再者,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方式能够使大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表达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他们在互动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主性与独立性,随之而来的则是教育者主导地位的弱化,“师生角色和学术评价方式都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教师曾经独享的特权开始旁落,学术权威受到削弱”。③因此,微传播正在弱化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动摇老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权中的主导地位。此外,在微平台上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师生双方变得平等,这对教育者的素质和心态,以及熟练运用微平台的能力也提出了挑战。

当代大学生主动接受和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的意识淡漠。微平台所能承载的信息是海量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每个人都有话语权,各种思想在网络平台的碰撞和传播,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话语体系,使得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多样性的文化存在必然会产生多样性的文化选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中,大学生在多元文化思想的挑战、冲击和侵蚀下难以经受诱惑,不愿意主动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传播,并不时出现怀疑和否定主流文化内核的思想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社会阅历浅,辨识能力不强,在多元信息环境下很容易走向偏颇,这也影响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效果。鉴于此,必须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表征的主流文化内核及其地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其辨别文化是非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的教育内容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校作为中国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阵地,义不容辞地肩负着营造文化自信环境、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具有影响力的当代文化成就等重任。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能否取得实效,要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宣传的内容和形式是否适应时代要求,是否满足高校大学生的需要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当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教育内容缺乏从大学生理论需求的角度来解读和传播理论内容,不能与高校大学生的实际结合,在这一点上需要进一步创新与发展。此外,大多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平台上的教育信息缺少新意,更新慢,表现形式上也没有什么创新和吸引力。不能运用微时代的语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化、形象化、生动化地传输给大学生群体。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内容的可读性、指导性、感染性等内容不够突出,满足不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影响了文化自信的培育效果。

三、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在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中的作用地位

要全面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不仅要求教育内容上得到大学生群体的认同和喜爱,其教育形式也应丰富多样,特别是教育者自身的能力素质要扎实全面,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在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中的作用地位更加突出。

一是要加强微平台建设,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教学新领域。任何思想和理论,都要选择正确的传播方式,才能得到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如此,它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渠道才会被大学生群体了解并接受。所以,要有效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就必须充分运用各种载体和传播平台,不断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领域。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教育内容才会被大学生群体最大限度地认知、接受和认同,最终变成强化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的强大动力。高校可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微平台的建设,依托微信、微博等各类新媒体的传播渠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开辟新空间,实现对大学生全方位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时、动态地传达给大学生群体,充分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和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使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大学生所接受,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占主导地位,使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得到正确的指导,有利于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的养成。

二是要提升教育者微能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方式的双向互动。当今,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传播对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的微能力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微时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教育者和传播者,既要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又要具有较高的微传播水平,能够使用微平台,灵活针对微平台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做出迅速及时的反应。目前,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教育者因缺乏必要的微传播知识技能和经验,从而降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进而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实效及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这说明,基本的微能力素养所包含的平台技术理念,以及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当前在高校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必须具备的素养。

因此,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者传播者需要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平台的各类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通过微平台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让他们对微平台的特点与功能充分了解后,进而加深他们对微平台的重视程度和对观微平台的理解与认识,推动微平台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中的应用。要善于把新媒体技术嵌入到日常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传播工作中来,借助微信、微博、结合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展示教育传播内容,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在微平台上与大学生之间形成互动交流,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的文化培育工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中得到正确引导和有效实现。

三是要丰富微传播教学内容,强化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实际成效。微时代,微传播拥有的互动、共享、时效等优势,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内容、方式与手段。在借助高校微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教育者要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发展诉求,强化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实际成效。

首先,积极开发富有特色化、趣味性、艺术性、通俗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软件,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站来科学宣传,通过丰富的微传播形式,比如在微平台上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组织知识竞赛、开展理论辩论等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互动与共同交流中实现思想的提高和个人的成长,提高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借助微传播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实现理论教育与大学生群体在微平台上的真正融合。比如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微传播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加以摘登,加以阐释,让大学生在短时间内轻松而愉悦地接受。大学生可以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在平台上进行学习和交流,通过相互影响和启发,激发出他们的文化担当精神,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使他们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传播者与践行者。

再次,在教育形式上,要及时反馈微平台上大学生群体反映强烈的观点,充分考虑他们接受信息的不同方式,采用贴近学生的大众化、通俗化的网络语言,适时推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高校大学生通过每天在关注的公众号或者时政专栏中观看更新的政策内容,阅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理故事,提高文化素养,同时增强修身自省的能力。通过这些形式,让大学生真切体会和感悟到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认同感,以深邃的感召力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追求。(本文系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传播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BKS120)

[1]张爱军.人们为什么爱微博[N].中国青年报,2013-7-22.

[2]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R].教社政〔2004〕16号,2004-12-13.

[3]朱景坤.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理路[J].江苏高教,2012(6).

猜你喜欢

教育者价值观核心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