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背景下高中生美育创新

2017-03-28温家荟卢冀川

青年时代 2017年7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美育高中生

温家荟 卢冀川

摘 要:新媒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高中生美育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实践中,通过新媒体途径推进“开放共享”、“生命教育”和“翻转课堂”,有助于提升高中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实现高中生美育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高中生;美育;生命教育;翻转课堂

美育,即审美教育。高中生美育是提升高中生审美素养,进而提升高中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水平。可见,对于高中生而言,审美教育也是一种心灵教育和情操教育。高水平的审美素养通过影响高中生的情感、气质、兴趣、胸襟和精神状态,进而影响高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说,美育同德育、智育和体育同等重要、不可或缺。

2015年9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对于普通高中美育课程而言,“要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以国家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为契机,加强美育网络资源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1]现实中,以网络传输为基础的新媒体对高中生审美教育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在此背景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找到创新高中生美育的有效路径。

一、新媒体对于高中生美育的双重影响

首先,新媒体的应用对高中生美育有着积极影响。著名美学家高尔泰提出,“美是自由的象征,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2]新媒体借助于互联网络进行传播,让人的审美过程由传统意义的“独乐”、“独享”变成了“众乐”、“共享”的过程。北宋至和元年七月,王安石回乡探亲途中游览褒禅山,得出了“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3]的审美体验。这样富有美感的文字和使人感同身受的体验在原有的传播过程中,读者隔着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才能感受的到。但在新媒体背景下通过图像文字的交汇传播以及作者与读者的实时互动,让每个人都获得了更为主动、真实的美感。

其次,新媒体的应用对高中生美育也有消极影响。新媒体便利于高中生获取海量的信息,与此同时,面对信息的“汪洋大海”也出现了选择性困难,给高中生实现审美教育目标带来了消极影响。新媒体借助于网络传播着各种富有美感的信息的同时,也有部分网民存在一种“审丑”意识,并以此来哗众取宠。比如新媒体传播中出现的一些低俗化的词语,严重影响了汉语词汇的美感和高中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还有在新媒体传播中的输入法造词现象,生搬硬套拼凑出一些新的象形词汇,众多网民在使用中以此来标榜个性,殊不知对于高中生的语文阅读和作文书写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中生美育的创新路径

首先,推进新媒体背景下的“开放共享”实践,提升高中生发现美的能力。借助于新媒体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而且通过开放共享让师生們相互学习借鉴,发现无处不在的美。石家庄一中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组织了高一年级板报主题设计活动,将高一年级21个班的长征主题板报及创作者信息通过新媒体平台分两个单元展示出来。同学们不用跨班实地参观,通过新媒体通道,便可以领略不同班级的板报风格和创作者“真容”,在探索美、发现美的过程中领略了兼容并蓄、美美与共的真谛。

其次,推进新媒体背景下的“生命教育”实践,提升高中生欣赏美的能力。教育的本真是对生命的尊重和褒扬,缺乏这种尊重和褒扬,教育也就失去了光彩和灵性。石家庄一中一直坚持“生命的教育”这一办学理念,将学生的健全人格与幸福人生视为与文化知识传授同等重要的培养目标,让众多学子受益匪浅。在新媒体时代,借助于官方网站、家校QQ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学生和家长传递出生命教育的信息。

再次,推进新媒体背景下的“翻转课堂”实践,提升高中生创造美的能力。石家庄一中之所以能利用新媒体手段有效开展“开放共享”实践和“生命教育”实践,源于经过多年研讨和试验的“翻转课堂”实践。在这种课堂教育模式下,学生先学,然后进行相应知识点的练习、测试,剩余不会的或者理解有欠缺的知识点,由老师再针对个别同学的问题进行逐个解答,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从而改变了传统意义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跟着一起学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班级授课下的因材施教。而将整个教学过程流畅串联起来的,是师生人手一台的掌上电脑。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开始学习进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与教师直接互动沟通,教师通过授课平台实时掌握着每位同学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学生也实时感受着老师有针对性的独到点拨。课堂“翻转”了,但新媒体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美、因材施教的美、需求满足的美被创造出来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 [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8/content_10196.htm.

[2]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38.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5.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美育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