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屯隧道工程地质特征
2017-03-28李同贵
李同贵
摘 要:通过对樊屯隧道的综合地质勘探,了解樊屯隧道的工程地质特征,为优化隧道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关键词:勘探;工程地質特征;隧道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4.087
1 概况
樊屯隧道位于建昌县白塔镇头道沟村附近,呈北东向展布,设计两条分离式单行曲线隧道,设计洞身宽10.75m,洞高5.0米,左洞长680米,右洞长700米,属中隧道,其进出口里程桩号见表1:
2 勘察工作情况
本次勘察以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高密度电法、浅震法)、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工程测量等手段进行工作。主要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pl+dl)粉质粘土、粉质粘土混碎石,侏罗系义县组(Jxw)安山岩。
3 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
隧道建昌端洞口:
属缓坡地貌,地形坡角在3°-10°。洞口处地表为(1)粉质粘土:灰黄色,湿,可塑。层厚0.4-0.8米。(2)全-强风化安山岩:灰色,岩芯呈土状,碎石状,节理裂隙很发育。Vpm=1000-1500m/s,Kv=0.05-0.06。(3)中风化安山岩:灰色,岩芯呈碎块状,节理裂隙发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RQD=0-10%,Rc=25MPa,Vpm=2200m/s,Kv=0.13。
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水为主,水量随大气降水量及节理裂隙变化而变化,围岩富水性不均一,透水性较弱。
洞口处围岩为较软岩,极破碎,散体状-碎、裂结构,地下水修正系数K1=0.3,计算[BQ]=167.5,属Ⅴ2级围岩,隧道开挖时,围岩受振动易发生掉块,甚至塌落,建议采用锚喷挂网式联合支护,采取适当的防水、排水措施。
隧道兴城端洞口:
属缓坡地貌,地形坡角在5°-10°。洞口处地表为(1)粉质粘土混碎石:灰黄色,湿,可塑,混碎石,混20%的碎石。层厚2.7-6.6米。(2)全风化安山岩:灰色,岩芯呈砂土状。③强风化安山岩:灰色,岩芯呈碎石状,砂土状。Vpm=1000-1500m/s,Kv=0.05-0.06。
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水为主,水量随大气降水量及节理裂隙变化而变化,围岩富水性不均一,透水性较弱。
洞口处围岩为软岩-较软岩,极破碎,散体状-碎裂结构,地下水修正系数K1=0.3,属Ⅴ2级围岩,隧道开挖时,围岩受振动易发生掉块,甚至塌落,建议采用锚喷挂网式联合支护,采取适当的防水、排水措施。
洞口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洞口所处地貌为低山地貌,山体自然坡度为5°-10°,斜坡自然条件下较稳定,边坡开挖地层主要为碎石及全-强风化安山岩层,地下水影响小。兴城端洞口处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厚度较大,为2.2-6.6米,开挖高度内岩土体较不稳定,易小范围塌落,因而施工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4 结论
(1)樊屯隧道勘察工作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执行,外业采用了地表调绘、钻探、物探、声波测试、工程测量等手段,室内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工作,划分了围岩级别,对洞口、洞身稳定性作了工程地质特征与评价,为隧道的设计提供了工程地质依据。
(2)隧道洞口处开挖高度内岩土体较稳定,特别是兴城端洞口处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厚度较大,为2.2-6.6米,开挖高度内岩土体较不稳定,易小范围塌落,因而施工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常士骠,张苏民.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7.
[2]建昌至兴城高速公路工程地质报告[R].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