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高不要超过树高

2017-03-28梁衡

求学·素材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梁衡塞舌尔四合院

名家传:梁衡/学者、作家、新闻理论人。梁衡的作品充溢的激情蕴藏在深沉的思考中,别有的那份厚重与沉实,避免了简单的抒情与表白,显示出大散文的气韵。

偶读杂志,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我代表团到印度洋岛国塞舌尔访问,见当地有一规定:房高不得超过树高。

我方人员奇之,问诸主人,答曰:此岛本荒凉,经树木慢慢滋生方得以有生态改善,有雨水、荫凉及各种植物,气候适宜,生态平衡,人们乐居其间。还说,因为他们是岛国,生存空间狭小,一旦生态变坏,人便无处可逃,所以特别小心翼翼地求之于树,依赖于天。

人生活在地球上,第一离不开的是水和氧,而这两者都得力于树。树可造氧这是人人皆知的。记得二十年前我就看过一则报道,说一棵大树靠着它的根系和树冠,一昼夜可以调节四吨水,吸纳、蒸发循环不已。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就像睡觉盖着一层棉被,这棉被就是水和氧,而制造调节水和氧的就是绿树。一个人如果大冬天赤条条地被扔到室外,会是什么样子?地球上没有了树,人的难堪大致如此。小時候在村里听故事,说项羽力气大,能抓着头发将自身提离地面,孩童无知,很是惊奇而向往。后来学了物理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我们也曾犯过这种傻,以为不必借助生态,人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怎么活就怎么活。最典型的是在1958年的“大跃进”,我们抓着头发,想把自己提离地面。现在才明白,这不可能。

这几年砍树之风是基本刹住了,西北地区也大搞退耕还林。但是在城里却拼命地盖高楼,楼房和树比赛着往高长,在人为因素下,树当然比不过楼。于是满城都是证明人的伟大的水泥纪念碑。三十多年前,在北京上学,四合院的墙头不时伸出枣树枝或柿子树枝,那时真是住在树荫下,走在绿荫里。城市要发展,当然不能总是四合院。我仔细观察过,一棵大树可长到六七层楼高,欧洲许多城市的房高也多是六七层,我们却非要高过树,挤走树才甘心。每次我登香山,远眺京城插着的一座座水泥楼,灰蒙蒙一大片,总联想到一片墓碑之林。在和树比高低的竞赛中,我们迟早要葬送自己。

【写作借鉴】

开篇引述材料作为议论的由头:我代表团好奇塞舌尔的“房高不得超过树高”的规定,主人解释是因为岛国荒凉和狭小,需要依靠树木改善生态。文章顺承材料,先议论树在造氧和储水方面的功能,然后联系现实生活,批评脱离生态和基本条件而盲目发展的心态和史实。接着进一步联系当前城建方面的问题,批评城里拼命盖高楼、与树比赛长高的荒唐,指出了不顾环境生态而盲目建高楼的危害。文章采用“引—议—联—析—警”的结构方式,调度和穿插古今中外的事例,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可谓纵横恣肆、挥洒自如。

猜你喜欢

梁衡塞舌尔四合院
The beauty of quadrangle courtyards美丽的四合院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幸福三重揍
四合院下的宝藏
山村民居
从修辞手法的运用看梁衡散文特点之综述
塞舌尔代表团到访北京市旅游委
梁衡《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