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2017-03-28史莉丽

戏剧之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舞种民间舞民间舞蹈

史莉丽

【摘 要】地方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有着鲜明的特色与优势。通过参考山西民间舞在山西各高校教学实施中取得的成果,分析地方院校在民间舞课堂教学改革中把握的地方性与应用型两大要素,旨在通过民间舞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技术技能,创建专业鲜明的特色学科,为地方院校舞蹈专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可鉴性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课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18-02

改革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明晰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改变传统的民间舞教学模式;第二,怎么改变、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继承学习,一些经典的教学形式引领了许多教学新手,使之能少走弯路顺利上岗。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领域扩展需求的不断增多,考核评价人才的标准不断提高,对各高校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有了更多的要求与内容。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才能迎合时代发展的脚步与节奏,保证培养的学生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与创造价值,保障学校下一步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能力。

地方高校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向地方输送高素质的综合应用型舞蹈人才,这就决定了它的两个属性,其一是地方性,其二是应用型。这两点是民间舞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把握的两个基础。

一、定位地方,彰显特色

地方性明确定位了其地域的个性存在与需求。实现地方性,就需要对地方舞蹈加以充分利用与研究。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作为在舞蹈专业上具有权威性的高等学府,它们所要传承的民族民间舞种类是宏观且具有代表性的。通过这类院校对舞蹈的推广与传播,使我们对中国大江南北的舞蹈风格及文化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各地方的民间舞却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与发展挑战,地方民间舞需要一个新的生存空间,地方高校舞蹈专业需要一个新的生存领域,因此,地方民族民间舞蹈与地方高校舞蹈专业达成了契合点。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存舞蹈250余种,地方民间舞纷繁多样、异彩纷呈。文化体系由北至南可划分为三类,即北部的边塞文化,中部的晋商文化与南部的农耕文化。三大区域孕育而成的最具代表性舞种有晋北踢鼓子秧歌、原平凤秧歌、晋中左权小花戏、晋南翼城花鼓、万荣花鼓等,这些舞种都有着独特的地方艺术魅力。虽然山西的舞种没能像学院派民族民间舞八大体系那样被推广与认知,但近几年,作为山西地方舞蹈文化的代表,这几大舞种也吸引着众多国家级知名院校与地方知名学府前来取经学艺。山西高校舞蹈专业对山西地方民间舞的引入式教学,对未来山西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与影响。传承地方民间舞蹈文化的策略与方式多种多样,地方高校舞蹈专业作为传承保护地方艺术的主要阵地,有着义不容辞的使命。

例如,忻州师范学院结合地方优势,将“原平凤秧歌”倾力打造,创作出舞蹈作品《秧歌情》与《凤秧歌》,分获“荷花杯校园舞蹈大赛”铜奖及“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一等奖;对地方舞蹈文化资源进行整理与分析,出版了《忻州民间舞蹈研究》《原平凤秧歌研究》《山西民间舞蹈教程》等多部专著与教材。山西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在近几年的实际教学中逐步探索,在民族民间舞课程中适当加入山西舞种的教学,开设晋北“踢鼓子秧歌”、晋中“左权小花戏”,以及“晋南花鼓”“原平凤秧歌”“榆社霸王鞭”的教学,并成功举办了山西民间舞教材建设成果展示,得到了业内外专家及山西大众的一致认可。太原师范学院舞蹈系建立了山西民间舞蹈研究所,筹建了首个山西民间舞蹈文化博物馆。教学中,山西的各代表舞种均有专职教师教授,山西民间舞教学列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由此带来的编创剧目在全国各类比赛中殊荣不断,充分利用本土文化展现出了山西高校舞蹈专业的特色。

这些成功的实例清晰地反映出地方高校运用民间舞课堂传承地方舞蹈文化带来的成果。高校成就了地方文化的发展,地方文化同时也成就了高校的专业发展,互惠互利,相得益彰。

二、强化应用,拔艺创专

实现应用型,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理论讲授,在学生的表演、编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与设计。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与专业素养,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教学工作。

(一)优化改革民族民间舞的课堂教学结构。首先,打破“口传身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加入情境式教学、情感启发性教学、创造性教学。在低年级中运用大舞种穿插小舞种的形式,将民间舞的八大舞种与地方舞蹈结合。高年级学生不分舞种,利用“元素教学法”,将原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组合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变成现在“教师教元素——学生学与思,通过元素自行编排组合、练习后与教师交流,教师提出问题与整改建议——学生再次修改到展示”的三段式教学,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其次,规矩中的自由把握。教师要明确一点,即民间舞的自娱性与即兴性是其主要特点。教学不能成为固定模式,学生的动作不必要求整齐划一,在初步把握舞种的风格特征后,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身体在自然舞感下感受民间舞种的魅力所在。相信大多数教师在初学某一舞种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如对某一个动作把握不准、练习时无感觉或感觉不对味儿,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突然发现不可完成的动作变得顺畅了,有感觉了。因此,在教授一个新舞种或新动作时,教师要把握好教授的“度”,不能“框死”學生的肢体,要在风格掌握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对学生动作的要求,让他们有一个对动作自我消化理解的过程,这样才能更快掌握民间舞的动作,对动作驾驭得更自然、更有表现力。

(二)构建相关课程与民族民间舞课堂的逻辑关系。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必须与其他相关课程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民族民间舞教学法、民间舞蹈文化、排练、剧目、编导等课程相互交织,以民间舞理论课程为指导,以民间舞课堂为主渠道,剧目、排练等实践课程辅助加强,最后延伸至编导课程编创出新,形成环环相扣的一个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鼓励学生寻找专长,以优长带动其他课程的学习兴趣,稳步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养与技术能力。

对于现今地方民间舞蹈文化,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可持续发展的“活体式”舞蹈艺术资源;二是濒临绝迹的“古迹式”舞蹈文化资源。根据其在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应给予针对性的保护传承教学研究工作。从理论上加强整理分析舞蹈文字记录资源的研究,民间舞涵盖的厚重历史文化,能够为下一步的民间舞课堂实践教学提供牢固的前提基础。对于还有影像的地方舞蹈文化,要加强实地采风,通过对当地各类演出、表演的实录,以及对当地老艺人的专访、学习,将各类影像资料收集、采集后,进行提炼、分类,进入课堂,传承推广,强化学校专业特色,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舞,以其独特的魅力渲染着各高校民间舞课堂,影响着各地方舞蹈专业的教学发展方向。社会需要全能型舞蹈人才,地方舞蹈文化需要延绵不断的生命力,只有各高校对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开展长远的构建,才能肩负起传承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黄斯.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2).

[2]顾小英,田彩凤.山西民间舞蹈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10).

[3]赵林春.山西民间舞[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3).

基金项目:忻州师范学院2013年教改项目“《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究”,项目编号:JG201329。

猜你喜欢

舞种民间舞民间舞蹈
论舞种:中国传统舞蹈定位与分类的“钥匙”
打柴舞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外松内紧”的内涵与实践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新中国舞蹈发展70年回眸
芭蕾基训对民间舞教学的影响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