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声乐科学性与多样性的实践

2017-03-28丰富强

戏剧之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多样性科学性

【摘 要】中国声乐是指符合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是包含所有中国元素的声乐演唱。声乐教育家近年在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声乐多样性,对中国声乐的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本文试从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的角度论述中国声乐的科学性与多样性,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科学性;多样性;中国声乐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094-02

中国声乐是在多种演唱形式如传统的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等基础上提出的广泛性和融合性的概念,是一门大学科。中国声乐承载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在发展中走向成熟,成为中国文化与民族特色的旗帜之一。中国声乐吸取我国传统民族艺术形式的精髓,同时借鉴了西方音乐的科学发声方法,因此中国声乐兼具科学性、文化性、多样性和时代性,体现了中国文化特征,符合中国的审美传统。

一、中国声乐的科学性

声乐的科学性是指声乐演唱中的普遍规律,是每一位声乐演唱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是声乐演唱中用来完成作品、表达情感的基本手段,但不是学习声乐的最终目的。科学的演唱方法在几代声乐艺术家和教育家的努力下,已经成为一个普及的概念和声乐学习中的基本要素。

在声乐演唱和教学过程中倡导科学性的目的,是因为遵循声乐演唱中的普遍规律能更容易达到表现作品的基本条件,如给人美感的音色、具有穿透力的音量以及不可缺少的耐力和张力等。我们现在所说的不科学的演唱,是从演唱方法上来评判演唱的科学性。当下流行歌手为了追求个性化的沙哑音色,长时间刻意挤压声带或“嘶吼”,这种做法也许会增加演唱的特色,但会对声带造成很大的负担,如声带小结、声带出血等,所以大家必须遵循演唱的科学性。

中国声乐中,科学的演唱方法不是用美声唱法演唱中文歌词。首先,中国人的发声系统和欧洲人在结构上存在差异,如果声乐演唱者一味模仿美声唱法的声音效果,不顾自身的生理条件,是不科学的。其次,汉语与西方语言如意大利语在发音上存在着巨大差异,我们本身的发声习惯与西方有所不同。另外,中国传统音乐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演唱方法,对中国声乐的科学性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中国声乐的科学性是扎根于中国土地上的科学发声方法,不是生搬硬套、抄袭美声;是与时俱进的,不是死守老法、停滞不前;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融合,是在中西声乐艺术的融合中保持“本性”。

二、中国声乐的多样性

科学的演唱方法运用于每个人时,因个体具有特殊性,所以每个人的演唱和学习应该在科学性的基础上体现出个体的个性,也即声乐的多样性。由此可知,声乐多样性是结合科学性发展而来的,二者是有内在联系的,是相互依赖的。多样性体现在教学工作者和声乐学习者两个主体的共同作用和相互影响之中。

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要准确定位,并进行个性化引导。对声乐教学工作者来说,因材施教显得异常重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学生在性格、自身条件、学习程度以及接受能力方面都是不同的,在引导方式与教学进度上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因而科学性需要多样性的支撑,每个人需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定位时,在学生演唱风格的把握上要合理且能发挥其最大优势。学生通过科学训练,解决了声音音色的统一,这时要根据学生自身的音色、外形、性格等因素对其进行准确定位,使每个学生利用自己的音色特点,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表演风格。否则,学生学会了共性的演唱方法之后,不知如何凸显自己的长处,演绎出与众不同的亮点。

和声乐教学工作者一样,声乐学习者同样也要有多样性的概念,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多样性的演唱是歌者综合能力的体现。声乐学习者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会发现唱某一类型的歌曲游刃有余,排斥自己不擅长的歌曲类型,局限发展自己的潜力。有时,我们会说一个歌者只能唱好一种风格的歌曲,“歌路”很窄,这实际上体现了歌者综合演唱能力不强。如果心中有多样性的意识,就会从自己不擅长的作品类型中看到自己在演唱技巧上的不足,找到自己的短板,并加以改进和完善。同时,只有全面掌握和熟悉运用声乐技巧和理念,做到全方位的发展,掌握了本专业理论与实践基础,就能在多样性中找到正确的创新方向。

其次,多样性要求歌者善于吸收不同风格艺术的优势和长处,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中国的音乐文化极具多样性和多元化,歌者应从中汲取养分来丰富自己。如今,中国音乐院校開设有京剧、昆曲、说唱、民歌等课程,一方面要传承中国传统艺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能从中吸收一些有利因素,丰富自身的演唱经验。

总之,多样性的概念在声乐教学、声乐学习以及表演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三、中国声乐多样性的实践与思考

在声乐实践中通过尝试不同的演唱风格,我们发现,不同风格作品要求不同的科学性。《我住长江头》和《玫瑰三愿》等艺术歌曲,速度为中速,节奏变化不大,多为长线条乐句。演唱时,要打开整个共鸣腔体,打开喉咙,强调歌唱中的腔体线,使声音圆润,要有立体感,这样才更符合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在演唱《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和《生死与党心相连》等中国传统民族歌剧选段时,由于艺术风格不同,演唱要求也不同。因为剧中人物的内心状态和情感变化不同,作品的节奏变化以及声音的强弱、音色的明暗程度需要随之变化;在旋律上,会出现“一字数音”的“小弯”;在演唱中,要强调色彩线,这样,音色会更加明亮,符合民族歌剧的风格要求,同时,在“小弯”中运转更灵活。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用演唱民族歌剧的科学方法来演唱艺术歌曲,就变成了“不科学的演唱”,科学演唱方法是会变化的。

个性的演唱体现了歌者对歌曲的思考和对自己演唱风格的定位。由于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会的进步,各种资源的获取变得十分便捷,很多学生在学习一首作品时,不是先研究谱面,而是从网上找到别人演唱的视频或音频,靠“听”或“看”来学习,把别人对作品的处理方式作为自己的处理方式。其实,对作品的思考能力基于歌者自身的音乐、艺术和文化修养,需要歌者不断地充实自己,并在实践中不断地练习。

中国声乐在国内外各类声乐表演艺术的综合影响下,发展趋势呈现出多样化,形成了一个代表民族精神和内涵的聚合体。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实践舞台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声乐学习者在走出校园、积极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与时代接轨的同时,还要通过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全方位的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定位。

四、结语

中国声乐以科学性实现中国声乐舞台元素多样化。中国声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我们在充分利用好这笔财富的同时,要吸取科学的声乐理论与技巧,将中国声乐进一步发展成能体现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审美的表演艺术,让中国声乐承载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气质和精髓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马秋华.中国声乐表演艺术人才的培养——声乐教学中的共性与个性[J].中国音乐,2011,(3):148-151.

[2]马秋华.中国声乐教学与实践多样化的探索与创新[J].歌唱世界,2012,(12):28-30.

作者简介:

丰富强(1993-),男,山东省临沂市人,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表演专业,本科。

猜你喜欢

多样性科学性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利用网络教学多样性 开展有效教学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机制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