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是最大的乐趣

2017-03-28王璐

投资北京 2017年3期
关键词:威特

王璐

1996年,格外传奇的一年,国内市场的空前繁荣及新兴企业的集体胜利让中国的企业家们信心爆棚,进入“世界500强”在这一年成为了企业家们的共同梦想,翟富昌的创业之梦正是在这一年被点燃。与当年柳传志在中科院计算机所的小平房创办联想颇为相似,翟富昌创办的北京德威特公司诞生于中关村电工招待所一间15平米的小屋,如今已经走过了21个年头,目前德威特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中低压保护产品制造商之一。“安全、稳定、可靠”一直是企业所追求的最重要目标。董事长翟富昌说:“工业产品的要求是必须可靠,一旦出问题就要停产,对企业影响非常大,我们少做点没关系,但一定要做精品。”不贪眼前利,珍视身后名是翟富昌的经营哲学,踏踏实实做事让德威特的产品在用户中有口皆碑,许多用户的大型设备已经更换了几轮,德威特的产品依然在稳固运行。

有人说,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是由创始人决定的,企业是在创始人形象和个性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德威特对品质精益求精的追求和默默无闻的作风毫无偏差地诠释翟富昌的为人。翟富昌可以算得上记者见过的采访者中最为低调的一位。“就没必要提我的名字了,我们的企业有很多优秀的人才,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见面伊始翟富昌正襟危坐地说出这样一句话,见到记者的尴尬,公司的陪同人员向记者解释翟富昌为人低调,除了河南商会的一次专访外从来没接受过任何媒体采访,他总是强调把事情做好,不愿意突出个人的作用。现在更是如此,公司引进了很多的人才,翟富昌渐渐淡出具体事务,让更多地人才承担重要角色。其实翟富昌始终都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科学家。

实验室里的带头人

1983年毕业于湖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翟富昌,当时是我国最早涉足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研究者之一。扎实的专业背景令他一毕业就进入到了大名鼎鼎的许继电气上班。许继电气是国家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控制行业的排头兵,被誉为我国电力装备行业配套能力最强的企业。在这家座落于河南省的著名企业中,翟富昌一干就是11年。这11年当中,翟富昌只做了一件事——研究。用他自己的话形容,“我除了大年三十、初一,其余的时间我都扎在实验室,经常到半夜回家。”当时国企的“大锅饭”制度背景造成了很多人处于松驰的工作状态,而在这样毫无压力的状态下,身处研究所的翟富昌却心无旁骛地搞起了他的研究。研究项目做产品,难度大、困难重重的事情往往被派到他的头上。“我干活的特点就是只要领导交待下来的事情,我就想赶紧干好,要不然自己睡不着觉。”翟富昌说。于是,自己联系开模具,加工制造自己跑,采购、客户试点、演示……所有的环节都是自己一条龙完成,翟富昌的理由是:“等着别人协调不如自己干,按照正常程序提计划、采购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我一天就出来了。”在收入平均的时代,身为技术带头人的翟富昌一个人的工作量却相当于数个研发员。

是金子总会发光

1993年,厌倦了体制的桎梏让翟富昌决定离开河南去北京看看。

暂别了家中的妻子和5岁的儿子,翟富昌迈进了清华产业集团的大门。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在清华紫光集团公司,由翟富昌主持研制的产品成为了公司的主打产品,在一群顶尖人才中,翟富昌被推举为研发部经理,集团主管称他是“不可多得的高级人才”。

面对这样的赞誉,翟富昌始终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

“我一点也不比别人聪明,只是我比别人下的功夫深,就这一条原因。”翟富昌总结道。上学时期,大家都在假期尽情玩耍,翟富昌则趁着假期认真自学;在许继电气的工作期间,别人晚上喝酒聊天打牌时,他一头钻进实验室搞实验;接触到新项目高端大型的变电站,他一定会前往考察研究,不懂就回来查阅资料。日积月累,翟富昌渐渐成为了行业的专家,科研创新成为了他最大的乐趣。

专业成就梦想

为了把更多的理想变为现实,翟富昌决定自己创业。1996年北京德威特公司成立。公司经历了种种变迁。从最早在中科院电工招待所的一间15平米的房间,很快扩大成两间、四间,之后去了半导体研究所的7楼顶层,虽然没有电梯但却比原来面积大了很多。再后来辗转至学院路租了一层小楼直到今天在顺义区买地建厂拥有自己的办公及生产基地,同时在中关村软件园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公司办公场所的变迁见证了德威特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员工也从最初的三位创始人发展到今天将近300人的规模,员工中大部分博士硕士毕业于清华、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知名学府。技术型创新公司需要不同专业的人才共同搭建平台并不断磨合以创造更好的业绩,为了让企业在平稳地发展过程中具有十足的干劲和创新意识,作为领头人的翟富昌丝毫不敢懈怠。

长期积累的深厚专业技术背景加之贯穿始终的超前思维和视野让翟富昌独具敏锐开放的创新能力。德威特的每一项新技术都蕴含着大量的创新基因,一个产品囊括十几项国家专利也是司空见惯。

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

在国内制造业普遍追求市场规模和利润最大化的现状下,翟富昌依然执着于追求极致的品质和设计,他并没有止步于已有的成绩,而是始终对新设计、新工艺饱含热情,日复一日地汲取积累各类前沿科技信息并前瞻性地预判出未来发展趋势,目前由他主导研发的一项产品技术已成为了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翟富昌简要概括了这项技术的核心:任何自动化都离不开电的驱动,利用德威特研发的智能开关系统做好工业制造中最后一公里的能源管理,而這样的节能管理可以精确至毫秒,这对于工业制造领域的节能效果不言而喻。

系统融合了云计算、大数据存储和分析挖掘等互联网技术,并实现了基础能源管理系统、高级能源预测优化系统、多介质综合优化系统的云端处理。用户只需在监控中心放置一台瘦客户机,即可完成节能管控系统的构建。

翟富昌为记者举例,例如汽车生产线的点焊机,真正有效使用就是点焊时“嗞”的那一瞬间,只有几百毫秒,但能源浪费相当惊人。而他们的设备通过数据采集和回收,精准控制瞬间用电量,瞬间能量补偿让使用的那一刻能够达到能量尖峰。“现在的工业节能都是在变电站里放总的控制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我们是装在开关里,你变化得越快,我的节能效果越好,我通过核心的末端执行元件把节能做到骨子里去。”一讲到自己的产品,翟富昌格外投入和认真。

家庭生活、工业生产、市政服务,只要能用到电的地方,复杂笨重的大型設备逐渐可以被体积小巧的智能物联网开关所代替,精准的云端数据分析与节能控制取代了仅凭人为的经验判断操作,专业化的安装、运营、后续服务节省了大量维护、监控的人力成本,所有的一切都源于一个系统化的终级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从根源入手

“我们以前搞的东西离老百姓太远了,现在我们往民生领域拓展,效果会放大得更快,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更明显。”翟富昌在擅长工业创新的基础上逐渐转向工业与民用的结合,并且更加游刃有余。这一次,他瞄准了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充电难一直成为电动汽车推广的瓶颈,翟富昌通过自己的充电产品把充电问题解决到社区里,做好社区的能源管理成为他的新目标。最为难能可贵的是翟富昌总能竭尽全力地让自己的想法得以实现,这些先进设计理念并没有仅仅停留于想象之中,他的研发设计凸显了高科技产品的实用性。

车主每天回到家就能在自己的车位上充电,不受天气、场地、时间等因素的限制,通过手机扫描充电器上的二维码,充电插头自动弹出,与车联结后自动锁死,保障用电的安全、可靠,充电期间车主可以放心做自己的事情。突破以往的设计体现在充电器体积格外小巧,却拥有大容量快速充电能力,像一本书一样可以直接镶嵌在地面上。这款充电产品结合工业产品可靠耐用的设计理念,实用成为了最重要的一环。全密封环保金属的材质非常结实,不怕风吹、日晒、雨淋,可以安装在户外环境而不担心老化和损坏的问题。

翟富昌并没有满足于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显然不是他的设计初衷。在社区内,特别是老旧小区建充电设备最大的障碍就是电力系统容量不足。盲目建充电站会对主变压器造成很大冲击,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烧毁的情况,因此管理单位对此相当谨慎。

翟富昌要做的事情就是执行一揽子方案,从社区的高压进线,到变压器以及每一幢楼的每一用电终端,通过互联网云平台的大数据进行智能自动调配,全方位统一解决整个小区的用电问题。他举例说道:“社区的电能通过大数据进行智能自动调配,系统会在保障居民基本用电需求的基础上,错峰分配充电时间及容量,如果你有急事需要快速充电,可以通过手机APP平台提出申请,那么系统会在最快半个小时内为你的车充好电。”

这项充电产品目前已完成开发,但研发却已经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我当时去了一趟美国硅谷,了解到了无线通信技术最前沿科技的最新进展和理念,我意识到未来所有的产品都要用互联网思维,以后是移动互联的天下。”翟富昌无疑是具有超强的新技术敏感性的。这几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成立了节能、电磁兼容、物联网等工程实验室,加快了技术的研发脚步,为此翟富昌心存感激。

翟富昌始终抱有一个观点:“创新才能体现德威特存在的价值,德威特决不做简单的模仿者、追随者。”同事眼中的翟富昌是一位默默无闻,内向却不失谦和的人,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但在重大事情面前总是想在大家的前面,始终正确地把握着未来的趋势和公司的方向。就是这样一位将创新研发作为自己终生目标的企业家,凭借着不懈的坚持和过人的胆识带领着队伍克服了无数困难,在设计研发投入阶段咬紧牙关,以强大的信心带领着整个团队认准目标勇往直前。

猜你喜欢

威特
教育应该是快乐的
卡尔·威特的教育
恍然大悟:著名的“卡尔·威特教育法”竟是这样的
邻居家被盗
长颈鹿的叫声
照片
划船上班
名马丢失的时候
吃剩的苹果
一个神童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