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多声部表现能力
2017-03-28朱琦
朱琦
[摘 要]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多声部教学,培养学生的多声部表现能力。
[关键词]教材;合唱;表现力;能力;节奏训练;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71-01
音乐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和识谱视唱能力欠缺,教师在教唱二声部时常常束手无策,以至于不得不放弃二声部的教学,把二声部歌曲当做单声部歌曲来处理。长此以往,導致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学生多声部表现能力欠缺。那么,教师如何结合教材中的合唱作品,培养学生的多声部表现能力呢?
一、抓实音准节奏训练,打好多声部的教学基础
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比音高更容易被感知,也是最容易引发学生兴趣和感受的音乐要素。因此,教师要从低年段开始对学生进行多声部的铺垫练习,抓实学生的音准节奏训练。
例如,2 / 4 X X│X X│X XX│X XX│XX XX│XX XX│X X│X X
这看似简单的节奏练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很多形式的节奏训练,可以X的节奏拍手,XX的节奏拍腿;可让一部分学生拍手,一部分学生拍腿;可让一部分学生从前至后拍击节奏,一部分学生从后至前拍击节奏……形式多样的多声部节奏练习,就像多声部旋律一样,或前或后,或强或弱,形成节奏上的鲜明对比。这样教学既有趣,又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对比,使学生在训练不同音高的同时,感受到不同的和声效果。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锻炼学生的多声部表现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改变演唱形式、创造多声部声响等,使学生提前形成正确的多声部听觉记忆。
1.改变演唱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变齐唱为领唱、一领众和、对唱、接口唱、卡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多声部表现能力。例如,《夏日的雷雨》可以采用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猜谜谣》可以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共产儿童团歌》可以采用卡农的形式演唱。领唱、一领众和、对唱、接口唱、卡农等形式相比,卡农对于低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卡农实际上就是轮唱,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形式,是学生发展多声部歌唱能力最好的准备。
2.加入打击乐器
细心的教师一定发现低年级教材中的打击乐伴奏谱,其实就是生动的多声部音响素材。例如,歌曲《两只小象》用圆鼓板、三角铁和不同的节奏作为歌曲伴奏。又如,歌曲《亚克西巴郎》,不仅用铃鼓和三角铁作为歌曲伴奏,还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选用其他乐器和合适的节奏作为歌曲伴奏。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主,使学生从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不同节奏中亲身体会和声的协调与美。
三、不断“创编”歌曲,带领学生走进多声部
中年段教材中歌曲的二声部容量很大,有些还很有难度,这让教师感觉无从下手,但也有一些歌曲结构相对简单,留给教师很大的创作空间。因此,在训练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从“创编”教材歌曲着手,通过增、删、调、补,带领学生走进多声部。
1.同音垫底两声部练习,把控多声部的不同声响
从三年级开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进行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节奏同音垫底的两声部练习。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童谣诵读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轮读轮唱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初步尝试练习两个声部的和声,也是培养学生和声听觉习惯的好方法,使学生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倾听,学会把控不同的声音。
2.创编固定小乐句形成伴唱,为歌曲配置简单声部
二声部片断(或称旋律短句)的练习,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两个声部同时发出的声响上,使每个音唱饱满,注意力集中在相互的声音调整上,达到共同的和谐。如《丰收之歌》,教材中固定小乐句的设计就非常精巧,这样设计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锻炼了学生的声部控制能力和把握能力。
3.建立三度音程概念,完美演绎教材合唱作品
在教材合唱作品中,三度音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音程,也是一个常用的音程。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三度音程是比较难把握的音程,要唱准它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入手,为学生进一步找到三度音程的感觉打好基础。例如,在教学五年级《白兰鸽》一课中,教师可从三度音程练习入手,即高声部从mi唱到do,低声部则从do唱到la。学生刚开始训练时,由钢琴辅助,熟练后清唱,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边唱边聆听两个声部融合的美妙。这样教学,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内心听觉。
总之,多种形式的多声部表现丰富了音乐的内涵,对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集中注意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多声部教学,收到“教学无痕,润物无声”的效果。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