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姿态才能改变结果

2017-03-28肖惠玲

中小学德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理论班主任

肖惠玲

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对班级管理大有助益。对此班主任应把握家长心理,坚持当众表扬、同感同理、及时家访和认真倾听等原则,实现和家长的正向沟通,助力学生成长。

学生发展;家校沟通;班级管理

G41

A

2095-1183(2017)03-00-02

在班级管理中,不少班主任由于与家长沟通不畅,因此常常发出“不仅孩子难教,家长也难缠”的抱怨。对此我们该怎么办?毋庸讳言,现在的教师大都学历高,有识见,讲技巧,甚至不缺情怀,但独独有一样他们没有意识到,那就是教育其实就是个服务行业,不需要太多“高大上”的技巧,因此把身段放下一些,把姿态放低一点,更有利于传道解惑和家校沟通,教育的效果会更好。为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时时注意几个原则。

一、当众表扬,强化学习动机

刺激-反应理论(S-R)认为,学习是某种刺激(S:stimulus)与某种反应(R:response)的结合。按照这种理论,学习就是某种习惯的获得,而其必要的条件是动机的强化[1]。因此,如果学生的学习得到某种强化(如得到好成绩、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赞扬等),他们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反之,学习动机就会减弱。

学生如此,家长也一样。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与家长谈话尤其是有旁人在场时,要尽量多表扬,让家长感觉到愉快和被尊重,从而相信老师的教育、支持老师的教育,并进而把这种情绪传导给孩子,使孩子产生想学愿学并享受学习的积极情绪。反之,沟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只有反效果。

二、同感同理,成就良好沟通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鲍特(J·W·Whibaut)和凯利(H·kelley)提出的社会互动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互动,而互动的核心是相互依赖[2]。社会学中将这种相互依赖称之为“相倚”。应该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也是“彼此相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凸显双方的主体地位。但现实情况往往是,教师是互动的主动方,决定了互动的发起、进行和结束,而家长属于被动方,总是被“牵着鼻子走”,因此尊重家长,让家长在心理上取得与教师地位的平等,是成就良好沟通的基础。

有位班主任曾经与一位家长水火不容,原因是他经常当众批评其孩子,甚至对这位家长本人也经常不留情面地给予批评。这样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完全处在不平等位置,沟通效果可想而知。后来换了一位班主任,新班主任与这位家长沟通时特别注意平等互动,且对其孩子很有耐心,家长甚至亲眼目睹其蹲下来为自己的孩子系鞋带。这让他非常感动,因此对这位新班主任相当信任,且积极配合。在这种良好的沟通互动中,孩子不断进步。

爱默生说: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可见,在与家长沟通时,只有尽量做到同感同理,才能成就良好的沟通。

三、家庭访问,实现环境互动

以布郎芬布伦娜(Bronfenbrenner)为代表的生态系统理论派认为,个人的成长来自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互动过程不仅发生在同一层环境系统,也在多层环境系统中交互形成,每个系统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系统互动,且复杂地影响着个人发展。[3]家庭与学校虽然属于个人成长的不同系统,但如果把它们看作没有交集的独体,那是不可能真正促进孩子发展的。事实上,这两者也必定是有机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孩子心理发展。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其教育功能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而每个家庭因为种种因素的不同,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家庭教育结果,并进而影响到子女的成长。对此,教师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详情,了解孩子,进而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学生小坤,人聪明,可是爱搞恶作剧,让老师们头疼。家访后得知,小坤家是书香门第,一家人知书识礼,但孩子备受溺爱,极不懂事。为此,我先对小坤的长处进行了一番表扬,然后把小坤的课堂表现照片给家长看。家长们都相当惊讶,没想到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竟是这样的。此时我才说,上课时不去影响别人这个要求合不合理?家长表示合理,于是我们一起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从此,小坤的课堂表现彻底改变。

可见,只有实现了教育环境的有效互动,孩子才能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这也告诉我们,家校之间的诚意沟通不但必要,而且极其重要。

四、认真倾听,尊重人际需要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W.Schutz)提出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4]因此,在社交生活中,一个跟你交谈的人对他自己的事情、自己的问题,要比对你的事情和问题感兴趣得多。这时,你应仔细倾听,因为这是他所迫切需要的。可见,认真倾听在人际交往中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

显然,一个教师无论有多么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养,都不可能把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一个家长无论学历高低,也都可能有比教师高明的地方,而且作为家长和教师教育的旁观者,他可能更容易发现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权威”,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倾听他们的想法,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

有一年,我担任一个六年级班的班主任,有一次开家长会向家长们征询意见。结果,家长中的一位中学名校校长建议,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去他们学校参观,感受那里的学习氛围与文化底蕴,得到其他家长的热烈响应。于是,在那一天,我们早早地来到那所名校,看到那古朴的校舍,浓厚的文化氛围;看到那些正在攻读的高三学子拿着书本步履匆匆,奔向灯火通明的教室……我们都被深深地震撼了。无疑,这种教育的效果是空洞的说教所无法比拟的。那一年,这班孩子考出了出色的成绩,很多都进了这所名校。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一年,孩子都不一样,家长同样如此,为了更好地顺应这种变化,教师只有诚心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實现科学而有效的沟通。

参考文献:

[1]王振宏,郝文武,栗洪武.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26.

[2]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邱泽奇,张茂元,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2.

[3]蔡晓明,蔡博峰.生态系统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79.

[4] 舒茨.社会世界的意义构成[M].游淙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3.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红火炬小学

广东广州 5120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理论班主任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我的班主任①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理论”与“实践”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