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生活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的探索

2017-03-28伍秀峰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3期

摘要:将“生活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串联素材,发现美点,提炼中心,表现“真”“善”“美”,选择人称结构,抒情达意;对“生活真实”素材进行剪裁加工,展开想象,通过多种手法突出主旨;对初稿修改润色,注意段落衔接照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巧借历史穿越,嫁接出新,表达对话题或事物、社会现象等的深刻看法。

关键词:生活真实;艺术真实;抒情达意;剪裁加工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一方面表明生活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素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艺术理应去表现生活。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然而,当前许多初中生在表现或再现“生活真实”时,往往把“生活真实”简单“复制”就付诸笔端,选材、构思、主旨、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难见精品。因此,如何指导初中生将“生活真实”上升為“艺术真实”很有探索价值,本文就此谈谈看法。

一、串联素材,发现美点

许多事单独看,常感平凡,如果将几件事联系起来看,平凡中可能就蕴含了动人的情感。比如春暖花开是很平常的事,如果联系到这花是生长在岩石下的,那就能显出花的顽强的生命力了。母亲给孩子熬中药很平常,如果母亲还给孩子找白糖,冒雨买白糖就显出母爱的深沉了。因此,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见闻、家庭温情、校园花絮,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素材集”,记录下 “成长足迹”“人间百态”“师生交往”“青春激情”“旅行见闻”等内容,并善于将素材串联起来看,就能发现生活的美点。

二、提炼中心,见情见理

“社会真实”是纷繁复杂的,在将 “生活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时,要指导学生从表现“真”“善”“美”的角度,从表象看本质,甄别、选择好素材,再根据表达的需要,提炼中心,见情见理。例如:丘艺菲同学的“素材集”记录了她在学习吉他的过程中,其父根据孩子的逆反心理,巧施妙计,冷言相对,百般劝阻,甚至打击她,劝她别浪费时间,别影响学习,而丘艺菲同学却偏要练好吉他,最终克服困难,学会弹吉他的故事。此事既可以表现丘父高超的教育智慧,也可展现丘艺菲同学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再比如:丘洪骏同学的“素材集”记录了这样一件事,讲的是一位穿着朴素的中年男子走进一家面馆,坐在凳子上,看着一对青年男女吃面。这对青年男女被看得很不自在,没吃完就离开了。此时,这位中年男子拿过一双筷子,将他们吃剩的面吃了。在场的一些人面露不屑之情,店主也有些生气。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年男子吃完后,走到柜台边,掏出揉皱的50元,塞进旁边一个为灾区人民募捐的箱子里。这件事,既可以表现中年男子朴实节俭、位卑爱深的高尚品质,也可以升华为哲理:擦亮眼睛,用心灵去观察生活,才能发现 “真”“善”“美”。

三、选择人称结构,抒情达意

确定写作内容和表达中心后,就应该考虑选择表现形式的问题了。我认为,由于抒情达意的侧重点不同,在选择叙述人称和文章结构上也会不同。重抒情的文章,可以用第二人称来写。如有位同学写《为中国女排点赞》,以第二人称叙述,热情讴歌了女排姑娘奋战里约奥运勇夺冠军,自信、顽强、敢打敢拼、为国争光的精神。因使用第二人称叙述,很好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如同和女排姑娘对话一样,显得更加亲切感人。而重叙事和主观叙述,则更适合用第一人称来写,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这样写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重客观叙述的文章则适合以第三人称来写,第三人称叙述的优点是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还要考虑文章主体部分的结构。如果需要通过并列的几件事,从不同角度去表现人物形象,那么,文章主体部分宜采用并列式结构;如果只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情感变化起伏不大,则宜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如果对某人的情感经历了较大的变化,则可以采用先抑后扬的结构模式。

四、艺术构思,剪裁加工

爱尔默·赖斯说过:“作者不是忠实地刻画事件,而是把他眼中的内在的实质传达给观众。”“生活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还须经过一番加工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再造功夫。这个艺术加工要服务于、服从于文章主旨的需要,要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通过烘托、对比、渲染等手法去突出主旨,甚至还要进行艺术虚构,增添、剪裁有关情节。如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网络上有一则新闻:某一天,某县慈善机构工作人员在广场上举行募捐活动,有一位乞丐上前,将随身带的麻袋里的一百多元零钱全部捐献出去,不留姓名默默离开。后来,我指导学生将这件事用第一人称来写,增添了“我”的衣服被乞丐弄脏的情节,突出了乞丐身体的残疾,渲染了天气的炎热,增添了乞丐捐钱时的细节描写和观众的表情反映等侧面描写,“我”的情感经历了由“厌恶——鄙夷——惊讶——钦佩——感动”的曲折变化,情节一波三折,引人注目,避免了平铺直叙,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五、衔接照应,修改润色

“生活真实”经剪裁加工后,已有“艺术真实”的雏形,但还需要进一步的修改润色,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衔接照应。所谓衔接就是利用一定的词语或相应的句子巧妙连接,常常用在意思联系比较紧密的句段与句段之间,使篇章前后连贯、脉络分明,共同为表现中心服务。照应是指句段内容之间的联系说的,是使篇章完整周密的重要方法。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

如丘艺菲同学在描述她学习吉他的过程中,写父亲故意用冷言冷语打击她学吉他,只注意到了一些语言描写,忽略了伏笔、前后之间的照应。如她写父亲嘲讽她的话“你反正学不了多久,迟早会放弃的”,我引导她再补上一句“说完,父亲脸上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狡黠”。后文讲到她练吉他练到手指起泡,痛得流泪时,父亲又说“别练了,我知道你吃不了这份苦”,我又引导她补上“爸爸说完,还朝妈妈递眼色”,这样就为结尾揭示父亲故意用激将法埋下伏笔,结构自然更严谨了。

六、历史穿越,嫁接出新

有时“生活真实”表现的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不是具体的个体事件,比如:公民道德滑坡、虚假广告、中国式闯红灯等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历史穿越,嫁接出新”的方式,以厚重的历史积累作为强大的写作之源,以典型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为材料,让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穿越到现代,将历史的启示与现实结合,表达学生对话题或事物、现象的深刻看法。比如,可让孙悟空穿越到现代,回到久别的花果山,发现花果山“树倒猕猴散”,不少人占地建别墅,环境遭受极大破坏,来反映当今环境遭受破坏、人们目光短视的现象。

将“生活真实”上升到“艺术真实”,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但也是必须要学习的。只有将“生活真实”上升到“艺术真实”,才能写出有深度的好文章。

作者简介:伍秀峰(1973— ),男,福建省上杭县第三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学生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