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

2017-03-28伍江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带一路

伍江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是利用中国自古以来建立的“丝绸之路”等国际贸易为主要依托而制定的国际经贸合作的国际化战略。在此背景下,全球的區域经济一体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要想使中国经济更有效率地对外输出,文化的交流是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小语种人才作为文化交流的关键节点,对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将立足于“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分析小语种人才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最后从政策支持、经济刺激和文化培训三个方面来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状况。

关键词: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一体化;小语种人才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1.041

1“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

据21CN新闻报道,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沿线各国在政治、经贸、文化等各领域的沟通与合作不断密切,各个国家之间语言交流与学习也顺势成为一股新的潮流,对于我国传媒界而言,要用融通中外的语言、文化和表达方式,把真实的中国介绍给海外华侨华人。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化战略合作的提出,对于全球化和地区性一体化,尤其是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是不可限量、不可低估的。在“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逐渐瓦解趋势下,美国这个“一超”正如《大国衰落》中所说的相对衰落,而与此同时的则是地区性的合作或者说是一体化程度在不断加深。对于“一带一路”而言,国际战略的宏伟计划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是“因果多元”的,比如经济因素、意识形态以及文化因素等,其中以文化因素最为突出,而在文化因素中,语言的沟通交流作用日益凸显。在“一带一路”战略涉及的诸多国家中,小语种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沿线的小语种对于多国的经贸合作起到了相当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多国的经贸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也使得小语种的需求变得更加旺盛。

2小语种的作用意义分析

小语种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或者间接的交流与沟通功能,使得国际经贸合作的状态逐渐从背离变化到相交与合作共赢。小语种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的经贸合作的具体方式主要是通过增进国家间了解,营造和谐经贸环境和促进文化交流,加深经贸合作来进行。

2.1增进国家间了解,营造和谐经贸环境

小语种在的使用人数、使用范围与英语和汉语相比微不足道,但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言,每一个小语种都是国家的象征。因此,如何有效地破除小语种之间的障碍,促进国家间的经贸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以中国和接壤的哈萨克斯坦为例,哈萨克斯坦使用的是哈萨克语,它与中国进行经贸合作,就不可避免地用到精通两国语言的翻译人才。由于经贸合作是一个系统化工程,不仅仅是货币与货物的交换,还有经贸交易背后的风土人情与地方性的交易规则。通过小语种的翻译人才及其之间的交流,就会对经贸合作的中方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了解进行加深,锻造基于互相了解基础上的合作信任机制。通过这样的运行机制,“一带一路”沿线的各国小语种国家之间就会形成一条信任链条,最终使得国际经贸合作成为可能。在这条基于互相了解的信任链条,国家间的经贸合作在进行速度越来越快的流动。

2.2促进文化交流,加深经贸合作

语言是文化的核心,没有语言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是不会长久的文化。这足以可见语言作为文化承载体的重要意义。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实际上也是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各国的经济类型、产业状况,哪怕只是产品的一些外形等细节,都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内容,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与文化息息相关。那么,小语种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沿线国家间充当交流的重要环节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的文化交流,使得国家间互相熟悉对方的文化,也就更易于接收其生产的带有文化烙印的产品,最终加深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经贸合作。

3小语种人才的需求状况探析

如图1所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经济刺激以及文化教育三个方面,本文将从结合“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对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3.1政策支持:“一带一路”破除壁垒

根据中国外交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为止,与中国建交的170多个国家中,通用的语种就达到了90多种,但是除了港澳台地区,国内仅能开设50多种语言课程。“一带一路”战略全线涉及了中亚、南亚及西亚等地区,与之相关的语种达到了40余种,值得一提的是,该战略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地区既有的双多边政治机制,借助了既有的区域合作平台,因而在政治层面上为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提供了相当的支持,可以预见的是,小语种人才将会因这一政策而大量涌入这一经济开放区。

3.2经济刺激:丝绸之路拉动投资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相关国家的承包工程项目已经突破了3000个,仅2015年我国企业就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49个周边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了接近20%。作为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对外投资已经显示了强劲作用,GDP的快速增长也使得第三产业的服务业需求变得异常旺盛,特别是在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上甚至出现了较大空缺。一方面,各国情况不同,对小语种人才的异国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小语种市场的稀缺性也使得小语种人才的待遇大大提高。

3.3文化教育:要专才更要全才

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是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学者提出,中国的语言应该与经济区域周边国家的语言进行双向互动,一方面要学习了解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化,另一方面更应该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推动我国语言文化的影响力。除了这一方面,我们更需要考虑的是小语种人才教育的“复合性”:由于与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小语种人才必须掌握一定的经济政治基础知识。仅仅学习掌握一国的语言文化是不够的,与经济活动相关的经验技巧对小语种人才的发展也具有相当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陆正刚.论中国—东盟发展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2]王敏,夏晓云.外向型经济下港口城市小语种人才需求实证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带一路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多边贸易有何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