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通货膨胀惯性分析

2017-03-28潘骏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政策

潘骏

摘要:通货膨胀惯性这一概念与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它体现着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控难度和滞后效应,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货币政策的实行效果。维持物价的长期稳定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简单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指标各时期的波动情况,同时为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惯性;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1.012

1引言

1.1通貨膨胀惯性研究的意义

维持物价稳定对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始终是宏观经济研究的热点。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历史上的通货膨胀,可以发现大多都曾经历过恶性通货膨胀,同时为此付出过沉重的代价。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背景下,通货膨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1.2中国通货膨胀惯性的研究背景及新变化

通货膨胀率最高值出现在2008年2月,达到了87%。虽然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通货膨胀的动态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一是通货膨胀率整体虽然不高,但是物价总水平运行并不稳定,而是表现出在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来回频繁转换。为了稳定该段时期总的物价水平,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日益频繁。二是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幅度逐步增大。根据宏观经济学的理论,随着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不断完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应该是逐步增强的。

2通货膨胀形成理论

目前人们在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方面达成共识的包括三类:一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二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三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2.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式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如图1所示,横轴Y表示总产量(国民收入),纵轴P表示一般价格水平,AD为总需求曲线,AS为总供给曲线。

2.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的过程用图形可以表示如下,如图2所示,假设经济起始于总需求曲线AD与总供给曲线AS1的交点A点,对应的价格为P1,产出为Y1,这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

2.3结构性通货膨胀

除了需求拉上型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以外,由于结构性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他们将这种价格水平的上涨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包括需求结构的变动、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变动、各部门开放程度的差异等。

3通胀惯性的研究方法

3.1通胀惯性的基本特征

根据弗赫尔(Fuhrer)的结论之一是,通货膨胀惯性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即通货膨胀水平越高,通货膨胀惯性越大,反之则越小,这一结论隐含着,不同时期,或不同特征的通胀或紧缩,对应的通胀惯性不同,通货膨胀的惯性随着经济人对货币政策变化的适应性而改变。而对于通胀惯性的形成原因,理论界普遍的共识是:工资或价格的刚性及通胀预期的变化是造成通胀惯性的主要因素,它包括工资或价格契约中存在的刚性以及缓慢的市场预期调整等。我国学术界和央行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惯性也做出了相应的研究。易纲(1995)较早地对中国的供求与通货膨胀问题做出了研究,虽然他讨论了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注意到了货币政策的滞后性,但并没有应用通胀惯性的概念,也没有对通胀惯性的成因进行阐述。在国内最早研究通胀惯性的是戴园晨(1998),其对我国通货膨胀惯性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定性分析,得出的结论也与国外专家所得出的结论相似。

3.2通胀惯性的测度模型

通胀惯性的研究通常采用自回归模型,又称AR模型。用AR模型的滞后项系数和来度量通货膨胀惯性,其一般形式可表示为:

πt=a0+a(L)πt-1+μt

CIRF=∞i=0πt+iμt=

11-a(1)

我们可以看到,a(1)的值越高,越接近于1,则累积脉冲反应函数的值越高,通胀率受到冲击后的累进效应越强,即通胀率波动后返回均值的时间就越长。因此,AR模型中滞后项系数的算术和一般被用来衡量通胀惯性水平。

4通货膨胀惯性的实证分析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GDP平减指数等都可以用来衡量通货膨胀。一般来说,GDP平减指数是最为合理的通货膨胀衡量指标,这是因为它涵盖了整个社会所有的产品的价格变动信息。但由于目前我国的月度GDP平减指数无法取得,所以这里用月度CPI、RPI和PPI数据,对中国的通胀情况进行衡量。选取数据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至2015年3月。

从图3中可以看出,2000年至2011年中下旬,CPI与RPI的波动情况非常相似,RPI略小一些;而PPI的波动明显大于前两者。三个通胀指标在2004年中旬和2007年年末分别出现了一个十分明显的峰值。而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在2008年第一季度末,三个指标都有所下降。

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将这十五年来的通胀指标的变化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1月至2003年4月。

这一阶段通胀指数都比较平缓,都在(-05%,05%)的区间内低位运行,而且RPI基本上都是负值。由于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影响,我国在90年代末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度出现了物价持续下跌的情况,经济较为低迷。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政府从1999年起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拉动内需。从2003年开始,由于政府一系列有效政策出现效果,经济形势发生好转。

第二阶段:2003年5月至2006年8月。

2001年末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全面加速,商品的贸易流量和对外贸易盈余急剧增大,在资本流出逐年扩大的情况下,资本流入更是空前增长,外资在国内全面开花,中国经济的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内的工业化、城镇化得以实现加速。但这一阶段也为以后产业转型的困难埋下伏笔,由于盲目的引进外资,挤占了民族企业的空间,国内产业升级停滞。房地产的急速发展,对外出口的大规模增长,庞大的外汇储备和越来越充裕的财政收入掩盖了我国产业过于低端、经济增长过于粗放且难以持续的弊端。

第三阶段: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

这一时期的通胀情况可以用大起大落来形容。由于加快增长的愿望十分强烈,加之前一段时期扩张性政策的滞后效应,中国再次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快,物价增长过快的老问题。这一时期物价的上涨主要表现为粮食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2007年猪肉价格的疯长让人印象深刻。同时,这一时期中国股市也迎来了创市以来最强劲的牛市,大量国际热钱的涌入使得流动性过剩,反映在物价上就是物价急剧上涨。

第四阶段: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

为了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2008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以拉动内需,增加投资。尤其是4万亿计划令人瞩目。同时央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从2009年末开始,经济出现回暖,反映在通胀率上,从2009年11月开始,CPI、RPI、PPI由负转正,并且一路开始缓慢增长。同时在国际方面,美联储的两次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和欧洲一系列的刺激经济政策,使得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增加,这些都影响到中国的货币市场。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也导致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

第五阶段: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

随着一系列拉动内需经济政策的实施,在实现经济复苏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后果,产能过剩的问题十分严重。国际上欧洲债务危机以及希腊,冰岛等国家的主权信用危机影响不断扩散,为世界经济形势再一次蒙上了阴影。各项经济指标明显上升发力,同时政府也在积极进行产业调整,逐步摒弃之前过于粗放的发展模式,经济发展由此进入新常态。

5货币政策启示

根据我国通胀惯性的变化特征,结合最优货币政策目标的含义,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给出一些启示。我们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央行必须具备改变利率及其他货币政策相关变量的权利,以使其能够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中国人民银行经过长期发展,现在已经具备了独立制定调控政策的能力。但是很多时候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仍会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影响,其独立性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2)中央银行应该实施通胀目标制。欧元区国家、美国和加拿大在实施通胀目标制以后,通胀惯性都显著减小。这为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毕竟越小的通胀惯性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滞后期越短,也就是调控的难度更小,效率更高。中央银行应当公开宣布在以后一定时期内的一个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同时它还必须准确描述由于貿易条件、利率水平和间接税等的变化而导致偏离通货膨胀目标的环境。

(3)中央银行需要对通货膨胀进行目标预测,即央行必须对未来的通胀走势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稳定产出和通胀的操作。在此,对通胀惯性的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通胀惯性高,央行调控的侧重点就在控制通胀的扰动因素上,并且要考虑高通胀惯性带来的政策效果的高滞后性。

参考文献

[1]张成思.中国通货膨胀特征与货币启示[J].经济研究,2008,(2).

[2]郭凯,艾洪德,郑重.通胀惯性、混合菲利普斯曲线与中国通胀动态特征[J].国际金融研究,2013,(2).

[3]王少平,王津港.中国通货膨胀的惯性变化及货币政策启示[J].统计研究,2009,(5).

[4]杨碧云,易行健.通货膨胀动态与我国货币政策走向[J].南方金融,2009,(10).

猜你喜欢

通货膨胀货币政策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走势的“量”与“价”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对通货膨胀的几点反思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